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缘邮币四十载 见证藏邮兴与衰

广州最大邮币零售市场纵原待售的邮品。

在网购盛行的现今,越秀区海珠中路上仍藏身着广州市最大的邮币卡零售市场——纵原邮币卡收藏品市场,这里经营着各年代、各个国家的纸币、钱币、邮票,每逢周六、日,还有不少新老顾客来这里进行收藏品交易,不只是广州本地,还有的来自周边城市的藏友。

梁先生的邮票档口就在纵原市场的二楼,做邮票交易近四十年的他,创业几经辗转,从投资生意到逐渐热爱,他的人生与邮票结下了不解之缘。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赵方圆、杜娟

兄弟创业: 辞职创业几经辗转

来到纵原邮币卡市场,刚上二楼,正对面就是梁先生和弟弟合伙经营的邮票收藏档口。虽然店铺面积不是很大,目所及处堆满了各个年份、不同种类的邮票和集邮册。

1980年,文化公园举办了第一届邮展,梁先生无意间发现邮票可以赚钱。于是当时26岁的他毅然辞去了工厂稳定的工作,开始自主创业,做起了邮票收藏生意。几年后,自己下岗的弟弟也加入了进来,兄弟二人一干就是三十多年。

梁先生回忆:“当时没有店铺,也没有固定的交易场所,兄弟两人很辛苦,都是拿个小本子抄上邮票编码和名称,然后到文化公园旁边的一个小广场上交换、买卖。”他们先后辗转过文化公园、人民公园等多个地方,最后才搬到了纵原邮币卡收藏品市场。

如数家珍:是投资 更是缘分

说到店内的邮票,梁先生可谓如数家珍,“T字打头是特种邮票,J字打头是纪念邮票,这些是近2~3年出版发行的编年票……这张最珍贵,是1980年我国发行的第一套生肖猴邮票”。梁先生说,这套“金猴”邮票当初发行的时候,单枚面值才8分钱。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价格持续上涨,“曾经有人用‘猴’换冰箱,也有人用冰箱换‘猴’”。而目前这枚“金猴”邮票单枚面值已经涨到了一万多元,一套价值120多万元。

梁先生创业的近四十年,有鼎盛也有低潮,也曾中途改行,但是最终还是回归了邮票。他说在自己最困难的那段时光,邮票曾帮助他和他的家庭度过了困境。梁先生说,“邮票于我而言已经不仅仅是投资,更与我的人生结下了缘”。

网购时代:投资多元化 实体店仍具优势

纵原可以说是广州最大的邮币卡零售市场,每逢周六、日,许多新老顾客来这里进行收藏品交易。市场经营范围包括纸币、钱币、邮票等各类收藏品都有,以零售为主。

现在的纵原市场,每个店铺都有成堆成捆的钱币,店主远多于前来交易的顾客。越往楼上走,开张的店铺越少。“别看有些店铺大门紧闭,他们每天仍在进行交易。现在网购发达了,把照片拍好挂到拍卖网站上就能买卖”,一位店铺老板娘告诉记者。

对于这几年网购的兴起,梁先生说:“确实分流了一部分顾客,但是对于零售来说并不能算大的冲击,毕竟‘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购买这些邮币卡还是要‘眼见为实’的判断,网购不可避免的有假,实体店自然有优势。”

梁叔小窍门:如何鉴别邮票好坏?

首先看邮票的背胶。背胶是邮票印刷时在背面喷涂上去的一层薄胶,遇水湿润后可粘贴在信封上。干燥情况下,背胶肉眼不易辨别,但用放大镜可看到表面果粒状的凸起。“好品质的邮票,一定有背胶,而且是雪白的。”梁先生说。

此外,还要看邮票是否有缺齿、折痕、发黄等,这些细节也很关键。有缺齿和折痕对于邮票来说,品相大打折扣,发黄说明是受了潮,南方潮湿多雨,纸币、邮票这类的保存要尤为细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