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诺曦妈妈最近参加培训,接触到很多关于孩子的案例,真是感慨万千,既觉得做父母太不容易,又觉得做孩子也不容易:

中央电视台《心理访谈》栏目,曾经有一期叫做《休学风波》,嘉宾是一家三口,父母都是教师,儿子15岁,高一。

参加节目寻求专家帮助,是因为儿子当时正休学在家,无论父母如何努力,他都不愿意继续上学。

详细的信息显示,孩子不愿意上学,与他前不久在学校遭遇到的一些挫折有关,但也与父母对他的期望过高、孩子过于自信有关。

还是央视的《心理访谈》,另一个相似的故事是《退学的优等生》:18岁的儿子就读名校,成绩优秀,却突然退学了。父母劝也劝了、打也打了,无论如何都没有效果,孩子已经两个月没有上学了。

孩子爸爸因为百般努力都无效后,直接放弃了。

孩子妈妈某天在绝望之下,开了厨房的煤气自杀,幸好被儿子发现,及时打120救了回来。

儿子在妈妈“以死相逼”之下,同意重返校园,可是只去了一天又回来了。

细问之下得知孩子不上学是因为压力太大。

他认为凭自己的智商和努力,应该能考进年级前200名(全年级大约两千人),而实际上只在前500名,成绩退步导致他失去自信。

而父母对他也一直有很高的期望,在巨大的压力面前,他选择了逃避。

2

这两个退学的孩子,都让人唏嘘不已。

一个孩子要顺利考入普通高中,并不是特别容易的事。以上海为例,普通高中的升学率大约52%,也就是有将近一半的孩子进不了普高的大门。

一个孩子要考入重点高中当然更难,即便是区重点也很难,如果是市重点省重点,那是难上加难。考入这样的重点学校,还要成绩名列前茅,简直找不到词语来形容了。

每一个能考入重点中学的孩子,他父母所付出的心血,没有亲身经历的人恐怕难以想象(上辈子拯救了银河系除外)。

无数个日子早送晚接,顶着晨曦去,踏着星光回;无数个夜晚陪写作业,无数个周末奔赴补习班辅导班。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不敢稍有懈怠。

如果孩子仍然不争气,家长除了捶胸顿足、扼腕叹息外,只能降低自己的期待值。

如果恰好孩子争气,成绩优异,家长的期望值就噌噌地往上涨,仿佛清华北大的通知书就在前方招手,哈佛剑桥也在视线之内。

孩子成绩越好,父母期望值就越高。横看竖看都觉得娃不是普通人,左思右想都坚信他将有大造化。

于是,光宗耀祖扬眉吐气,全部都指望在孩子身上。

越临近高考,就越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全家大气都不敢出,唯恐出现一丝丝风吹草动。

如此高的期待,孩子的心理压力之大,可想而知。

如果一切顺遂倒也罢了,万一成绩出现波动,则可能瞬间压垮孩子。

3

十多年前,小曦同学还在我的肚子里时,我正在华东师大读研究生。

因为专业关系,偶尔接触到一些生理或心理有异常的孩子,那时对于腹中的TA,惟愿健健康康,不要成为社会的负担就好。至于聪明啊、漂亮啊什么的,根本没有去想。

孩子出生了,果然健健康康,一切顺利,很满意。

可是没几天我就开始关注她的长相:鼻梁不够挺哎,额头又太高哎。外婆安慰我说小婴儿鼻梁都看不出来的,长长就好了,又说我自己额头就很高,孩子额头高说明没有抱错。

再过几个月,我又有了新要求:怎么三个月了还不会翻身?朋友家的孩子比我们小一个月都会了啊!怎么八九个月了还不会爬?高中同学的孩子9个月都会走了哎!

然后我又希望她聪明一点:一起玩的小丽会背唐诗了?看来我也得教教孩子了!隔壁的小贝会数1、2、3啦?那我得教她数1-10。

再然后,别家上早教了,我们也不能落下呀!

读了幼儿园,听说同学谁谁开始学钢琴了,谁谁学画画,谁谁学舞蹈......哎呀,我的孩子怎么能落后呢?不但不能落后,我还希望她能脱颖而出呢!

