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素问》中提到:肝者,将军之官。肝主怒,与六腑之胆互为表里。肝主疏泄,在志为怒,肝主藏血,有血海之称。肝与人的精神情志、消化吸收、气血运行、水液代谢等息息相关。肝对应四季中的春,因此,春季是养肝护肝的最佳季节。

据《黄帝内经》“天人合一”原理,春季养生主要是让人体吸纳春之阳气,而避免耗伤气血、阻碍阳气的生发。因此,春季养肝要做到如下几项。

1.春助阳气早晨练

《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道:春三月,此为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也是春季养肝之道。

春季养生要符合天道,顺应天时。春天,要“夜卧早起”。养肝应当早睡早起。早睡有助于阴气敛降,早起有助于阳气生发。“广步”。即在有草木的庭院里或林子里大踏步行走,轻松洒脱地享用春天的生发之气。“被(pi)发缓形”,春天着装要宽容,不要拘束。以调形调气,让身体的气血运行疏达,以顺应春天的气侯。

肝开窍于目。过度用眼也会影响肝脏的功能。双目疲劳时,建议做做“眼球操”来养护双眼。也可做做“养肝八段锦”以养肝健脾理气(徐向田.养肝八段锦创编与理论探讨.按摩与导引.2009:(9)17~18)。

2.饮食省酸宜增甘

唐代孙思邈《千金食治》中曾有“春七十二日,宜省酸增甘,以养脾气。” 所以,春季尽量少吃酸性食品,可适当多吃些甜食,以补脾胃之气。

另外,为了保护肝脏功能,还应避免服用对肝脏有害的药物,不吃半生不熟或烧焦食物,少吃油炸食品、垃圾食品。因为有多种药物及其代谢产物容易引起肝脏损害,导致药物性肝炎。很多加工食物中添加了防腐剂、色素、人工甜味剂等食品添加剂。这些添加成分含有多种人体较难分解的化学物质,进入人体后会增加肝脏解毒负担,诱发肝脏损伤。油脂和饱和脂肪酸的堆积会导致脂肪肝。吃半生不熟的食物或者烹饪过度的烧焦食物,也容易导致肝脏疾患。

3.戒烟限酒补肝气

酒的主要成分是乙醇,乙醇有损伤肝脏的作用。过量饮酒会导致肝脏损伤及引发多种疾病。酗酒还容易导致肝脏中毒,诱发急性或重症肝炎。长期过量饮酒则容易导致肝硬化。

初春时节,寒气较盛,少量饮酒有利于肝脏阳气的升发。但多次大量地饮酒,会加重肝脏负担。因此,饮酒者最好选择适量饮洒。患肝病者应当戒酒。

另外,吸烟也可损肝。大量的科学研究证实,烟中的尼古丁等对肝脏也有伤害,有的可引起肝炎或肝纤维化。因此,戒烟有利于养肝。

肝的疏泄功能正常,则气的升降出入正常。肝气不顺则会影响到脾,导致肝郁脾虚,出现腹痛、腹泻等症状。因此,春季养肝应注重补养肝气。

4.益气养血防风寒

肝主藏血,肝有“血海”之称,其具储藏血液、调节血量的作用。肝通过贮藏血液来维持肝的阴阳平衡和气血调和。如果肝血充足能涵养肝气,濡润筋骨、双目正常功能。所以养肝就是要保持肝的疏泄功能,并要保证肝血充足。反之,血流量的减少会使肝内血液循环功能下降,肝脏吸收营养、代谢和清除毒素的能力也相应减退。

中医理论中,春对应肝,“厥阴风木”,风为百病之长,所以春季还要注意防风寒。

5.心情舒畅制怨怒

肝主疏泄,具有调畅、疏通并调节全身各脏腑组织气机的功能。肝为将军之宫,肝病者易怒,怒则伤肝。春季肝火旺盛,人易发火。怒会伤肝,肝郁化火。进而引起肝气郁结,气郁化火,可引起血压升高,头晕目眩等肝火上扬的症状。

因此,春天不但要注重饮食调养,更要保持心情舒畅,制怒息怨,避免肝气郁结和风摧肝木。

6.避免熬夜足睡眠

当今很多人有在夜间工作或者娱乐的习惯,熬夜容易熬出肝病。其原因是,睡眠过程中,人体会进入自我修复状态,经常熬夜既导致睡眠不足,身体抵抗力下降,又会影响肝脏夜间的自我修复。有报道因熬夜使肝病加重者占比例不小。也有因长期熬夜加其它原因导致肝癌的报告。这与熬夜导致机体免疫力降低有关。

肝藏血,人卧血归于肝。还有人体在午时和子时(晚上11点到凌晨1点),由胆经最旺转为肝经最旺。此时人体处于深度睡眠,流经肝脏的血液量最多,血归于肝,此时肝脏是肝脏功能修复的最佳时间。近有动物实验发现,肝脏有“日亏夜盈”生物节律。所以春季养肝应避免熬夜,多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以睡养肝。

为了便于记忆,根据以上几条编成《春季养肝诀》:春助阳气早晨练,饮食省酸宜增甘,戒烟限酒补肝气,益气养血防风寒,心情舒畅制怨怒,避免熬夜足睡眠。春重养肝顺天时,四季养生保平安。

(2018年3月18日山东医专肝病研究所徐向田供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