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网购的欣欣向荣,国内的快递业务量也逐年攀升,2017年达到400.6亿件,2018还没有过完,前11个月全国快递业务量就达到452.9亿件,业务收入累计完成5429亿元。

但与此同时,快递行业的天花板已经依稀可见,行业同质化竞争愈演愈烈,国内的快递玩家也在不停洗牌,顺丰、京东、韵达、申通、圆通、中通、百世汇通、苏宁物流,各有所长,占据了国内大部分的快递市场......

在这场角力中,顺丰相较去年巅峰期,市值默默蒸发了1500多亿。

“快递之王”顺丰笑不出来了

因为速度快,服务态度好,顺丰一直被网友戏称为“除了贵没任何毛病”,但是顺丰在市场份额排名中仅为第六名。

快递市场份额排序为:中通(16.1%)、韵达(13.6%)、圆通(13.4%)、百世(9.6%)、 申通(9.2%)、顺丰(8.6%)。

2018年,顺丰原有的速递业务逐渐显出后劲不足,1500亿市值随着灰飞烟灭,通达系快递公司也正在快速逼近。

来源:市界

此外,京东物流也正在逼近。2017年刘强东才说过:“未来的物流巨头只有两家——京东和顺丰。”

但一年不到,18年5月刘强东就改口,“目前在中国范围内,唯一一家有资格称得上覆盖全国物流体系的,只有京东物流一家,没有第二家。其它的要不就是快递公司,要不就是仓储公司,要不就是快运公司,他们只能提供物流服务里面的一个类别,或是一个产品。”

18年10,京东物流还正式推出个人快递业务,冲击顺丰等一众传统快递企业。


中通业务量连续33个月市场份额第一

2002年的5月8日,中通快递成立,布点于杭州、上海、宁波、温州、南京,当日全网业务量仅57票。

成立时间晚于其他通达系,无论从什么方面都没有优势,中通初期业务量只有申通的十分之一。

但中通后发先至,在最近几年发展迅猛,2016年超越了圆通,并连续三年稳坐快递老大位置,掌控着中低端市场的龙头位置,靠的就是低价和效率。

据中通第三季度财报显示,中通第三季度业务量达到20.96亿件,比行业平均业务量增速高出10.8个百分点。今年双11,中通快递宣布当天快递订单量突破1.5亿件,基本是平日的三五倍。


从口碑上看,也不难看出中通正在发力服务质量。

在2017年全国快递服务排名中,顺丰第一,EMS第二,之后是中通、韵达。

今年8月,巷议数据根据丢失损毁、延误、性价比等十二个二级指标,发布了2018年第二季度十大快递品牌线上消费者口碑排行榜。其中排在中通前面的,就只有顺丰跟EMS。

巷议数据

中通创始人赖梅松也曾表示,今年中通除了业务量增长强劲之外,用户体验也领先于其他通达系,仅次于顺丰。

赶超顺丰,成为中国最赚钱的快递公司

2017年,顺丰以47.71亿元领跑,但中通凭借31.6亿元开始追赶顺丰,净利润达到了韵达和申通的总和,甩开了通达系兄弟一个身位。

而到了18年的三季度,中通已经成功赶超顺丰成为“中国最赚钱的快递公司”。中通第三季度业绩数据显示,中通第三季度净利润为10.59亿,预计第四季度调整后的净利润将在人民币12至13亿之间,而顺丰2018年第三季度净利润仅为7.94亿元。

纵观2018年,顺丰2018前三季度实现净利润30.28亿元,同比下降16.87%;圆通、申通和韵达的前三季度净利润分别为12.54亿元、16.11亿元和19.81亿元;而中通2018前三季度净利润总量达到31.09亿元,堪称净利润之王。

方正证券

据方正证券数据显示:

从净利润指标来看,2018年Q3中通净利润总量达到31.09亿元,超过了长期位居第一的顺丰,远远领先于同处中低端赛道的通达系企业。

从净利率指标来看,中通平均净利率为23%,位居通达系之首,且远高于顺丰(顺丰平均净利率仅为5.5%),其平均净利率水平是顺丰的4倍多。

后发先至,跟通达系老大哥过招,追赶顺丰京东,中通如今的发展,都离不开一个人。

中通快递的创始人,赖海松。

一年送60亿件快递,网友说他是最逆袭的快递小哥

跟其他快递公司创始人一样,赖海松同样出生于桐庐。

十七岁时到工厂上班,赖海松还买了一台织布机做代加工,挣点小钱。到了2002年,桐庐快递开始有了名气,加上申通老总陈德军是他的同学,这也激发了赖海松跟几个老乡创办中通。

刚刚创立时,中通是桐庐帮中最晚入行的小弟,业务量也很小,第一天全网只有57单,在快递行业没什么名气,只能在激烈的夹缝中求生。

那时申通的网络布局已经覆盖了长三角,中通主要是干线上的一些城市,沿着杭州、上海到宁波、温州、南京。但快递这个行业涉及人员太多,比如员工、合作伙伴和加盟商,已经无路可退。

赖海松还曾说,“在2015年以前,我们只想着怎么把快递做好,怎么能够活下来。”

而如今,中通已经成长为民营快递中的领头羊,2017年全年包裹量达到了62.2亿件;今年双11,中通快递订单量破1.5亿,三天订单量2.7亿件。

它是怎么做到的呢?

赖海松的逆袭三板斧

1、在行业中率先开通跨省班车

2005年,中通在业内第一个开通了跨省班车,也正是这一举动,让中通在非常艰难的时候生存了下来。

当时从长三角到珠三角,市场上快递收收8块5一公斤,赖梅松一狠心,主动把价格降低到五元一公斤,很快就赢得消费者的欢心,也给了几大快递巨头较大冲击。

赖梅松说:"现在回想起来,我们最初的模式是非常符合中国国情的,我们用众包、众筹的模式把这个网络迅速地铺开。快递它的特征就是全程、全网,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你的网络越广,客户对你的选择就越大;你的人员越多,密度越大,你的成本越低,你带给客户的体验就越好。”


2、第一个推出有偿派费

2008 年,中通开始率先实行有偿派费制。

赖梅松说:" 中西部地区派件多、揽件少,有了派费,即使揽不到快件,网点也能够生存下来。比如新疆、西藏,我们最高派费 4.5 元,而华东等经济发达地区派费则是 1.8-2 元。"

现在,中通每开通一个乡镇网点,除了正常的派费外,总部还一票补贴五角钱。

3、押对宝,深耕于电商领域

在电商行业高速增长之前,赖海松就深耕于电商领域。

随着国内电商的蓬勃发展,背后的快递业也迎来了爆发式的增长。2006年,中通日业务量只有三四万件。而到了2008年,中通跟淘宝签约成为其推荐物流,到2008年底,中通光是淘宝件的日业务量就已接近2万件。


在赖梅松看来,“效率高的、服务好、有持续盈利能力的企业,市场份额一定会变得更多。”在企业业绩起色之后,他着眼未来,投入巨资完善公司的基础能力,除了增强自己的货运团队、完善物流体系,还加速搭建分拣中心和一些信息化的建设,这也成为中通能快速发展的关键原因,今年5月中通还拿到阿里与菜鸟13.8亿美元的投资。

中通从无人问津的快递小弟,进化到如今的绝对一哥;而赖梅松,也从辍学打工的穷小子,摇身一变,在中通上市后拿下237 亿元人民币身家。

梦想,只属于敢做梦的人。

(文章整编而成,部分资料来源自方正证券、柳先说、互联网风云说、市界、巷议数据,侵权请联系删除)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