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当一个好兵 做一个好人——黄骅旧城镇企业家王华刚的善心故事

看到安装一新的彩钢板围墙,王华刚悬着的心一下就放了下来。

七月的北贾象村,仿佛与雨结下了梁子一般,时常受到雨神的眷顾。729日,一阵巨大的声响后,贫困户孙健家的院墙经过多天大雨的冲刷,轰然倒塌。帮扶负责人旧城镇人大主席王宁第一时间赶到现场,积极协调维修事宜。

孙健的母亲握着王华刚的手不住地感谢

旧城镇企业家王华刚得知此事后,考虑到孙健家的情况,主动出资为孙健修建好了彩钢板围墙,测量、制作、安装,一天一个进度,三天时间,新围墙便建好了。

王华刚当过兵,骨子里有着军人的气质,后来下海经商,走南闯北,白手起家。除了他事业的成功,更为人津津乐道的便是他的善心故事。

在众人眼中,王华刚是一位热心助人的爱心人士,也是一位饮水思源、致力于家乡建设的企业家。

王华刚、王宁和孙健母子合影

慷慨助学 热心公益

王华刚,今年42岁,旧城镇后仙庄人,现任黄骅市创能市政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

第一次拿自己的钱去帮助别人,具体是什么时候,王华刚也说不清楚。

1993年,17岁的王华刚考虑到家里条件并不宽裕,成绩优异的他放弃了继续求学的机会,选择去远离家乡2000多公里以外的福建参军。当时部队驻扎的地方,人们的生活并不富裕。部队有时号召军人捐款帮助山里的孩子们上学,每次王华刚都积极响应,虽然那时候的他不过也是个穷小子。

1997年,王华刚退伍,21岁的他选择独自创业,走南闯北跑生意。干事业的同时,每到一个地方,家庭困难的情况传入他耳中的,他都会去看望。逢年过节,他还会给当地的孤寡老人送去米面油。后来,他经常和爱心人士一起远赴外地帮助贫困家庭……这些年来,但凡王华刚走过的地方,他总会默默地留下一份心意。

有一次,在一趟行驶的列车上,王华刚习惯性地打开报纸阅读,一则陕西宝鸡的孩子因贫困失学的新闻,引起了他的注意。他默默记下了报纸上的地址,坚持每月给孩子寄钱,一直到孩子高中毕业。

为了帮助更多的孩子,2013年,王华刚捐资10万元,成立“腾跃”教育基金,用于奖励资助优秀困难学生和优秀教师。他说,希望看到更多的孩子能上学、上好学。

这些年来,王华刚默默地帮过不少人,却很少留下自己的名字。曾经,他资助过的孩子经过多方打听,想要来当面感谢,却被他婉言谢绝。王华刚说,这些年,从来没有刻意帮助过谁,也没想过让对方感谢。遇见了,就得帮一下,不然心里不舒服。

反哺家乡 支持家乡建设

在王华刚看来,帮助别人是人的一种本能,而成功后则是一种责任。

2012年,一直在外奔波的王华刚选择回到家乡,支持家乡建设。2013年,王华刚积极与旧城镇党委、政府合作,垫资8500万元,用于园区土地收储和基础设施建设,解决了园区建设面临的资金问题。在土地拆迁过程中,王华刚走村入户,协助工作人员完成征地等工作。当年,旧城工业园区实现突破,并且启动工业地产项目,开了乡镇工业地产的先河。

建设家乡,王华刚很多时候都是从家乡人的需要出发,有时甚至不计成本。2014年,旧城镇美丽乡村建设,他积极出资30万元,支持村庄道路建设。原本按照合同,需要修1000米,他可能会给修1200米,而那200米就是他自己出资的。有时候路修下来,根本挣不着钱。

除此之外,干工程的时候,不管是遇上村里建设广场,还是村民家里有需要,拉土、垫土……王华刚总是二话不说就让工人带着工具、机器过去,从来不收一分钱。

默默无闻,润物无声。如今,旧城工业园区不断有新项目入驻,一派繁荣;村里一条条坑坑洼洼的土路变成了宽阔平坦的柏油路;村民们在新建的广场上肆意地扭起秧歌、跳着舞……家乡的变化在他一点一滴的洒脱中,悄然走来。

感恩部队教育

二十多年过去,如今,当初那个21岁脱下军装、独自创业的小伙儿,已经成长为一位成功的企业家,举手投足间依然保持着军人的利索和豪爽。

而对于王华刚来说,4年的部队生活,对他影响至深。虽已离开军营20余年,但他依然感恩部队的教育和培养。  

17岁参军,那个年纪不过是一个孩子。”王华刚说,“从青涩到成熟,在部队的四年时间成为了我人生中重要的四年。今天的我,离不开部队潜移默化的影响。”

21岁创业,困难重重,他咬牙坚持,坚毅不褪色;生意场上,他一诺千金,诚信为先;成功后,他不忘乡邻,反哺家乡……坚韧、诚信、责任,这些都是王华刚视为宝贝的“军旅财富”。

戎装虽卸,军魂犹在。4年军营,保家卫国;脱下军装,热心助人,建设家乡,将温暖带给更多的人。“当兵的时候,想的是做一个好兵。”王华刚说,“退伍之后,要求自己做一个好人。”

来源:文明黄骅 猜你喜欢

@黄骅人,台风又要来了!未来两天我市将有强降雨大风天气

黄骅竟有这样一位绝代佳人,快看看你认识她吗?

@黄骅人,过去的24小时,他们是这样度过的,你知道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