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脏是对虾最大的免疫器官,承担着巨大的解毒、排毒功能,养殖环境恶化,肝脏负担加重。正常的肝脏呈现黄褐色,部分肝脏下有白色的薄膜,通过白膜与胃相连,肝脏受损后就会出现肿大、萎缩、糜烂,进而导致对虾死亡。

常见肝胰脏病变包括肝胰脏肿大、萎缩、发黄、发红、白浊等。肝脏发病初期可以进行有效的预防和治疗,一旦进入后期,肝脏发白萎缩、糜烂则无法医治。

在对虾小苗期,肝脏发育分为几个时期,同质期、转肝期、包膜期。

同质期:

仔虾到3-4公分为止,肝脏基本处于高速发育时期,但此时肝脏较为脆弱,肝脏颜色主要与其摄食饵料有关系。如吃黑虾片是黑色、吃藻类或浮游动物为土黄色。

此时肝脏易出现代谢问题,细菌感染少,是保肝最佳时期,此时饵料添加以助消化和提高营养为主,使用免疫营养类的保肝药物,同时可以饲料拌服“乳酸菌、诱食酵母”,诱食开胃,防止饲料污染水质。

转肝期:

虾苗4-6公分,此时是肝脏发育最重要的一个时期,肝脏表面逐渐出现一层白膜,膜逐渐发育渐渐包围整个肝脏后缘和底部,这是肝脏成熟的标志。4-6公分的虾苗易出现肝肿大、肝发红、肝萎缩等问题,这是整个养殖防病过程中最重要的时期。

显微镜观察病变肝脏,肝细胞排列不均匀,部分或大部分脂肪化、油滴样变性。虾大量开始摄食1号饲料前泼洒“菌毒双克”,减轻肝脏负担,选择拌服保肝药品、菌类制品、多肽类产品来预防肝脏轻微病变,以菌抑菌,减轻消化压力。

包膜期:

也就是成熟期,一般在6公分以上,肝脏呈现黄褐色,部分肝脏下有白色的薄膜,通过白膜与胃相连。肝脏功能健全,则虾吃料较快,由于养殖时间较长,容易发生细菌性肝病,可拌服免疫多糖、乳酸菌等来保肝护胆。

养殖过程中,一般肉眼观察肝胰脏为灰褐色,有白边。一般情况下,投喂饲料量越大,养殖时间越长,肝功能相对越弱,免疫力和消化能力随之下降。所以要定期护肝。

如果未发现肝脏有发黄、发红、肿大时以营养护肝为主,饲料中定期添加保肝产品,适当减料时可以泼洒“多维”,若肝脏发红、发黄或肿大现象,说明肝胰腺组织发生病变,可用乳酸菌。免疫多糖、多种维生素拌料内服3-5天,同时泼洒杀菌产品,有偷死现象配合改底产品处理底部。(文章来源:宝来利来高级专家 王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