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现场 | 孔仲起逝世三周年之际,一场暖心的写生、课徒稿特展悄然开幕

龙春祭孔,堤柳抱青垂画卷;

山水延年,秃毫濡墨润湖心。

——| 题 记 |——

孔仲起是山水画家,又何尝不是人物、花鸟画家呢?三十多岁时孔仲起的笔墨就非常老到,包括书法,显示了难得的古意兼清新。

“二月二,龙抬头”,3月18日,“物随笔转,境由心造”——孔仲起先生逝世三周年纪念画展,在西子湖畔的唐云艺术馆开幕。

展览由中国美术学院、西泠印社主办,西泠印社文化艺术发展有限公司、唐云艺术馆、西泠印社美术馆承办,为“‘播芳六合’——西泠印社社员作品精品展”之一。

位于西子湖畔的唐云艺术馆

孔仲起在创作(摄于2011年3月)

孔仲起,名庆福,字仲起。原籍浙江慈溪,1934年出生于上海的一个绘画世家。1955年入学浙江美术学院中国画系,1960年毕业后留校任教直至退休。历为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学位委员、浙江省文化厅高评委、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东方博雅社执行社长、西泠印社理事、联合国国际美育学会理事,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2015年10月5日,孔仲起因病逝世,享年82岁。

孔仲起从艺60余年,以扎实的笔墨和造型功底成就了独属于他的艺术风格。他的山水画题材多样,表现手法富有变化,笔墨语言或粗实、雄浑,或温和、抒情,既有对古意的细致追求,又于画作中包含浓郁的生活气息,足见其精湛的艺术才能和璀璨的个人魅力。

本次展览展出孔仲起佳作近50件,多数作品为首次展出,系统、详尽地展现孔仲起的艺术生涯和非凡成就。

生前老友仔细欣赏

孔仲起家属合影

孔仲起在中国画的笔墨、造型上的深厚造诣,在他的代表题材,一幅幅描绘钱塘江景色的画作中变现得最为淋漓。

他笔下的钱塘江海潮既表现了潮水汹涌澎湃的景和势,也写出了自己内心对这自然景观的赞叹,还折射出蓬勃昂扬的时代精神。那流动中的云和水是孔仲起先生借鉴古人经验而又大胆创新的专属笔墨符号。

1960年,孔仲起从浙江美术学院(今中国美院)毕业后留校任教。他兢兢业业,耕耘教坛数十年,培养了一代又一代艺术人才,现今诸多书画名家都曾受教于他。

作为一位性情宽厚,热爱教育事业的导师,孔仲起对每一位求学的年轻人必倾囊相授、提携有加。

开幕式上,吴山明、何水法等孔仲起生前好友回忆了他们与孔先生相识、相交的历历往事。中国美院副院长王赞则谈到孔先生每次带学生外出考察,都会在行囊中准备一瓶美酒,在山水佳处与学生共饮……

孔仲起作品(收录于《孔仲起教授课徒稿》一书)

本次展览中,也有许多难得一见的写生稿、课徒稿。其所展现的,是孔仲起“著名艺术家”的光环之下,他所更看重的“艺术教育者”形象。

以这样一次展览表达对一位老教师的纪念,既是一次对以孔仲起先生为代表的艺术教育者的致敬,更是一次独具人文关怀的暖心之举。

2018年正值中国美术学院建校90周年、西泠印社成立115周年,当此之时,举办这场纪念展览尤显意义非凡,中国美术学院和西泠印社也为本次展览提供了强大的学术支持,在追思故人的同时保证了展览的艺术水准。

最后,跟着记者的照片,到现场走一走吧!

展览详情

展览名称:“物随笔转,境由心造”孔仲起先生逝世三周年纪念画展

展览时间:2018.3.18 至 3.26

展览地点:唐云艺术馆

> 杭州市西湖区南山路45号

展览时间:2018.3.28 至 4.10

展览地点:西泠印社美术馆

> 下城区西湖文化广场32号4楼

文&摄| 蔡树农

编辑| 沛然

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