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既具备羽毛球鞋缓冲减震、稳定支撑、防滑耐磨等功能,又能时尚休闲的穿上街,这样的羽毛球鞋是小编一直所梦寐以求的,毕竟篮球鞋和跑鞋都能从自身运动的桎梏中跳离出来,成为能引领时尚潮流的一款鞋型,例如New Balance、Asics、Nike的AJ,那我们羽毛球鞋为何就不能以更美观更潮流的姿态来引领一次时尚呢?

  外观/设计

  初见“突袭”小编感觉它就是我一直所追寻的那种时潮型羽毛球鞋!略带袜套的中帮设计、经典简约的黑白色搭配、透气性良好的一体织鞋面、半透明的水晶大底,这些设计让它在羽毛球鞋中很有辨识度,隐隐流露出一种潮流时尚的气息。

  一体织面料是现在李宁高端新鞋使用最多的一种鞋面设计,毕竟一体织鞋面有着透气性好、重量轻盈、对脚型贴合度高等优点,不足之处就是支撑性、稳定性比不上PU合成革面料。鞋面正上方有许多网带状的透气孔一直延伸到袜套处,让透气性有保障;鞋侧面是一排简洁有力的条纹,看上去新潮时尚,充实了鞋面的外观。

  鞋面最容易磨损的鞋头前部和内侧处拼接了一块质地坚韧且耐磨的TUFF TIP材料,在延长使用寿命的同时还一定程度增强了鞋面的支撑性。

  突袭所拼接的袜套并不是变色龙那种高帮款,与变色龙2.0相比明显短了一大截,最多算是中帮,当然这样穿脱起来也更方便,而且还避免了被认成篮球鞋的尴尬。袜套是全针织而成,透气性好且富有弹性。

  在突袭的后跟处有个显眼的大写字母“DRIVE FOAM”,这意味着它的中底使用了李宁与德国巴斯夫公司一同研发的DRIVE FOAM减震科技,值得一提的是突袭是首款应用这项减震科技的羽毛球鞋,之前这项科技仅在李宁的篮球鞋和跑鞋上使用过并获得了市场的认可,但运用在羽毛球鞋上实际效果如何,还要待实战体验后方可见分晓。

  翻看突袭的大底,可以清晰的看见它采用了半透明的水晶橡胶,橡胶上的纹路被切分成许多菱形的颗粒单元,带来精准强大的抓地力,利于球场上步法的跑动。大底上那块抢眼的红色X型固定装置是连接前掌和后掌的PEBAX+BZM8双密复合材料,可以给中足提供强有力的抗扭性和支撑性,小编试着用力扭动鞋底,中足处基本上纹丝不动。

  实战体验

  李宁突袭(AYAN-015)

  鞋码:40码(40又1/3)

  内长:250mm

  外长:280mm

  重量:左脚298.7g,右脚298.4g

  初次上脚后小编惊奇的发现自己瘦长的脚型与突袭不太贴合!这并不是说突袭的包裹性不好,脚踝处和足弓处的都被鞋面包裹的很到位,只是前脚掌处与鞋头两侧并没有贴紧,感觉留有一丝可左右滑动的缝隙,这也间接的表明了突袭的楦型为宽楦(前掌比先锋、变色龙、音爆要宽一些),这对脚型偏肥大的球友来说简直是福音,当然脚型偏瘦的球友也不用灰心,只要换上更厚实的球袜或多穿一层袜子就可以解决这种脚型不贴合的问题。

  突袭的脚感很轻盈,毕竟它的自重还不到300g,在跑动过程中负荷很小,小编第一次穿上它时就在球场上打了2个多小时的球,没有感受到任何肌肉疲劳感。在启动性上突袭的表现十分敏捷,前掌脚感较为硬朗,蹬地回弹感清晰,再加上自重轻,提起后跟垫起脚尖就可以快速有力的蹬出去。

  实战中这种半透明水晶橡胶大底的抓地能力确实突出,在急跑急停中可以毫无顾忌的二次启动,完全不用担心打滑的问题,但是鞋面外侧的柔软度过高且缺少一些支撑结构的支撑,稳定性上还有需要提升的空间。

  在大家都最关注的减震性上,突袭后跟处的缓震功能是绝对值得赞扬的,其实在羽毛球步法中脚后跟受到的震动感才是最强烈的,特别是上网跨步接触地面时,脚后跟要承受半边身体重量与地面相撞的冲击力,而突袭的DRIVE FOAM减震科技就着重使用在了后掌偏脚后跟处,让跨步过程中地面对脚后跟的冲击力得到最大程度的缓冲。

  最后再补充一下,穿这种带袜套的球鞋最好穿上与袜套高度相当的球袜,毕竟针织而成的袜套并不如想象中那么亲肤,特别是在运动过程中会与皮肤产生摩擦,所以事先准备好一双中帮球袜还是很有必要的。

  总结

  在小编看来突袭是一双走在时尚前列的羽毛球鞋,外观设计新潮、前卫,可以毫无压力的以休闲型球鞋的身份穿上街,同时其各方面的羽毛球鞋性能也很全面,驾驭球场上各种急转急停的步法游刃有余。最后再补充几张突袭其他配色的图片,给球友们更多的参考。

  来源: 爱羽客羽毛球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