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资租赁也无法救悬崖边的共享汽车

共享单车迎来倒闭潮之初,便有人预言共享汽车将是下一个。一语成谶,今年共享汽车平台洗牌的速度比想象中更快,不少知名品牌爆出押金难退、卷款跑路的消息。成立于2015年,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成都、西安落地运营,自称国内融资额最大的共享汽车平台途歌,近日也陷入“倒闭”的舆论漩涡。

押金还能不能退了

在共享经济领域,押金难退一直是平台跑路的前兆。

12月12日,一名西安的用户又一次打开APP的退押金页面,流程中的“提交成功”“审核成功”之后,“等待转账”仍未被点亮,而这已是10月15日提交退押金申请后的第58天。按照途歌运营规则,用户在最后一笔订单结束20天后方可申请退款,而1500元押金需要7个工作日才可以到账。“退款规则已经够苛刻了,谁知还有更闹心的事等在后面。”

同样在12月12日,有成都的用户表示,眼看“10个工作日”就要过去,1500元押金仍未到账。无奈之下,他浏览了途歌的百度贴吧,扑面而来的北京、深圳、广州、西安用户退款维权帖令他稍感“安慰”。在名为“北京途歌,押金已退”的热帖中,退押金成功的幸运儿给出建议:“不要打电话投诉平台,一定要直接去当地公司登记退款。”

12月14日下午,这名用户联络了多名维权用户赶赴位于西安泛美大厦的途歌分公司。然而,气势汹汹的声讨只得到了“登记后3至6个工作日能退款”的回应。“1500元不是小数,大家也不想闹得太僵,不过这次再被忽悠了,真想拆了途歌的车胎撒撒气。”

融资租赁也无法救悬崖边的共享汽车

除了拖欠用户押金,途歌还被多个城市的地勤投诉。不愿透露姓名的深圳途歌地勤表示,公司用高于同行业50%左右的薪酬招工,前提是要员工垫付车辆加油费和停车费。“入职不久,我发现公司在很多片区的工作气氛很沉闷,老员工总是无精打采。后来我才知道,很多员工垫付的费用都没报销,多的有三四万元。我所在的龙岗区还好,停车费不贵,福田区的停车费、加油费,想想都觉得恐怖。”

公开资料显示,截至目前途歌已获得6笔融资,累计金额超5亿元,拥有奔驰、宝马、奥迪等多款旗舰车型的它会倒下吗?12月3日,途歌创始人兼CEO王利峰表示,公司目前运营正常,已在积极、分批处理用户的退款申请。

融资租赁也无法救悬崖边的共享汽车

共享汽车梦碎

落难的共享汽车平台不止途歌一家。

2017年3月,友友用车发布停止运营公告;10月,主打中高端市场的EZZY宣布解散;11月,天津红极一时的共享汽车SHAREN GO被曝跑路。2018年5月,麻瓜出行宣布停止服务;6月,上线不足一年的济南中冠共享汽车倒闭;11月,北汽新能源将绿狗租车60%股权的转让底价从1.05亿元大幅调低至7800万元,仍难觅接盘侠。

电动租赁品牌EVCARD相关负责人曾公开表示,至今全世界还没有一家分时租赁企业能过盈亏平衡点。今年6月,一度被誉为“全球创举”的巴黎共享电动车Autolib,因七年亏损近3亿欧元宣告停运。而在项目推出之初,营运商Bollore集团曾表示,用户数量达到10万人便可以盈利。在倒闭之时,Autolib的用户超过13万。

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在三类共享汽车平台中,他最不看好的是以途歌、巴歌为代表的纯互联网平台,因为他们并没有太强的成本承受能力。而Gofun、盼达等背靠传统厂商的企业,虽说步子迈得不会特别大,但可持续性较强。神州租车、一嗨租车等有租赁公司背景的平台,此前有一定的客户基础,可以开展多元化服务。

融资租赁也无法救悬崖边的共享汽车

融资租赁无法解渴

重资产运营下,融资租赁也无法解围。

据了解,共享汽车平台之所以大规模倒下,与其重资产、重运营、初期起步难的商业特征密切相关。有业内人士表示,目前汽车分时租赁的有效利用率极低,而汽车租赁成本80元/天,停车成本30元/天,加上油电、运维成本,多数互联网平台入不敷出。有媒体曝光一辆途歌用车在某停车场闲置三个月,仅是停车费便超过2800元。

此前,途歌以自由停放、不需要停到指定网点作为运营亮点。但这一对用户便利的优点,也成为了途歌如今陷入困境的原因之一。有多位用户曾表示,在小区使用途歌车辆时,需要支付前一位车主将车停在小区产生的停产费。并且金额高达几百元。而这些车辆最后几乎全部都由途歌的地勤人员交付停车费后开回停车网点。

曾有人觉得,融资租赁业务能帮助共享汽车行业缓解资金压力,然而实际上并不能。途歌很大一部分的车辆来自于租赁公司。资金紧张的途歌在无钱支付租赁费用的同时,也被租赁公司收回了大部分车辆。在车辆被回收后,更加加剧了途歌的经营困境——无法创造更多收益。

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认为,现在看来,新一轮的融资只是暂时缓解了资金紧张。共享汽车作为重资产、重运营的行业,5亿元的投入并不够撑起这个模式。

PS:共享汽车出现的那一天开始,作者就不看好这个行业,因为:一二线城市的出行限制资源是道路承载能力和停车场承载能力,分时租赁(挂着共享汽车的招牌而已)无法解决!三线城市以下市场需求太小,无法覆盖运营成本!所以,至少现阶段的社会条件下,分时租赁就是伪需求,根本不可能成功!和共享充电宝一样,伪命题!

本站系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