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看」专注于打造影像医生多点执业签约服务平台!病例讨论、影像解剖、考试资料、视频课件...医学影像,应有尽有!欢迎在微信上关注我们:yikandoc

这周,一篇《如果有人死了,你就只能挣一次钱了》将600亿体检巨头美年大健康推向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作者自称是美年的前员工,在广州美年富海门诊部工作了4年。

文章爆料:(节选)

2018年1月中旬,我听到旁边的业务员说一个客人体检后报告没事,但人已经在医院里确诊癌症晚期并全身抗散,转到中山医的肿瘤医院,化疗放疗都不能做了。我偷偷去查这件事,还联系上了这个客人,拍了病历回来:客户的在广州美年富海门诊部彩超体检结果显示没事!而当患者去其他公立医院的时候,得到的结果却是癌症的噩耗!

从其他人中得知给他体检的医生早在2017年3月患重疾走了,美年用她的名字给无证医生上岗用。

我马上回去查我名下的体检报告,天啊,70%都是这医生的名字,同一天,一二三楼彩超体检都有挂这个医生名字,普通检区,VIP同一天同一时间都有挂这个名字。

他们为什么要撤CT,MR,胶囊胃镜的报告呢?我去查营业执照,医疗执业许可证里没有CT,MR,胶囊胃镜,这些都是有不同程度辐射的医疗设备,没有执业许可。这些都是有不同程度辐射设备的操作者都不是署名者!都是无证人员在操作这些专业的医疗设备!

美年健康紧急回应:已向公安机关报案

声明称遭遇了有组织的黑公关。

7月30日下午,美年大健康对文章中的疑点逐一回应:

澄清刚一发出便被卫计局打脸:涉违规出具报告

31日晚间,美年健康刚刚回复称:公司不存在无证上岗、持错证上岗或持过期证照上岗的情形;随后,澎湃新闻报道称:天河区卫计局表示,“美年富海门诊部”涉嫌违规出具报告,以及违规开展CT、MRI等相关诊疗服务行为。同时将继续调查该机构是否存在使用无资质人员上岗执业及冒用医生签名的问题。

这其实已经不是美年大健康第一次被爆料存在无证看诊的问题。

早在6月份,湖南广播电视台都市频道有过报道:因业务扩张过快,工作人员需求量激增,竟开始向社会招收大量不具备从医资质的人员。

视频中穿着美年大健康的工作服的医生称:自己并无上岗资质,而且科室内的7个人,只有2个人有从业资格证。

经过查证,该科室内的5名工作人员确无医疗资质。

执业医师的数量不能满足需求,很多体检中心招不到人,于是部分体检中心会想办法租用医生的执业证书(俗称“挂靠”)还有一些是有资质的医生带技师,由技师操作,却用医生的名义出单子,这样批量产出的体检报告,可信度有多高?

看看业内医生们是怎么看待此事件的?

1

来自@李旸

大家不需要太纠结于是否真医生还是假医生,因为实际上体检中心没有提供医疗服务,仅仅是一种“拟似医疗服务”而已。

【真正的医生体检】

是围绕着一个熟悉的医生,他从问诊查体开始,根据医学统计学的要求和推荐开检查(比如什么时候做宫颈癌筛查、什么时候做乳腺癌筛查、什么时候做结肠镜等),最终把结果收集,与病人讨论,得到最后的结果,进而根据需要再开展下一步,这才是真正的健康体检。

而多数某些体检中心,就全部地或者部分地、有意无意地改变了这种【正常流程】,让病人全部地或者部分地直接和仪器交流,最终把仪器分析出来的结果直接给病人。整个过程中,没有一线医生直接和病人一对一交流,叙述整个病史或者健康史的过程,实际上是打断了医生和病人的直接关系。从“我去看医生”,变成了“我去看机器”。

2

来自@陈子杨Dr.outside

个人觉得可能是商业互黑吧。

里面提到,2018年1月中旬,该员工听到业务员说一个客人体检后报告没事,但人已经在医院里确诊癌症晚期并全身抗散,转到中山医的肿瘤医院,化疗放疗都不能做了,体检4天后已经入院治疗。

没有出示体检报告,证明体检没事?

