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画里有一种艺术,有人说它:乱七八糟、不知以是。但如果细细品尝,它的美却又恰好而哑忍地陈列在这完整与紊乱之边,带着一份高古之气,玄妙无穷,别具一格。

它就是被都城第一玩家王世襄著书称赞的艺术——“锦灰堆”。

锦灰堆是什么?

锦灰堆,意思是无意间打翻的字纸篓,又被叫作八破图、集破、打翻字纸篓等。名字虽趣,但也抽象。细品之下,带有一丝讥讽与玩味。

“锦”代表美妙、富贵,“灰”暗示灰烬、完整,这些元素被创作者奇妙地“堆”砌拼凑,仿佛字纸篓被打翻在宣纸之上,天然潇洒,相映成趣。

要说锦灰堆的来源,还颇有点戏剧性。

据说元朝大画家钱选在一次好友集会时,酒后高兴极了,就现场“炫技”,将当天散落在饭桌上的残留,蟹脚、蚌壳、莲房、鸡翎、鱼刺等,信手绘制成一幅横卷,并挥笔落款“锦灰堆”。

有曰:人间弃物,余所不弃,笔之于图,消引日月

这或许是锦灰堆最早的史书纪录,也是对其最有意思的解释。

锦灰堆最开端只是一种字画方式,发展到清初,经过革新,又被运用在瓷器和玉雕创作中,制造出颇具特性的器物,于好友间互相赠予,自我浏览,成为了文人雅士之间的一种游戏之作。

民国白铜诗文墨盒、锦灰堆纹墨盒

民国马少宣款锦灰堆纹鼻烟壶

民国翻黄锦灰堆纹手卷盒

清粉彩锦灰堆纹碗

绘制锦灰堆,手艺要求极高,绘者不仅要博览全书,还要多才多艺,善摹各种书法绘画形式,花鸟鱼虫、山川人物无物不通,更别说要熟用碑拓、篆刻等绝活了。

因而锦灰堆一向都是古时文人的“炫技”之作,非艺术造诣极高的人,根本画不出其中的韵味。

也正因如此,自古擅画锦灰堆的人就不多,经历近代战乱和市场艺术审美的变化,锦灰堆艺术已接近失传。

玉雕中的锦灰堆

纸面艺术确实传承不易,但锦灰堆却难能罕见地在玉雕界发扬光大!近代玉雕大师们把锦灰堆搬上玉界,那奇妙而耐人寻味的排列组合,竟然和玉分外合拍!

这别开生面、颇具神韵、极富历史沧桑感的艺术形式,深受玉玩家们青睐和喜欢。

一次嘉德秋拍中,一件白玉雕锦灰堆,就以精妙的设计感,成为压轴重器,并拍出322万元的高价。

白玉雕锦灰堆摆件

就算是玉雕上的锦灰堆,也并不容易,其冗杂的艺术作风,同样十分磨练玉雕师傅的技艺和经验,难度极高。

不过籽料天生的皮色,却为锦灰堆艺术提供了更多的可能。一些玉皮上天生的瑕疵、绺裂、僵纹等,反而成为锦灰堆呈现“摧残”感的极佳素材,一石二鸟,十分难得!

看似乱七八糟、实则有条有理的锦灰堆,作为中国众多传统艺术中独具一格的神奇存在,各位热爱中国文化艺术的藏友都应该知道~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