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呼景山

来源:乐亭文化研究会《读乐亭》杂志

题图来自网络,仅为配图

趣谈乐亭古城的“四街不露相”

乐亭于金代建县,掘土为城,明代成化元年始建砖城。城墙高三丈五尺八寸,底部宽两丈二尺,顶宽一丈五尺,周长九百九十七丈。城堞一千三百六十个,四门有四个月城,城门上建有三间二层门楼。四角各建两层一间城楼,并设炮台十座。城外有护城河,河宽三丈五尺,深一丈四尺,河外有堤,堤上遍植杨柳。四门分建铁栈桥(吊桥),以后改建石桥。

乐亭城虽然面积不大,但功能齐备,颇有特点。一是四个城门对着四座庙;二是城中心皋上拱真阁不能穿行;三是魁星阁建在城墙上。就是所谓的:四门四庙八岔道,城中皋上围庙绕,魁星站在城楼上。即人们站在南街上看不到北街,站在东街看不到西街,站在城外看不到城内。据说他象征着:“四街不露相,能收八面风水,士人科举能高点高中。”

四门对着四座庙。

南门,名叫“镇海门”。在今汽车站以东的南街街口。门正南约50米

的大道上建一碧霞宫(娘娘庙),因此,把南街大道分成两股,从庙的两侧绕庙而过。庙址坐南朝北,庙门紧对城门,庙墙以青砖砌成,起脊山门,进门有青砖甬道,甬道旁钟架上悬挂一口大钟,甬道尽头三间正殿,飞檐翘角,明柱漆窗,殿内供奉碧霞元君,身披黄袍,头戴凤冠,左右各站一名侍女。据说,碧霞元君为泰山之女,神通广大,能保佑农耕、经商、旅行、婚姻、能疗病救人,尤其能使女人生子,儿童无恙,有求必应。她平易近人,和蔼可亲,让劳苦大众倍感亲切,所以香火不断。每年旧历四月初八是碧霞元君生日,庙会鼎盛。北京天津都来经商售货。上世纪四十年代日军侵华,将庙宇改成戏院,解放后变成大街。

北门,叫“控远门”。在今北街与北大街的交叉口。北门正北约50米

道中心建一座关帝庙,庙宇坐北朝南,北行大道也从庙侧分为两股,东达莲花池,西达教军场。

关帝庙,原名关王庙,始建年代无考,明万历年重修,清雍正年再重修。民国四年国家令全国各郡县关帝庙改关岳庙,民国六年经县长李传煦修葺改建,更名为关岳庙。民国二十八年治安部下令各县建武庙,又在关岳庙内建武庙。

关岳庙,山门高大,庙门朝南,紧对县城北门。门前有红色石狮子一对,门内西侧有钟鼓楼,院内有高大槐树四棵,到解放后依然枝繁叶茂。每棵树上还钉有日伪警察局时用来捆绑吊打中国人的铁环。向北有正殿三间和拜殿三间,正殿拜殿均为青砖黑瓦,磨砖对缝,飞檐起脊,五脊六兽,红漆明柱,透花门窗。正殿前有一尊铜香炉。殿内正面供奉关羽和岳飞。殿中东序配奉:张飞、王浚、韩擒虎、李靖、苏定方、郭子仪、曹彬、韩世忠、旭烈兀、徐达、冯胜、戚继光;殿中西序配奉:赵云、谢玄、贺若弼、尉迟恭、李光弼、王彦章、狄青、刘锜、郭侃、常遇春、蓝玉。

殿的西侧有一砖砌的月亮门,有“武德门”匾额一块,又有三间正殿,名拜殿,殿内供奉武成王姜尚。殿中东序配奉:管仲、蒙恬、韩信、关羽、李靖、郭子仪、韩世忠、徐达;殿中西序配奉:孙武、张良、卫青、诸葛亮、薛仁贵、岳飞、郭侃、岳钟琪。

东庑殿内供奉方叔等36位木牌神位。西庑殿内供奉召虎等36位木牌神位。

后殿六间原系供奉关羽祖父关审和关羽父亲关毅的殿堂。后辟为学校。

西配房为僧房,后住有尼姑十几名,解放后尚有三名,即惠慈、惠恩、惠方。日本侵华时,关岳庙被日军占据,驻日伪警察第一分所。

东门,名叫“寅宾门”。位置在老电影院南,原吊桥饭庄门前处,解放时尚有门洞。乐亭城、原在西、北面有滦河通过,东南面护城河早已淤平。清咸丰(九年)己未年(1859年)夏,英法联军攻打大沽口,被清军击溃,部分溃散英军乘船到我县臭水沟和大清河口,以小舢板船靠岸登陆,索取供给,我县海防营弁乔某率兵应对有方,毫无畏怯,退去敌兵。翌春正月,僧格林沁命加固海防,城周挖护城河,两月竣工,并在各城门建有铁栈桥,能起能落,即为吊桥。光绪年间改吊桥为石桥,东门名叫布德桥,南门名叫阜民桥,西门名叫悦泽桥,北门名叫迎恩桥。

