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尿是衡量肾功能好坏的“金指标”,也是肾病预后的“信号灯”。持续存在大量蛋白尿意味着肾衰竭的风险增强,患者与尿毒症的距离会更近一步。因此蛋白尿在肾病治疗过中举足轻重。

为避免肾衰竭,不少患者都想降蛋白尿降下来,降的越快越好。但有些患者却事与愿违,陷入反复复发的“怪圈”里。

为什么蛋白尿如此难降?并非降得越快越好

蛋白尿有两大特点,一反复性,二难治愈性。反复性很好理解,即使按时吃药,定期复查但稍不注意蛋白尿又增多。这与慢性肾病本身的特性有很大关系,一方面肾病属于免疫系统疾病,患者自身免疫力受损无法误会,导致炎症反应频发,只有炎症存在蛋白尿就难以消除,这也导致一些易导致复发的因素趁机而入,比如感染等,两一方面,肾功能出现纤维化、硬化后难修复,这也就意味着肾小球滤过一直像个“破了的网”,蛋白也会不断漏出。

因此降蛋白不是全部治疗的目的,目的是将蛋白尿尽可能保持在较低水平,维持肾功能的稳定,这才是远离肾衰竭的关键。蛋白尿并非降得越快越好,一定程度来说,降得越快只是表面功夫反而复发越快。应从长远来看,减少复发才是降蛋白的重要目的。

降低蛋白尿并不是吃药那么简单,从3方面入手,蛋白尿水平才更低,肾功能才更稳定:

消除炎症,重视提高免疫力

前面我们说到炎症反应是蛋白尿的“罪魁祸首”,而免疫力下降无疑是“火上浇油”,因此降蛋白必须重视这两点。目前针对这两方面的治疗,激素配合免疫制剂的组合优势明显。激素对大多数患者来说消炎作用明显,对于过于敏感的患者可以配合抑制剂服用比如环磷酰胺、环孢素等治疗。

除此之外,肾友还要避免感染情况的发生,比如感冒、肾结石等,感染会让炎症越来越重,免疫力太低也是易感染的重要原因,因此肾友们平时注意合理饮食,已免营养不良,抵抗力下降。

稳定“三高”,减轻肾脏滤过压力

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是慢性肾病典型的三大症状。看起来三高似乎与蛋白尿没有关系,其实是“仇人”。三高会影响全身的血流异常,导致肾脏内高压,肾小球缺血缺氧,损害肾功能,导致蛋白漏出越来越多。而蛋白尿也会加重肾脏损害,从而导致调节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的作用失衡,继而加重三高。

因此控制蛋白尿水平,还要注意这些“绊脚石”。

针对降压、降血脂,同时控制蛋白尿,有些药物可以优先选择。比如普利类、沙坦类药物同时兼顾降压、降蛋白、护肾三大功能,他汀类药物是降脂药物界最会降蛋白的药物等等。

控制饮食和体重,蛋白尿更稳定

除了药物治疗,合理饮食,保持正常体重也是降蛋白不可少的一部分。优质低蛋白饮食是更符合伴有蛋白尿的患者的饮食原则,既不会加重蛋白漏出,又能保证营养摄入。此外,为维持血压稳定,还要注意低盐饮食。坚持这些饮食原则还有一项好处是可以控制体重。长期肥胖本身会对肾脏造成损害,保持合理的体重能为肾脏减负,不仅有助于长期维持蛋白尿稳定,也能大大降低肾衰竭的风险。

(注:文章图片来源见水印,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看你就点这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