没有出示医院诊断报告,证明得了什么癌?

前因后果搞不清,怎么证明是体检的问题?

退一万步说,体检正常而医院检查癌症晚期,在临床上是可能存在的。

3

来自@LIU A

我在国内的时候,周末曾经在北京某家美年兼职过,大概去了二十个半天(因为薪资还可以,所以我出国前没啥事的时候总去)。虽然我有双证,但我只是初级职称。

别的流程我不太了解,眼科体检流程是这样的:

1. 测视力和非接触眼压 (一个护士负责);

2. 眼前节(一个大夫负责,并负责记录;跟我搭班的是一个社区医院的退休的五官科大夫);

3. 眼后节(一个大夫负责,我在那边一般看眼底)。

半天(三个半小时到四个小时)要看大约两百个眼底,多的时候可以到两百五十个。因为是用手持式眼底镜(而且他们家的眼底镜都特别不亮),得一直弯着腰,体力上的疲乏可想而知。有不少还是老年人,不散瞳眼底根本看不进去。大致就根据视力结果,判断一下是否要仔细看。但为了赶时间,就只能匆匆照一下眼底,能看见就写记录,看不见就写小瞳孔,眼底窥不清。

不过作为神经眼科/青光眼专业的,到是发现了许多 glaucoma suspects。印象中还看到了两个黄斑裂孔,一个网膜浅脱。但对眼底病不熟悉,有些奇怪的眼底我看了也不能明确是啥(毕竟我们还有FFA、OCT、B超不是?)

因此就眼科而言,特别是某些疾病的高危人群,比如有青光眼风险、糖网、高血压视网膜病变、高度近视等、我的建议还是去医院的眼科去看,既能看得仔细一些,也能及时补充后续检查。

4

来自@卢彦宗

(不要被随便什么谣言就被带了节奏,近年来私立医疗机构确实出过一些事情,但这种拼拼凑凑的文章,没有根据的指控,并没有什么证据。并不是指责这家医疗机构的理由。)

资料不齐全,图片不完整,不算实锤。

而且无证上岗其实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即使是在公立医院,现在的住培制度下,无证上岗也是不可避免的情况,一线医生里两证不齐全的不在少数(主要是规培生和专硕,以及八年制在读的,之前一半的说法是我的错,当时只是随手写的,确实不严谨)。

另外私立体检单位的医疗水平怎么样我不清楚,反正看了这个报道算是知道,至少写这篇报道的媒体还不是自媒体的从业者,如果不是为了恶意抹黑,那么就是医学素养是真的低,辨别能力也是令人堪忧……

一句话说,这篇文章的作者,不是坏,就是笨。

5

来自@Iris西西

好几个答案说的无证行医,“公立医院也是如此”,“一线有证的医生只占一半”?不说公立三甲是不是真只有一半医生有执业证,但是公立三甲教学医院跟这种私立体检机构也是不同的吧?我真心不懂这么说到底是出于什么想法。

作为研究生规培生我所培训过的医院没有执业医师证的只有刚毕业的研一学生,第二年就都考到证了,因此“无证行医”的比例是1/6到1/4之间,因为每年新生人数可能会略多一点,略呈金字塔结构。

其次,没有注册医师证的时候,我们值班也好开医嘱也好,是在上级指示医生的监督下的,不独立出具任何医学文书,病历也是上级反复修改的。上级主治肯定是个个有执业证和医师证的。所以实际上我们不是直接进行医疗行为的人。私立体检机构无证医师上面也有主任主治带着?真的能有这种规模吗?

这篇新闻文章里很多语句不通,还有CT、MRI有辐射这种不科学的说法,我也只能期待进一步的调查研究揭露更多信息。

影像医生们,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