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圈是带着维护心态、还是收割心态去经营,其实是很重要的。

作者 | 罗立璇

三维动画《凹凸世界》正在展现一种持续性的生命力。“在过去的一年,全中国大概有100多场《凹凸世界》的主题活动,都是粉丝自发组织的”,创始人曲晓丹说道,”有一些地方的地名甚至连我都不知道。”

《凹凸世界》是七创社的原创作品。目前,两季《凹凸世界》在B站上的播放量已经达到了4300万,平均单集播放量达到了80万。

“当然,也是因为想要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做事情。”曲晓丹在采访中多次强调创作者的能动性,希望能创作他们心目中真正想创作的作品。在公司刚成立时,曲晓丹从游戏公司盖娅那里获得了天使轮融资,之后公司通过承接游戏CG和动画外包业务,现金流的状态一直保持在相对健康的状态。

七创社在《凹凸世界》里建立了一个庞大的世界观,在前期就已经设定好了上百个人物角色。在这个虚拟世界里,主角金生活在一个贫乏的星球,要和自己来自不同星球的伙伴一起参加“凹凸大赛”,寻找之前参赛失踪的姐姐,并且赢得大赛改变命运。在这个世界里,有喜怒无常的创世神、有履行神的旨意的神使,还有天生不公平的社会等级序列。

在《凹凸世界》之后的创作中,七创社非常注意满足用户的需求。“我们在做之前会有一个预判,用户会喜欢这部分东西,开始制作;然后我们再制作另一部分新的东西,去验证用户究竟喜不喜欢,喜欢就继续做。”

从客观而言,这部作品设定的广度和深度为之后同人作品的生长提供了很好的土壤。在筹备和制作了两年后,《凹凸世界》第一季终于在2015年的时候全网上线。出乎曲晓丹意料之外的是,在2016年,关于《凹凸世界》的二次创作突然以漫画、视频和同人小说等多种形式出现在了B站、贴吧、微博和Lofter上。

首当其冲出现的效果就是《凹凸世界》的衍生品在淘宝店上的销量开始很快开始上涨。从2017年8月到11月这四个月的时间里,《凹凸世界》衍生品的销售收入已经达到了700多万,成为七创社在2018年的重点业务。

在这部作品里,人物被设计成了方块头发、宽大手掌的夸张风格。曲晓丹解释,这样的设计首先考虑到了提高辨识度和降低批量制作难度的诉求; 其次就是,这样的形象设计也非常适合被开发为各种各样不同的衍生品。

其次是相关的二次创作作品和自发性的主题活动的兴起。曲晓丹介绍,“QQ、微信、微博和贴吧都是他们常用的互相联络的平台,甚至有一些粉丝是在地方信息港网站上组织的活动,然后大家带上自己的收藏、租个咖啡馆,就可以做个小型活动、开茶话会了。”这些都是七创社之前预想不到的情况。

“我今年37岁,我的同学很多都已经有上初中的孩子了,他们的小孩也看《凹凸世界》。”《凹凸世界》的红火给予了曲晓丹继续开发新IP的信心。现在他们正在筹备另外两部作品,完全根据主创所喜欢的方向写:“一部是喜欢《权力的游戏》的导演写的,爱写悲剧,偏好更复杂和有深度的故事;另一部作品的编剧是个女孩,喜欢轻松的东西,做出来也很有趣。”

对话七创社:为什么《凹凸世界》能拥有这么多的同人作品?

以下是《三声》(微信公号ID:tosansheng)和七创社创始人曲晓丹的对话:

三声:一开始为什么想做《凹凸世界》?

曲晓丹:想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做自己喜欢的动画。

三声:你们研究过自己的粉丝吗?《凹凸世界》的粉丝是怎样的一群人?

曲晓丹:有,我们每一周都会研究。他们是一群13-18岁、喜欢酷的、炫的,同时对设计有一点感觉的学生群体。这很难具象化地去分析,但如果你跟古装动画、二维动画去比较,你可以感觉到动画本身体现出来的就是这种拽拽的、很酷的气质。

你可以去初中、高中去问一下学生,基本上都知道《凹凸世界》。我是1981年出生的,今年37岁,很多同学的孩子都上初中了,不少人都跟我说《凹凸世界》。我们的一个编剧平时就在上海当老师,他的学生也看,还有我们的供应商的孩子都看,这个覆盖面还是比较广的。

有一件比较有意思的事情是,我们的音乐是一个四川的小孩给我们做的。他去贵州旅游,刚好在一家奶茶店休息,老板就跟他聊天嘛,问他是干什么的。他还有点不好意思,说是做网络音乐的,还给一个叫《凹凸世界》的动画写了曲子。老板马上说,哎呀,前两天他们刚做完凹凸世界主题活动。

根据我们的统计,《凹凸世界》在全国每个月都会有粉丝自发的十几场线下活动,一年就是100多场,几乎都没有向我们要授权。我们觉得粉丝保证安全、玩得开心就可以了。

三声 :你们想过自己去组织粉丝活动吗?