你家读绘本了吗?你家孩子口才好吗?会编故事吗?你们识字吧?二十以内加减会做了吗?名字会写吧?

身边常有朋友跟我说:“你们俩口子学历都这么高,你家孩子将来成绩肯定好的呀!”这句话无形中让我对孩子的期望值又拔高了一些。

孩子识字量那么大,又酷爱阅读,朗诵也非常好,语言敏感,逻辑清晰,横看竖看都是一副聪明相,嗯嗯,肯定差不了!

哎哟喂,她的成绩可别太好了,否则我的小心脏要受不了的呀!我会骄傲的呀!!

4

小曦上一年级了。期中考试成绩中等;期末考试,语数英三门的分数都几乎与班级平均分持平,总分班级排名也正好在最中间:全班43人,她第21名。

我难免略有失望,哎,我的女儿怎么就不出色呢?也许下一次就好了。

第二学期考试,与前一学期如出一辙。

二年级的期中和期末考试加起来一共4次,没有一次实现逆转。

每次我都等着下次奇迹出现,然而每到“下一次”都以失望收场。

怎么会这样?

我女儿可是18个月就能背诵大半篇的《木兰辞》,两岁不到就能熟练使用“虽然、但是、然而”等等连词的!

我女儿可是在入小学之前就认识许多汉字,能独立阅读整本注音版《木偶奇遇记》、《鲁滨逊漂流记》、《非常小子马鸣加》,且嗜书如命的呀!

最重要的是:她可是我的女儿啊!全世界独一无二的呀!她怎么就能混在人堆里找不出来呢?

我于是开始了各种不满、抱怨、催促、唠叨、叮嘱......加上二宝到来,手忙脚乱,我与大宝小曦的亲子关系一度比较糟糕。典型的不写作业母慈子孝,一写作业鸡飞狗跳!

每一个接触过小曦的人,都说她懂的东西很多,简直不相信她的成绩不出彩,而事实是她的成绩至今没有出彩过。

中不溜秋的成绩,在上海52%的普高升学率之下,一不小心就可能读不了高中。

我与她爸爸虽然算不得学霸,可也是在高考的独木桥上走过、从农村考入大学的人,要接受孩子的分数,告诉自己她的智商很普通,承认她是个极其平凡的孩子,说实话,挺不容易的。幸好我们已经很坦然地接受了这一点。

孩子,能不给社会增添负担,能过好自己平凡的日子,就很好了。

5

在《窗边的小豆豆》一书中,在电车的检票口,小豆豆很珍惜地把电车票攥在手里,舍不得交出去。她问检票员叔叔:“这张票能留给我吗?”

检票员叔叔说不行,然后从小豆豆手里把车票拿走了。

小豆豆恋恋不舍地低头瞧着票箱说:“等我长大了,也要当个检票员。”

忙碌的检票员叔叔瞟了小豆豆一眼,说:“我的儿子也说想到车站工作,你们一块干好啦!”

第一次读这本书时,读到这里几乎落泪。

每一个孩子小时候都会被问:“你长大了想干什么”这样的问题,如果孩子说长大了想当一名建筑工、想当一个售票员,我们的父母听了会是什么反应呢?

他们会给孩子的回答判错,并告诉正确答案应该是:长大了要做科学家、宇航员、文学家,至少该当老师、做警察。

谁会像那个电车检票员叔叔一样,跟一个立志要当检票员的孩子说:你和我儿子一块干好啦!

在我们的父母眼中,科学家、宇航员、文学家都是人中龙凤,教师、警察也算不错的职业,建筑工、售票员算什么?这样烂大街的职业谁都可以去干。

如果孩子最后只能去当售票员、建筑工、营业员,那就说明他只是一个最平凡最普通的人。

父母最不能接受的一件事就是:自己的孩子原来只是最平凡、最普通的人!

然而,承认自己的孩子是个普通人,接纳他的平凡,又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

唯有如此,孩子才能客观而准确地认识自己,才能过好平凡的日子,在此基础上,才有可能变得不那么平凡。

鼓起勇气承认吧,我们的孩子只是个平凡的人!

——END——

诺曦妈妈:华东师大教育学硕士,兼修心理学,讲科学、接地气,分享幼儿的性格和智力培养、二胎、青春叛逆期的陪伴经验。欢迎关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