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夫们经常担心患者离开医院就“不听话”

在门诊千叮咛万嘱咐也怕他们转脸就忘;

病人又非常多,一一跟踪照顾根本不现实;

依从性不好病情加重再来就诊更头疼...

你说避风寒,他偏偏爱吹空调

你说畅情志,他偏偏爱生气

你说忌油腻,他偏偏爱吃街边的烤串串

你说慎食生冷瓜果,他偏偏就好这口

最后,一脸委屈的说

明明是它们先动的手!!!

无论大夫如何苦口婆心劝告,他们都会当成耳边风。

明明什么道理都懂,就是过不好这一生

那么问题来了

夏天吃生冷的水果对身体好吗?下火吗?

早在清代的南阳先生——叶天士就已经告诉大家炎炎夏日,

千万不能忘了顾护脾胃

温中散寒,治院中胀满,冷汗肢厥法

〔原文〕瓜果水寒,暴凉迅风,内外两因。舌白,渴不能饮,脘中胀满,烦不肯寐,身无热,头不疼,微呕,此太阴中寒。已经冷汗肢厥,脉弱濡伏,医犹以疲敝方药,正如隔靴搔痒矣。

      生草果   生於术  藿梗  淡干姜  厚朴  丁香柄

〔疏注〕内伤瓜果水寒,外受暴凉侵袭,虽内外两因,然身无热,头不疼,则非寒伤于表。

      症有舌白、渴不能饮、院中胀满、烦不肯寐、微呕、冷汗肢厥、脉弱濡伏,此太阴中寒之象。因脾为阴中之至阴,喜燥恶湿,又主健运。今既内伤瓜果水寒,外复6遭暴凉迅风侵袭,足太阴脾岂有不为寒所中?因湿郁中焦,故舌白渴不能饮、脘中胀满、烦不肯寐、微呕;因脾中寒邪,阳气不达四肢,故肢厥;阳不外卫,故汗冷。至于脉弱乃真阳衰弱,脉濡为脾经湿滞,脉伏为寒闭之象。病至于此,温中散寒犹恐不及,尚堪以疲敝方药欤?故案末说:“医犹以疲敝方药,正如隔靴搔痒。”此语真可谓与医者痛下一针砭也!

〔方解〕此乃足太阴经之药。草果辛热香散,燥湿祛寒;於术苦甘而温,补脾除湿。厚朴苦温以散湿满,干姜辛温以散寒邪。藿梗辛甘以和中,丁香辛温以暖胃。祛寒除湿,则太阴之寒邪自瘳;暖胃补脾,则中焦之阳气自振。寒邪除,阳气振,则舌白渴不能饮、脘中胀满、冷汗肢厥等症自然而愈。

其实中医说的饮食养生,一直强调一个“度”字。没有说吃什么是有害的,一定不能吃的,但注意不可以过于偏吃一种食物或过量吃一种食物,这样一定会损伤脾胃和阳气。

名家简介

彭宪彰(1917—1989),又名德锡,四川省仁寿县人。著名中医内科学家。出生于中医世家,功底深厚,学验俱丰。擅长治疗内科杂病,辨证灵活,善用经方,每于平凡之中见奇效。其用麻杏石甘汤加减治疗遗尿的经验,被誉为活用经方的典范。

本文来源于《彭宪彰叶氏医案存真疏注》。

……以下是广告时间……

给大家推荐彭宪彰叶氏医案存真疏注》,点击阅读原文可直接购买

内容推荐

   彭老对清代温病学家叶天士学术思想的研究造诣颇深,他从《叶氏医案存真》的验案中于个人有所体会者选出一百案,引用《内》《难》仲景及汉代以下诸名家之说,以及《临证指南医案》等文,融会己见,用浅显文体,加以疏注、解释,畅发其中奥义,以资后学借鉴。其中还穿插彭老平时利用叶氏之方法治病而收效显著的典型病案,可谓相得益彰。

(扫描可直接下单)

END

本文由中医出版公众号原创发表,最终解释权归本文原作者所有。本文来源于彭宪彰叶氏医案存真疏注

投稿及咨询邮箱[email protected]

觉得不错请点赞!

大家都在看↓

过目不忘的好医案

不是不会治,只是方法没找对!

点阅读原文,一键下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