东门以外约300米,今第二实验小学以东处,路中间建一财神庙,庙门朝西,紧对东门,东行大道从庙两侧绕行而过。庙内正殿三间,围房五间,南北配房六间,庙内供奉财神。

据说财神即赵公明。最初《搜神记》载为督鬼之神,《列仙全传》云:赵公明为八部鬼帅,周行人间,到元明时演变为财神,传说在终南山得道,授玄坛元帅,头戴铁冠,面如黑炭,胡须四张,跨黑虎,执钢鞭,能驱雷役电,呼风唤雨,除瘟剪疟,祛病禳灾,如遇诉讼,能解释公平,又统管人间一切金银财富,买卖求财,无不如意,故香火甚盛。

财神庙,到清末由于多年失修,早已破烂不堪,于光绪三十年偏殿即改为县习艺所,光绪三十三年改为工艺局,杨作亭任局长,用织布机织造各种花布和制碱、造胰,民国十七年改为县第一工厂。生产的花布曾获巴拿马赛会的奖章。1938年日军占领乐亭,在此住警备队,解放后拆除。

西门名叫望宸门。在今西大桥平大路东。城门西约300米

处建一座八蜡庙,西行大道由此分道,一股向新寨,一股向庞各庄。

八蜡庙,始建无考,明万历年重建,清乾隆十八年和道光四年再重修。

庙宇坐西朝东,朱红山门,门朝东方,四周围墙,正殿三间,殿后有面南围房(僧房三间,别院三间),正殿青砖黑瓦,飞檐翘角,殿内供奉三座神像。一位八蜡神,一位苗神,一位刘猛将军,东面有观音像一尊,面向西。

正面中间为八蜡神。据说是代表:先蔷(神农);司蔷(后稷)、农(农夫);邮表啜(茅棚、地头、井);猫虎;坊(堤);水庸(城隍);昆虫。

正面左边为苗神(主管田苗的神)。

正面右边为刘猛将军。指一位姓刘的猛将军。具体是何人,说法不一。一说是南宋刘倚,景定四年被封为扬威侯天曹猛将。有敕书云:飞蝗入境渐食稼禾,赖尔神功,剪除无余。一说为元末指挥使刘秉忠。江淮千里飞蝗遍地,其挥剑追逐,蝗飞境外。元灭之际,刘秉忠投江自尽,被封为“猛将军”,后列入国家祀典。

庙内供奉的八蜡神、苗神皆白面长髯,唯刘猛将军赤面虬髯,甲胄鲜明,身长四臂,手持刀剑鞭锏,威武异常。

据乐亭县志载:乐亭西关旧有八蜡庙,岁久倾圮,未经修葺,清道光四年闰七月八日,黄口、翠坨一带,忽遭飞蝗为害,知县陈金骏前往,率民捐资督捕,并虔祷于八蜡庙,不数日飞蝗扑灭,当年获得丰收,而黄口、翠坨一带尤其丰收,遂重修八蜡庙。并铭碑以记。

知县陈金骏作词:蠉蠉飞兮蠕蠕动,羗不除兮衍而众,害我稼兮为我痛,唯神之灵兮驱之远方,原田每每兮走我青秧,不良不莠兮无虸无蚄,时雨时阳,俾百谷兮登场,唯神兮健康,报之兮肴蒸腯羊。

在旧社会,由于不懂科学,称蝗虫为神虫,天生天灭,非神功,人力不可抗拒。今天看来,都属无稽。我县上世纪五十年代,沿海蝗蝻遍地,曾出动群众万人捕蝗,后来建防蝗站,实行人机并举,科学预测,适时防治,半个多世纪以来,根除了蝗虫危害。

城中皋上随庙转,就是说的拱真阁,又名真武庙。此庙建在城内十字街心,只有正门,没有后门和旁门,过往行人只能绕庙而行。据县志载:庙为明朝嘉靖年建,坐北朝南,磨砖对缝,雕梁画栋,飞檐翘拱,错落檐楹,矗立两层,直插天空,为当时乐亭最高建筑,是乐亭八景之一。