曲晓丹:没有,自己做就变味了,是商业利益的诉求。现在的孩子谁都不傻,你是不是在套路他们、是不是在圈钱,他们都非常明白的。

我们有自己的东西,光明正大地做自己的动画、做衍生品。他们自己玩得开心,我们看着也高兴。生态圈是带着维护心态、还是收割心态去经营,其实是很重要的。我们做所有决策都会看长期的利益和短期的效果,无论什么事的短期利益再好,如果它会伤害到长期利益,那么我们坚决不做。把生态圈全部揽在自己的手里是没有意义的。

三声:你会看粉丝画的《凹凸世界》的同人小说和同人漫画吗?

曲晓丹:看。同人文我看的少,同人漫画看的多一点。我手机里有lofter、B站和微博,几乎天天都看一点,还会发弹幕。

三声:七创社的创作思路是什么?为什么你们的内容可以获得粘度这么高的粉丝?

曲晓丹:我们整个公司的运营都是用户主导的。我们成天看东西,看年轻人怎么玩,我们和他们一块玩。我们的目标用户现在都是00后、05后了。我们所有的决策思路都是基于用户做出来的,包括微博、包括二次创作,包括衍生品开发都是这样。

在前期创作上,我高度信任我们的导演、编剧。我们公司希望,每一个人都能非常坚持自己的观点。在讨论一个事情的时候,我说我要往东,他说他要往西,但是一定会把所有的观点列好来说服我们。我们公司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所有在执行层面的人话语权特别大,比如我设计一个海报,画画的人会说,他想怎么做,为什么,能够最后拍板。

说实话,我们公司很多人的才华就是个普通人,但是因为在这种环境下,所以非常有热情,自己做得很高兴,很多自己的想法能够实现下去。他们不是在对人负责,而是对事负责,在很多情感上的表达以及观点上的坚持都可以获得认可,那么就会越来越愿意做。60分的人,如果有100分的热情,是可以做出80、90分的东西的。

三声:你对于“取悦年轻人”这件事有障碍吗?

曲晓丹:我就在取悦年轻人,我做的就是这个事情。我们的定位就是产品经理,我们做出来的产品是要让用户看的、用户玩的。一个好的作品应该让作者自己的情感表达和他的观众想要看的东西相契合,就会非常容易让别人感动。这就是诺兰,也是卡梅隆,他们都是非常好的产品经理,知道“我”要什么,但可以把自己的作品用大众喜欢的方式呈现出来。从公司层面来讲,我一定要取悦用户的。

三声:怎么样让创作端也接受这件事情?

曲晓丹:不用我说,他们都知道,经过好几年的配合,每个人的思想什么样、想做什么,我都知道;他们也知道我是怎么想的。你会问我,就这么把创作交给他们,风险会不会不可控?不是不可控,我的一个大前提是信任,我相信他们能做得好。

三声:目前七创社推出的作品只有一部。你会觉得七创社在做的事情是“小而美”的吗?

曲晓丹:“小”倒不一定,但我们确实在做“美”的事情。我们也关注生态链、关注产业应该向什么样的方向发展。我们研究生态、研究产业的时候,更重要的是让他能够自发性、内生性生长,这个非常重要。

很多人一直觉得要引领什么,其实在这个社会,每个人的思想都能够得到充分的表达。你要引领一些东西,要花钱、花资本、花成本;但如果能让这个群体从内生性来做,很可能很多环节都不用做,因为这些内容本身就有很多的KOL,你只需要让他们每个圈子里面的人非常高兴、非常有热情就可以的。虽然这个方向不一定朝你想要的方向发展,这是必然的,但如果你一定要去引领他们,粉丝玩得不爽,这也没有意义。

说实话,我们有时自己都没想到《凹凸世界》能长成这样,因为我们的播放量数据在全网连前十都排不上。但是你看微博的“亚洲动漫榜”,我们常年排在第一、第二名,我们在B站的同人创作,比一些上映5、6年的动画还多。在一年的时间里,我们在半次元的同人漫画排名第一。这就是内生性的东西。

前些日子我们去融资,我们也在思考我们要成为一家什么样的公司,怎么表达我们公司的发展方向。我们希望不再仅仅把自己定义为一家动画公司,而是去做年轻人生活方式的引领者。比如,我们之后会出一些产品,看起来就像是日常在玩的东西。这是需要去尝试的,只能尽量让自己的用户去玩、让用户喜欢这个品牌,同时还占用他们更多的休闲时间。

©三声原创内容 转载请联系授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