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少的腕表中我们都能见到珐琅的身影,它釉质的表面总是散发着特有的光泽。在外行人看来会觉得多少会有点像陶瓷,又有点像玻璃,但绝对不是的!今天小编就带大家了解一下珐琅到底为何物吧。

珐琅,又称“搪瓷”,它是用石英、长石、硝石这种类似玻璃的矿物质进行研磨、熔炼而成。通过珐琅大师的描绘雕琢,在高温烧制后,形成不同颜色的釉质表面,既可防锈,又可作为装饰。

大家都看得到,制造珐琅的材料并不昂贵,但是珐琅的整个制作过程程序繁杂,费时费力,且成功率极低。 珐琅的烧制受原料的成分、质量、颗粒度、炉温、火候等因素的影响,根据所需颜色的不同,同一块珐琅需反复烧制多次,而这再烧制的过程中同样会出现失败的情况。

绝大多数情况下,每获得一件成功的作品,都需要面临数倍的废品,所以珐琅的成品是非常稀有的。

以腕表的珐琅工艺方面来讲,一位优秀的珐琅师没有十年、二十年的功底磨练是难以成就的。同时,因为珐琅工艺对视力的损耗非常严重,一位优秀珐琅师的黄金创作时间也不过十几、二十年。 再加之珐琅工艺创作本就耗时,一位优秀的珐琅师一年也不会有太多的作品面世。正因如此,珐琅难得,珐琅大师的作品更难得,常常是孤本发售。

独立珐琅师Anita Porchete

根据胎体的制作工艺和施釉方法的不同,珐琅工艺有很多种,大致可分为掐丝珐琅、内填珐琅(即嵌胎珐琅)、画珐琅等。

掐丝珐琅,其制作一般在金、铜胎上以金丝或铜丝掐出图案,填上各种颜色的珐琅, 之后经焙烧、研磨、镀金等多道工序而成。

内填珐琅,内填珐琅的制作是以压模法或剔刻法做出花纹,并在凹下处,填以珐琅彩进而烧制成器的,所以在烧制完成后不需要打磨。

这种制作方法的难点是:首先将要制作的图案成型,有些复杂的造型往往要有几个大的模块组合,另需更多细小配件。内填珐琅虽然耗时费力,但成品细腻且整体感很强。

画珐琅,就是先于红铜胎体上涂施白色珐琅釉,入窑烧结后,使其表面平滑,然后以各种颜色的珐琅釉料绘饰图案,再经焙烧而成。画珐琅富有绘画趣味,故又称"珐琅画"。

画珐琅也是有其它胎体的制品,金属胎体的有金胎画珐琅、银胎画珐琅等,其它胎体的包括瓷胎画珐琅(即珐琅彩瓷)、玻璃胎画珐琅等。

因为珐琅本身极难的完成度,和古老的纯粹手工传承的特性,使这项工艺一般只在顶级腕表中出现,也因为它的独特性和稀有度,得到很多人的偏爱。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