明朝知府王好学有诗:

“雄阁何年此构成?峻耸接天入紫清。仙人跨鹤时来往,列星错落罗檐楹。鸡鸣已见海日出,扶桑万里去霞明。昔人于此树疆土,中设神明像元武。岁时报赛年屡登,海滨一方安民堵。日中为市古为兹,民生贸易恒于斯。市楼沽酒醉酩酊,康衢鼓复歌雍熙。西望神京五百里,王化先沾民俗美。海不扬波神鼓灵,健儿远徙边隅宁。阁前乐事同古今,岁岁年年共太平。”

阁内供奉真武大帝。据说真武大帝为净乐王太子,不愿继承王位,到武当山修炼,白日升天,被上帝封为镇北方之神。神像披发黑衣,手仗宝剑,足踏龟蛇,英勇无比,能保佑一方。

阁内中间,有一五尺汉白玉方石头,传说石下盖一井,悬有铁链,链锁一大鳌鱼,鳌鱼一眨眼就地动山摇。解放后拆了此庙,也没发现有井,所以以前的传说都是人们编造的谎言,姑妄传之,姑妄听之。只因此阁建在十字街心,所以站在东街看不到西街,站在南街看不到北街。

奎星站在城楼上。乐亭奎光阁建在城东南角的城墙上。

奎光阁。又名魁星楼。阁高两层,青砖黑瓦,斗拱飞檐,赤柱雕门,由北面沿城墙登阶而上,到墙顶有一拱形门洞,门楣有“奎光阁”匾额一块。再向上登上阁门。门旁有知县于成龙《修奎光阁记》石碑一通。庙门有楹联一副:泰山峻极增一篑,文光射斗;教泽澜溢育八师,奎壁生辉。

阁内供奉:奎星,即文昌大帝。大帝青面獠牙,身穿绿袍,手握巨笔,点向东南方。奎星,据说姓张名亚子,居七曲山,战死疆场,后人为其立庙。唐宋封为英显王,元朝加封“辅元开化文昌司禄宏仁帝君”,专司科举之事,二月初三为其诞辰。

另据古代传说,奎星原本是凡间一秀才,此人聪慧过人,才高八斗,过目成诵,出口成章,就是长相奇丑,所以屡屡面试落第,他长的满脸麻子,一只脚还是瘸子,走起路来一拐一拐的,但他的文章写得极好,被乡试、会试科科录取,一次次高中榜首,到了殿试时,皇帝亲自面试他的文才,一看他的容貌和走路姿势,心中不悦,皇帝问:“你那脸怎么长那么多麻子?”他回答:“回圣上,这是‘麻面映天象,捧摘星斗’。”皇帝觉得此人怪有趣的,又问:“那么你的瘸腿呢?”他又回答说:“回圣上,这是一脚跳龙门,独占鳌头。”皇上很高兴他的机敏,又问:“那朕问你一个问题,你要如实回答,你说如今天下的文章谁写的最好?”他想了想说:“天下文章属吾县,吾县文章属吾乡,吾乡文章属舍弟,舍弟请我改文章。”皇帝大喜,阅读完他的文章后,更是拍案叫绝:“不愧天下第一!”于是钦点他为状元。后来此人升天成了奎星,主管功名禄位,据说,奎星手中的笔,批你什么就是什么,所以有“任你文章高八斗,就怕朱笔不点头”之说。

据说乐亭奎光阁香火兴旺,善男信女路不绝人,自从刘梦斗砸了对联,影响了香火。刘石各庄刘煃长子,名应枢,字梦斗。一年乐亭刘家买卖有的赔了钱,梦斗气堵胸怀,在街上消愁解闷散步时,见奎星楼悬“奎星射斗”对联,气冲牛斗,怒不可遏,找来县衙吏胥、商会会长斥责一番,令其砸掉。众愕然不知所以。刘曰:奎星斗胆射斗,刘家赔钱,这就是缘由,此匾应尽快砸掉。众唯唯听命,砸了对联。以后又到倴城文昌宫,见也有“奎星射斗”句,不问青红皂白,找来商会会长,令其砸掉,会长深知合字号买卖在倴城举足轻重,左右局势,惹不起,只能委曲求全,砸了匾额(据滦南文物史)。

乐亭奎光阁,由于年久失修,大部坍塌,于解放后1955年平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