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暖暖妈爱分享

ID:nnmafx

培养孩子的专注力,的确是有规可循的。在方法论之前,我们首先来明确一点,孩子容易分心,真的是专注力不够吗?

1

其实,儿童发展心理学里很明确地指出:孩子的注意(专注力)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增加和完善的:

在新生的婴儿阶段,他们没有主动注意,往往会因为大的声音或者颜色鲜艳的物体而产生“被动注意”;

而到了1岁左右,孩子们的专注力基本不超过2-3分钟,他们也很容易受到各种各样的干扰和刺激;

3岁的时候,孩子们的专注力在2-8分钟内,除非是他们特别感兴趣的事物,可能注意力会持续多一点时间;

到4-5岁左右,随着大脑的发育和完善,以及各种习惯的训练养成,他们的专注力在5-15分钟左右,甚至会更长一些。

所以,在孩子分龄的范围内,我们再来看孩子的专注力到底能持续多久,才是相对比较客观的。

脱离了年龄范围,像我们经常说的:我的孩子根本坐不住,还是比较武断了。

我们往往会用大人的标准去要求孩子,这样说来,太苛刻。

其实,孩子天生就应该活泼好动一些,天生就应该对周遭事物更敏锐一些。只要孩子对自己感兴趣的东西能“专注”,那就说明他的专注力并没有什么大问题。

今天我想分享几个纸上的小游戏,这些小游戏看似简单,其实同样能起到提高孩子专注力的效果。材料非常简单,只需要一张A4纸。

2

默写迷宫

在纸上走迷宫,观看10秒,把纸反扣,画出迷宫的路径。

这种玩法,我家暖暖最初并不太理解,她觉得画迷宫就一定要在迷宫上画上笔触。实际上,反扣住纸对于孩子的瞬间记忆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都有非常直接的刺激提升。

我跟暖暖玩的时候,是从非常简单的一个螺旋状迷宫开始的,让她慢慢找到成就感和空间想象记忆的感觉。

下面这张图,就是非常简单的一个螺旋状迷宫,右边的图,是直接在迷宫上画出的路径:

我让暖暖看左图看了大概10秒钟,然后请她在另外一张空白的纸上画出大概的路径走向。

暖暖最初有点迟疑,想了几秒钟后,还是画出了一个路径(左图):

我把她画的和最初那张画着迷宫的纸重叠在一起,发现基本上是标准答案。

虽然暖暖最初的笔触有点迟疑,但大脑在瞬间记忆的作用下,还是会原封不动地复制了自己记忆。我问暖暖:是不是很神奇?

暖暖说,我一闭上眼睛,迷宫的答案就在我眼前,我就赶紧睁开眼睛画出来了。

虽然回答很童真,但这就是注意力高度集中带来的奥秘。

大脑的海马区和杏仁核是掌管人类记忆的部位,但这次我们不谈记忆力,只谈专注力。

通过短时间的记忆来记住某件事或者某种信息,只能采取高度的集中注意力来达成。

有频率的持续刺激和训练,孩子在提取信息的时候,就会不自觉的高度集中注意力。

3

舒尔特方格

大名鼎鼎的舒尔特方格玩法,是在一张纸上画上1厘米乘以1厘米的25个方格,每个方格任意写上1-25个数字。

官方的测试要求是:训练时,要求被测者用手指按 1 ~ 25 的顺序依次指出其位置,同时诵读出声,施测者一旁记录所用时间。

数完 25 个数字所用时间越短,注意力水平越高。

舒尔特方格可以在短时间迅速提高专注力,同时也是心理测试的一种方式。测试结果也是分年龄来说的:

7岁到12岁的测试结果,26秒数完数字,算是非常优秀的水平,42秒算中等,50秒则是不及格的水平;

12-14岁的测试结果是,16秒以内是优秀,26秒左右属于中等,36秒则属于不合格;

18岁以上成年人的成绩,8秒属于优秀,20秒属于中等程度。

我跟暖暖在玩的时候,用了两种玩法。

第一种玩法我要求她从1开始按照顺序数到25。她最初有点慌乱,用了大概35秒,但第二次再测试,她就提高到28秒了,同时特别享受快速寻找的乐趣,反复玩了好多遍。

第二种玩法:我在25个数字里随意说出一个数字,让她在表格中寻找,找到并且复述出来,她同样乐在其中。虽然中间有几次找错了,但她觉得非常有挑战性,一玩再玩,成就感倍增。

目前来说,舒尔特方格是全世界范围内最简单,最有效也是最科学的注意力训练方法。寻找目标数字时,注意力是需要极度集中的,把这短暂的高强度的集中精力过程反复练习,大脑的集中注意力功能就会不断的加固,提高。

25个方格是最基本的,好操作,也非常实用,如果大一点的孩子,可以玩更多的方格和数字。

4

在好多复杂的线条中,找到特殊图形

这种游戏其实是通过绘画和涂色联系起来进行练习的。

暖暖非常喜欢画画,对色彩很敏感,一大堆五颜六色的画笔和一张白纸,她就会忍不住要去试一试。

下面的涂色游戏,我们完全可以认为它就是简单的涂色游戏,通过不同的数字对应不同的颜色,经过画笔的涂抹之后,我们会得到成型的答案。

在这个阶段,孩子的专注力和耐性,都得到了锻炼。

如果孩子喜欢画画,家长们可以因势利导能锻炼很多能力,比如想象力,语言表达能力,专注力,耐力等等。

4

一张最普通的A4纸,就能玩得不亦乐乎。

我们不见得非得去报那种动辄几万块的能力思维班,平时常见的材料,用心去开发,也能找到既好玩又提升专注力的方法。

专注力并不是几天就能培养成的,同一种方法也并不适合所有的孩子,毕竟孩子的性格特点都不同。

不能随便给孩子扣帽子,诸如,我的孩子坐不住,会不会是多动症啊。这种没有根据的判断,真的会给孩子造成负面影响。就算有怀疑,也要通过专业的医生来判断。

当他们对某一事物失去兴趣的时候,我们也不要强迫他们坚持关注,更不要说出“你怎么这么没长性,玩什么都三分钟热情,以后再也不给你买玩具了”的话,这样会容易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

其实一个最简单的玩具或者一本简单的书,甚至是今天分享的A4纸,做一些适当的引导,和孩子共同研究一些新玩法,并给予鼓励,让孩子发现,原来“旧东西”还有很多“新乐趣”,等下一次,他就会更加专注一些,或者每次专注的时间会延长一点。

在保证孩子接触的事物具备安全性的前提下,多鼓励他们去尝试,错了也没关系,我们不用急着去纠正,因为成人的经验和感觉,往往会阻碍孩子自我认知的发展。

作者简介:暖暖妈,北大硕士毕业,中科院儿童教育心理学博士班在读。公众号:暖暖妈爱分享(ID:nnmafx),原创分享了大量科学育儿、亲子教育,旅行攻略、女性成长的研究文章。著有《高效能养育》、《哪有女人天生会当妈:0-3岁科学育儿指南》等书。

图片源自网络,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这里有优质的育儿资讯,这里有优质的育儿美文,这里有原创的班迪故事口袋,更多精彩尽在班迪俱乐部,期待您的关注!(ps,后台留言育儿困惑即可享受专业的育儿指导 )

关注我们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