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约前2070~约前1600年), 中国第一个世袭王朝。夏王朝的建立开始了我国历史上的“家天下”。

据《史记》记载, 夏王朝大约从前21世纪初到前16世纪初, 前后大约有经历了5个世纪, 有17个帝王先后作为统治者。

​这时期的文化及文明程度高于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 从已出土的文物中可看到一定数量的青铜和玉制礼器。

天下为家舜将天下禅让给禹,禹仁爱、诚信,办事机敏而又勤奋,处理事情时从不有违正道,举止中规中矩,但凡是重要规范准则都可从他身上看到。

​他勤勉、端庄、肃穆,是世人的良好典范。在禹之前的时代是没有阶级、没有剥削、财产公有的大同社会;禹不曾废除“禅让”制度,是大同时代最后的大酋长。禹的儿子夏启打破了公天下的制度,而成“家天下”,财产私有的阶级社会自此开始。

由于夏朝实行的是帝位世袭制度,自禹至桀共经14代17王,世系分明,制度益趋巩固,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夏的统治范围主要在山西以南的地方即汾水流域,及河南的西部和中部,东达商丘一带,西至陕西渭水下游。

​禹死后,他的儿子启袭位。启将国都迁到山西安邑后,严格要求自己,以博取人心。每顿饭只吃一份普通的蔬菜,卧榻之上只铺一床粗陋的旧褥子,平时不喜音乐不喜娱乐,尊敬老人,爱护孩子,重视贤才。

慢慢地,人们接受了由启接替天下。启打破公天下的制度,自然遭到了其他部落氏族的反对,其中反对声最大的就是同姓姒的有扈氏部落的反对。启打败有扈氏后,将他们贬为牧奴。

世袭制的来临,致使启的儿子们为了争夺继承权而大大出手。小儿子武观被放逐到黄河西岸后反叛,启派彭伯寿出兵平乱。启死后,儿子太康继位。太康爱好打猎,不管政事,昏庸无能。

一次,太康带着仆从到洛水打猎,接连几个月都不归家。黄河下游夷族的部落首领后羿利用奴隶的怨恨,趁太康出外打猎的时机夺取安邑,将太康困在洛水。

后羿另立太康的兄弟仲康为夏王,而夏的政事全都被他操控在手里。仲康死后,后羿赶走了仲康的儿子相,夺取了夏朝的王位。仰仗自己高超的骑射本领,后羿作威作福,整天除了打猎,什么都不管。

后羿也只是个粗鲁无文之辈,只懂骑射,对于治理国家却毫无办法,他手下有一批很能干的人,如武罗、伯因、熊髡等,但这些人后羿渐渐都不予重用。他不重用好人,那些小人可就得势了,这其中有一个人就是寒浞。

寒浞专门喜欢在背后进谗言,惯于使奸计,古书上说他“行媚于内而施于外,愚弄其民而虞羿于田”,就是这个人,日后坏了后羿的大事。早先,后羿和寒浞都想篡夺夏室,当太康整日不理朝政时,他们就在找机会攻打夏室。

有一次,他们打听到太康到远处打猎,立即起兵,从几路出发,攻打夏都,并且派兵埋伏在太康回来必经的路上。

后羿率领大兵占领了毫无防备的都城,他们在城里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太康带领一批人打猎回来,一路上兴高采烈,手下人提着许多打到的猎物。太康坐在车上,还拥着两个歌女。

他们走到一条山路上,静无声息,突然间,从树林中、草地里冲出来无数的人,一个个手执弓箭。太康知道大事不好,连忙派人去抵挡,自己驾着车子偷偷地从小路上溜走了。

就这样,太康手下的人死伤无数,太康自己只得流落他乡,后来也就郁郁而死了。少康中兴太康的弟弟仲康见哥哥忧郁而死,自己又不能返回王都,便自立为夏王,继续在外流亡,等待复国的时机。

仲康由于连年流亡在外,身患重病,加上心情不愉快,很快就死了。他的儿子后相又戴上了那顶徒有虚名的王冠,寒浞怕后相以后的势力壮大,回来复兴夏朝,就派大儿子浇带兵去杀了后相。后相被杀时,他的妻子缗正怀有身孕。

缗是从墙洞里钻出才得以偷生的,并在母族有仍氏部落那里生下了相的遗腹子少康。少康从小聪明,并通过母亲知道了祖上蒙羞和家族的惨祸,他立志要发愤图强,复兴夏室,以雪前耻。光阴似箭,少康转眼间长到20岁了。

为复兴夏朝,他学习各种本领,做着复兴基业的准备。最初,他在外祖父那里管理畜牧业,同时也抓紧时间学习带兵打仗的本领。不料,一年夏天,少康是夏后相的遗腹子的消息传到寒浞那里,使寒浞大为震惊,他本以为夏氏后人已灭绝了。

听到这个消息,寒浞顿时心神不安,他知道不除掉少康,以后就有可能成为心腹大患。于是,寒浞立即派儿子浇带领一班人马,前来捕杀少康。少康预先得到消息,赶紧逃到有虞氏那里,躲过了浇的追捕。

当时,有虞氏的首领叫思,一向对后羿、寒浞的暴政不满,又见少康气度不凡,大有夏人先祖的遗风,就让他在部落里担任庖正(管理膳食的官),学习管理财物的本领。这样,少康就变成了一个文武双全的人。

后来,虞思看到少康为人忠实可靠,办事精明强干,就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并把一块叫做“纶”的地方交给他管理。纶地方圆10里左右,地方虽小却土地肥沃,气候适宜,且有500人归他管辖。

因而,他把这片土地作为报仇雪耻、复兴夏室的基地。他广施德义,广招贤人智士,广纳被寒浞的统治逼得走投无路的百姓。夏朝遗臣伯靡曾在后羿手下任职,后羿死后逃到有鬲氏(今山东德州东南)处,积聚力量,并和少康取得联系,准备配合攻打寒浞。

少康和伯靡乘寒浞频繁用兵,内部矛盾加剧之机,终于发起复国之战。少康采取先除其羽翼,后击其首的方略,先率有虞氏大军突然扑向过地,去攻打浇的军队,一举灭了浇。

又命其子季杼领兵于戈地击败豷军,杀死了豷。寒浞两翼被剪,伯靡即率有鬲氏军大举进攻寒浞的巢穴,大败寒浞的有穷氏军。由于寒浞篡权后,对臣子和百姓从未布恩施德,且滥施酷刑,朝野上下无不义愤填膺。

那些原来帮助后羿灭夏的人和被寒浞灭掉的斟寻、斟灌的旧部,这时都集中起来,帮助少康打击寒浞。少康最终灭掉了寒浞父子,重新夺回了夏家王朝。

少康即位后,注意吸取太康失国的教训,对内实施德政,与民共苦,与民同乐;对外妥善解决与周围其他部族的关系,使四方安定、国内祥和,就连过去与夏处于敌对状态的一些部族也都前来朝贺和表示臣服。从而使得政权稳定,国势强盛,这就是史书上所载的“少康中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