前段时间,关于宁芜铁路外迁的消息,引发了很多人的关注。别看这条线路不算长,却从南京热闹的主城区穿膛而过。

在这条线上,中华门算得上比较重要的站点。地处城市的中心地带,与林立的高楼、错综的交通还有喧嚣的街坊,融为一体。

这里不仅南京的重要交通枢纽,还是老城南旧事里的重要角色。在这里,上演了很多的人情冷暖。

下一站,中华门站到了!

说起来,中华门附近绝对算得上南京“地势”比较特殊的地方。

地铁、应天高架、内环高架和宁芜线等交通在此汇聚,每天都在上演人来人往、车水马龙。立体交通网的结构,恍惚间到了山城重庆。

开车的人最怕从这里经过,常常是上面的高架堵得导航系统红到发黑,下面的路面三五百米路程老司机们淌着过。

但是,对比情况更糟糕的内环东线和卡子门立交,有些人会大胆尝试从这里上高架,然而事与愿违,堵在了风台路的匝道口。

开车的人心烦,过路的人从这里经过也很焦虑。哪里可以走?该怎么走?车来车往支配着行人的恐惧。单行道、高架、匝道密布,一旦走错了,可能要绕好远才能回头。

这时候,坐地铁的人才是最明智的。

经过了地下一段的穿行后,地铁开到中华门站开到了地上,步调也慢了下来,可以欣赏沿途的景色。

车厢里的孩子们喜欢趴在玻璃上看外面的世界,并且奶声奶气的告诉大人“车,妈妈你看,好多车!”这时候,大人们则会在心里暗爽:还好坐了地铁。

地铁车窗外除了车水马龙,还有被岁月留下一地斑驳的铁轨。

曾经的中华门,比今天还要热闹。被誉为“中国最繁忙的单线铁路”宁芜铁路,每天有近百趟列车往返其上。别看才一百来公里,在当时可是苏皖之间重要的纽带。因为中华门站在城区里,上下车方便,所以它在南京人心中的地位远超起始站。

因为宁芜铁路的经过,途径中华门的人则又多了等火车的经历。如果远远地听到有火车驶来的声音,铁路与公路交汇处的护栏则会放下,拦截过路的人。等火车完全经过,再开闸放行。

第一次经历的人,都会十分新奇,纷纷拿出手机拍下这一瞬间;而对于经常从这里经过或是赶路的人来说,动作快的会赶着放闸的最后几秒冲到路对面,慢半拍的则会嘴里嘀咕抱怨 “快点欸!”。

2014年10月14日,中华门站退出了历史舞台,南京人从中华门赶车的经历成了记忆。慨叹交通工具巨变的同时,也打心眼里佩服住在中华门一带的人,他们的心态得要多平和,才能练就枕着火车汽鸣声睡觉的本领。

其实,原来的中华门还有一个客运站,它比火车站还早,2011年6月就退出了历史舞台。在南站还没建成投入使用的时候,这里就是南京市客运的南大门,从这里发出的车次,辐射苏南、苏北、皖赣等地。

陆路交通的通达,也带动了“黑车”市场发展。那个时候,只要经过中华门,就会看到苏、皖开头车牌的车,混杂着一溜的停在路边,伴随着此起彼伏的吆喝 “高淳、溧水,上车走人”“100!100!100块去马鞍山”

还有摩托车、电瓶车、蹦蹦三轮车等,把从这里的下车的乘客送去南京的四面八方......

因为从中华门站出发,所到的城市都不算富裕。所以,这里也就成了来宁打工的“通道、窗口”。因而,在那附近经常可以看到拖着行李来南京“漂泊”的异乡人。

对于他们而言,南京是离家最近又可以容的下身的大城市。于是,带着大包小包的行囊和赚钱的梦想,踏上了南京这片土地。有点钱的,可以找个小旅馆住下;而往往更多是那些没钱的,初来乍到,马路伢子将就将就是一宿。

中华门一带,一直匆匆忙忙着,那里是老南京根据地,外来务工者的天堂。

虽然,车水马龙不曾为谁停留,但还好有许多好吃不贵的夯实美食。于是,疲惫的心,终于得到了慰藉。

出了中华门地铁站不远处,有家“贺记肉夹馍”的小店,大家习惯称它“中华门肉夹馍”,每到下班点,门口就排起了长队。别看店面不大点,人家已经开了几个年头,并且有了分店。

肉夹馍作为再平常不过的小吃,南京各条大街小巷随处可见,可是这家的口味着实美味。据老板介绍,店里的卤肉都选取自新鲜的上等肉,口味是经过三十多种香料久卤而成。

而馍馍则是用老面,纯手工发酵、制作而成。所有的馍都是现烤现卖,口感松脆喷香。

馍里的料可以自选,青椒、豆干、牛肉、卤蛋......不同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选择添加。最便宜的组合,5元左右就能搞定。

