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经济晓说

作者:胡月晓

年初以来的经济悲观预期已逐渐证伪

受2018年资本市场持续低迷环境的影响, 2019年初始时,市场上弥漫着一股对中国经济前景的悲观预期!然而,1季度的各种经济运行指标表明,中国经济运行走稳回升的迹象相当明显。最新的宏观数据表明,中国工业经济运行全面回暖:工业、消费和投资都呈现稳步回升的态势。更为重要的是,市场对经济的信心也得到有效回复,衡量企业对经营前景信心的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已回升到了荣枯分界线上方。2019年1季度的中国GDP增速持平于6.4,虽为2012年中国经济进入“底部徘徊”阶段以来的最低点,但结束了2018年持续3季度的缓慢下降状态。更为重要的是,从中国经济增长第一动力投资的变化看,2018年4Q后的投资增长,也结束了长期的逐渐回落态势,开始呈现企稳回升态势。

从对当期经济运行有重要影响的楼市运行情况看,房地产市场的走稳也呈现了显著的确定态势,市场成交开始呈现价稳量增态势。随着楼市调控的深入,楼市成交已在前期下降台阶的基础上,呈现结束下探迹象——在前期平稳区下方、寻找到了新的运行区。2019年4月份,全国30大中城市的周成交规模在经历前期的波动后企稳,周成交规模平均为341.5万方,上月为331.7万方,成交呈现显著趋稳态势。从前期成交规模变化态势及政策基调看,未来成交将延续平稳,楼市成交的新平衡区已经找到。

表明上看,当前的经济回暖局面得益于政策放松,尤其是货币的边际放松。但实际上,中国经济的回暖,是内在机制在前期蓄势后动力逐渐释放的结果。金融环境作为一种外在约束条件,对需求和供给都有直接的影响,对经济短期波动虽有一定影响,但不改变趋势。政策倾向放松很快在信贷和货币回升效果上得到体现,表明中国经济运行主体的扩张较为强烈,经济内在增长动力较为强劲。

市场对中国经济中长期前景预期仍偏冷

按照路透对中国经济中长期前景的最新(4月份)POLL,市场对中国经济中长期前景看法依然不乐观:经济增速延续缓慢下降态势,通胀持续高位;而货币政策前景也不乐观,整体而言仅存在降准预期,降息预期仅是个别机构的小众认识。从与上次(3月份)的POLL比较,市场对经济中长期前景的预期并无恶化。可见,虽然1季度货币趋松的政策效果明显,经济信心也有所增强,但市场的经济忧虑人未消除,资本市场的回暖进程暂时仍将犹豫、甚至徘徊!

作为市场上对经济前景的最乐观者,笔者从经济发展阶段、增长逻辑、政策效应等分析框架综合判断,2019年中国经济将开启走出底部之旅,国内因素是主要的决定中国经济前景变化的因素,尤其是投资,其增长前景如何,将直接决定中国经济增速变化;基建投资带动投资整体回升,2019年经济将超市场预期走出平稳回升态势!

对于价格当前的高位运行态势,主要是食用品尤其是猪肉价格非季节性回升带来的结果。2018年以来,猪肉价格受疫情影响,短期供应成爆发性增长,使得猪肉短期价格走势出现了与往年不同的走势——供大于求带来的价格持续下行,造成了2018年的低价格基数。但2019年在疫情消失后,肉价会报复性反弹。由于基数效应,会带来价格的临时高位运行态势,但通胀的回升,并不是趋势性力量作用的结果。从过程上看,2018年疫情对猪肉价格影响将表位为“下降——走平——上涨”的三阶段。从猪肉价格的实际走势看,疫情已越过第二阶段——价格短暂平稳阶段,开始呈现上涨态势,但由于天气转暖后猪肉消费本身进入了淡季,因而猪肉价格回升也比较平稳。

对通胀中长期前景,笔者认为,当前价格高位运行态势不会持续。既然经济低迷,那么通胀压力就难持续,当前的价格反弹只是基数效应下的产物,并不具持续性;就2019年全年而言,经济整体处刚走出“底部徘徊”时期,通缩压力要大于通胀。对2019年的全年价格形势的看法如下:上半年受猪肉价格反季节回升,叠加季节性规律作用,CPI将短期(约3个月)高位运行,年中前后将回落至零基线上下触底,低位徘徊;受基数变动影响,工业品价格在大宗商品价格企稳走平后,PPI同比价格走势全年都将运行在零基线上下的低位态势,年末才有可能略回升。

时移势易,政策支撑经济回暖效应渐现

从货币政策效应的角度,中国的货币政策效应2018年下半年以来已有中性转向积极。中国经济进入经济转型“底部徘徊”阶段时,货币、信贷扩张对经济的激励作用有限,经济底部运行时期的主要阶段任务是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即结构性任务超过了总量性任务,因而货币政策效应转向中性。随着中国供给侧改革逐渐见效,以及供给侧改革政策重心的变化,货币政策效应重新趋向积极。2018年3Q后,中国供给侧改革重心转向了以基建投资为主要内容的“补短板”,为货币政策效应转向积极奠定了基础。供给侧改革的“补短板”重心在经历了短暂的3-6月后,政策重心再度变化,转向供给侧改革内容最后一阶段——“降成本”。在“降成本”的政策引导下,货币的政策效应更趋积极。可见,中国过去货币政策效应呈现中性,是中国经济转型期底部运行阶段的独有表征,当中国货币政策效应重趋积极时,意味着中国经济即将走出底部!2019年开局,中国货币和信贷增长双超预期回升,货币对经济回升的支撑作用将进一步体现,前期已呈现见底企稳回升态势的投资,仍将延续平稳回升态势,从而带动经济的进一步回暖。

与市场认为仅有年内“降准”可能不同,笔者认为未来(12-24月)“双降”仍大概率会出现。“降准”从根源上看,是中国基础货币增长难以有效地持续扩张所决定的。由于微观环境的滞后改善,企业经营困难依旧,叠加基建投资重要性的上升,“降成本”自然就成为了下一步“供给侧改革”的重心。当“去杠杆”阶段过去后,货币边际放松就在事实上已呈现;下一阶段的“供给侧改革”重心——“降成本”,正在到来中,融资成本偏高作为经济活动中的客观事实,自然就进入了政策视野,“降息”也就成了未来必不可缺的政策选项,因此未来货币环境的改善仍将持续。

对资本市场的影响而言,在经济中长期前景预期仍然偏软的看法下,权益市场短期在上台阶后重新进入筑底蓄势过程,市场机会更多地体现为经济转型和升级所带来的结构性行情机会,何时再上台阶主要取决于经济回升预期确立时间。债券市场则在政策边际变化和货币环境影响下,受通胀短期高位影响,短期压力不小,但中长期则有着较为确定的慢牛机会。

EN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