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水平

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是中国航天的骨干基地之一,是国家大型航天器研究院,拥有十几家研究所和多家民品生产企业及一家上市公司。研制产品包括航天器及民用产品,其中航天产品涉及运载火箭、应用卫星、载人飞船等领域,民用产品经营领域涉及光伏、汽车零部件、车用动力锂电池、天然气输配设备、机电装备、复合材料、进出口贸易等。

业务挑战

作为一个集研制和批产一体的大型科研生产联合体,为了加速产品创新,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对于设计工艺协同、三维数模精细化管理等方面的要求极为迫切,同时由于航天产品研制特殊的业务模式,厂所间数据的交换以及专业应用系统与协同平台间的集成要求较好突出。

解决方案/服务

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通过采用神软AVIDM系统,建立了以三维设计协同和产品数据管理为建设重点的应用系统,在型号设计阶段通过与设计工具(MCAD、ECAD)的集成实现模型数据的管理,通过基线、变更、转阶段的业务过程实现技术状态的管理。

建成后的管理平台具有技术文件管理、结构设计数据管理、电子设计数据管理、电子审签管理、变更管理、产品结构管理、多BOM管理、标准件/通用件/元器件等资源库管理、数据发放与归档管理等主要功能,具有转阶段管理、借用管理、三单管理等航天特色业务管理功能,实现与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现有业务系统集成包括与项目管理(神软AVPLAN)系统集成、档案管理系统(瀚海之星)集成、院设计资源库集成、科研生产管理系统集成、CAPP系统集成、涉密载体管理系统集成、CA系统集成、即时消息系统集成等功能。满足涉密信息系统分级保护的评测要求。

系统核心业务模型框架可实现如下功能:

图1 型号研制平台核心业务模型框架

●在型号设计阶段通过与MCAD、ECAD设计工具的集成,实现对三维模型、电子设计等各专业系统的数据集中管理;通过基线管理、有效性、变更管理等神软AVIDM5.0(简称神软A5)系统的航天套件,实现对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型号研制过程技术状态的准确定义和及时的跟踪管理。

●通过PDM与MPM的一体化实施,实现设计BOM、工艺BOM、制造BOM的传递,支持设计、工艺、生产之间的信息交换与过程协同,实现设计制造一体化。

●基于研究院和各厂所目前已具备的标准规范和基础库建设成果,借助神软A5实施项目,逐步建立了一套与协同研制管理平台的应用相配套的管理规范与制度。

●以各厂所指定的典型型号产品作为应用对象,实现神软A5系统上线应用。实现三维结构数据、电路设计数据、技术文件文字内容等产品设计数据的有效管理,为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后续单位的推广实施积累技术基础和管理经验。

应用成果

经过两年多的建设,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及下属各研究所的神软AVIDM5.0项目已初见成效,型号项目数据已逐步迁移到新系统运行使用,各厂所基于新系统数据中心环境实现跨域协同,设计制造相关系统集成也已基本建设完成。

取得的成果如下:

(1)实现院级跨域协同。通过采用神软AVIDM系统,实现了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各单位PDM系统基于中心域模式的以产品结构为核心,三维数模、二维图纸、Office文档等基于中心域的双向的共享、会签、分发功能,满足型号研制数据的跨域协同,覆盖业务包括跨域会签、跨域预审和跨域发放。

(2)实现了多项个性化的定制需求。基于神软公司的“721”软件研发应用策略,确定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A5基本功能(70%)+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基线产品(20%)+厂所定制功能(10%)”的建设路线,形成可以在集团公司快速应用推广的工程应用产品。

(3)实现了全型号应用和统一资源库的建立。全型号应用,使得数据可以进行准确定义和及时跟踪等集中管理;统一资源库的设计,避免了数据不一致带来的转换成本,便于全院统一采购降低采购成本,以更好满足型号研制设计要求。

(4)增加应用系统集成的深度和广度:增加PDM与电气设计工具、结构三维建模工具等的集成深度,提升平台与工具软件之间交互的便利性;实现与MPM系统的集成接口等,加强以PDM、MPM两大平台为核心、多系统集成的一体化信息流建设,进一步提升所内部多业务流程的信息协同能力。

总之,通过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及下属各研究所神软AVIDM系统的建设,实现了设计标准与规范的统一,实现了型号数据技术状态的管控;全面提升全院整体数字化设计与管理水平、缩短研发周期,提高各单位的应变能力和快速反应能力奠定基础;实现了跨单位乃至于跨院的设计协同及数据发放,提高全院整体的协同研制能力,大大提高了各单位间的协作效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