料选好后,混在一起剁碎塞进馍里,为了入味,装完后再浇一勺卤肉的卤汁。去吃过几次,老板真是个实在人,每次都把馍装的快溢出来了。

如果一份肉夹馍吃不饱,中华门附近开了30年的江南春面馆一定够你大快朵颐。别看环境不咋样,可就在这样的“苍蝇小馆里”,才能尝到南京地道的美食。

这家店,每天都客人爆满,吃面的桌子都摆到了店外。午饭点的客流量更是夸张,店里店外拥满了人,那场面和对面高架上拥堵的车流相得益彰。

破败的门店、老旧的灶台,抵挡不了吃货们的热情。甚至经常,还能在门口看到开着豪车慕名来吃面的人。什么身份、地位,这个时候大家都被一碗面折服。

江南春面馆最大的特色就是干拌面,绝对可以称的上“标杆”。如果非要把南京干拌面来个伯仲排名,那只能分为江南春和其他。

不同于寻常热乎乎的汤面,拌面的面条更筋道有嚼劲,偏甜的口味再加一勺辣油,简直美味,回味无穷。

除了面条本身,江南春的浇头也是一大热色。大肉、小排、肥肠、熏鱼,卤的相当入味。趁着热,和面条搅拌在一起,口感有层次,吃得特别过瘾。

和江南春面馆一样出名的,还有“黑皮砂锅”,原名“中华门砂锅”。住附近一带的南京人,几乎没有人没吃过。有些人,搬走后跨了区也要来吃huai上一碗。

砂锅店藏的很深,在约莫两人宽的巷子里头,要不是地道的吃货很难发现。这家店十分任性,只在晚间营业,像极了一家深夜食堂。

店虽小,藏在夜色的深巷里,但走进店里则又是另一派面貌。无论几点、无论外面天气如何,店里总是座无虚席、热热闹闹。

对比其他网红砂锅店,黑皮的第一口不那么叫人惊艳。但再多吃几口,则再也放不下手中的筷子。咸、甜和咖喱的口感,刚刚好。

凡是会吃的都知道,砂锅的口味的成败取决于一勺咖喱粉。

黑皮砂锅的咖喱,除了在炖煮之时加入其中,与青菜、干丝、平菇、豆芽、金针菇、鹌鹑蛋、粉丝等一起入味。出锅后,还会再撒上一些。所以,它的口感富有层次。它的惊艳,在于把整碗吃完才能感受的到。

除了口味赞,这家的粉丝也很好吃,细软顺滑,吸溜起来好不费事且嚼劲十足。

在黑皮,除了可以吃到好吃的砂锅,它家的卤鸡爪、鸭心味道超级棒。鸡爪卤的十分入味,放在唇齿之间抿一口,自然骨肉分离,越嚼越香、越嚼越有劲儿。

在那个附近,这样亲民廉价,夯实美味的小食可真不在少数。长虹路上,凤凰和美的对面有一家炸串,店面约莫几平米大,口味丝毫不输“财大炸串”。

几十种菜品,蔬菜、荤菜等秩序井然的摆放在露台上供客人选择。

除了传统的香肠、脆骨、里脊外,还有鸭肠、五花肉片、鸡中翅等等老板自己腌制的品种,“自己腌的肉串,大人小孩都爱吃”。

炸串要做的好是个手艺活,什么先放什么后放,火候如何,都有讲究。一般情况下,蔬菜先下锅,全部煮熟捞起后,再把荤菜放入锅中。

全部炸好后,蘸酱的口味也十分重要。炸串是技术,酱料则是绝对口味成败的重要因素。

据老板介绍,它家店里的酱都是自制而成,咸甜两种味道,口感跟外面的绝对不撞车。

在炸串店的附近,有家老叶哨子面也很有名。

小店藏匿在虹悦城后街,哪怕商场的霓虹再怎么闪烁面店的生意也依然热热闹闹。哨子面是特色,香面劲道。一碗面条里,满是干货。

面食是最容易填饱的食物,无论汤面还是拌面,热乎乎的一碗,是给路过中华门的行人最好的温柔。

中华门,在车来车往里,走入人们的视线,也淡出人们的视线。它有老南京人的底蕴,也守护着来宁漂泊的人心。

哪怕老客运站、火车站甚至宁芜铁路退出,中华门仍然用心维护着沧桑后的温暖模样。

硬腿子原创稿件

部份图片来源于网络

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