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句老话叫做: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有人可能会说:我们的数理化不就是美国的“STEM”么?基本上是,但现如今,学好数理化已经完全不够了。因此,代表艺术(ART)的“A”加入了“STEM”教学,成为更具包容性、更有创造力的“STEAM”教学。

一、艺术加持下的“STEM”教育

近年来,号称美国素质教育的“STEAM教学”悄然走红,成为教育行业的时尚先锋。所谓“STEAM”,顾名思义,就是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艺术(Art),数学(Mathematics)的总称。

2006年,时任美国总统小布什公布 《美国竞争力计划》,明确提出培养具有STEM素养的人才是教育的目标之一,也是全球竞争力的关键。此后,已有80多个国家先后提出了本国的STEM教育政策,全球已经进入一个“STEM人才”大展身手的时代。

2011年,前罗德岛设计学院的约翰前田博士第一次在研究综合教育时提出将“A”(艺术)纳入进来,这个“A”,广义上包括美术、音乐、社会、语言等人文艺术。前田肯定艺术的重要,他表示,“所有卓越的创新都来自于把不同领域的东西聚合到一起。艺术不仅仅带领科学达到美的境界,它更能给科学领域不同的启发。”

不论是“STEM的灵感起源于艺术”,还是“艺术彰显STEM的成就”,我们在各个学科领域的卓越经验中很容易找到艺术跨科联结的脉络。ARTS一直是跨科统整中最具弹性、融合力的领域,像无名英雄般在STEM中以创造力为基石,隐隐地激发学习者的无限想象,把知性与感性做有意义的联结。

例如,数学与美。运用数学原理来创作的例子很多。埃舍尔使用数学维度来构成艺术的视角、形状的转换、平面的分割;蒙德里安对平衡感的抽象表达。

跨科统整的思维一旦建立,人的潜力就能发挥到极致。许多从事STEAM教学的教师经常以文艺复兴时代达·芬奇为代表。流传于世的《蒙娜丽莎》与黄金比例都体现了数学原理的运用。这位集艺术家、科学家、天文学家于一身的全才,具备全方位知识的联结。

二、儿童为什么要接受艺术教育

在所有年龄阶段中,儿童与艺术最近,每个儿童都天生拥有艺术的心灵。

在针对儿童的“STEAM”教育中,艺术素养的熏陶显得尤为重要。研究发现:儿童幼时的游戏程度,直接决定其成长的质量。通过艺术的教育,能开发儿童的游戏和艺术本能,能使儿童感知到世界的多种形式,如线条、声音、韵律等。正因为如此,一些有远见的教育家主张,在7-14岁期间,艺术教育应该成为成长的主旋律。

苏联教育家列·符赞科夫认为,现在社会需要“手脑并用”的人,即所谓的“全脑思维”。艺术创作是一个手、眼、脑并用的过程,需要幼儿用多种感官去感知审美对象,用脑去想象,理解、加工审美意象,用语言去表达自己的审美感受,用手操作工具和材料去表现自己的审美感受、思想情感和所见所闻。幼儿在创作中通过心理操作和实际操作,把自身对美的感受转达给他人。

同时,艺术教育还能帮助孩子抒发情感、培养想象力、创造力,让孩子身心愉悦,形成积极向上的,健全的人格品质。

生活在美国的孩子自小就接受着来自家庭、学校和社会的艺术熏陶。

在当地,数量众多的博物馆、美术馆让孩子们可以随时随地欣赏到艺术大师的作品,而社区中心、教堂等场所艺术活动也很频繁,各种创意集市、生活艺术讲座使艺术常识得以传播到每个家庭。

三、艺术培训机构如何培养学生的“A系”气质

那么,作为艺术培训机构,应该如何通过“STEAM”教育培养学生的艺术气质呢?在这里举个例子:

三分钟内,用两个回形针,做出最高、最有创意,且能够站立起来的作品。

这是美国华盛顿州立大学三镇分校里奇兰市艺术委员、美国国家艺术教育协会数据可视化主席、世界华人美术教育协会主席陈怡倩博士曾经在课堂上给孩子们布置的小作业(针对6-8岁学生)。

不要小看这区区两个回形针,以及这短短的三分钟,这个小活动锻炼了孩子们除了考验逻辑思维的能力之外,也引导孩子把生活经验习得的知识,连结到已经学过的学科知识,具体发挥出来解决问题。在过程与讨论中,可以涉及到的学科包括了物理学、力学、建筑学、数学、历史、工程、设计,以及美术。

从这个例子中可以看出,培养学生的艺术气质,要以学习者为中心,从发现问题入手,进行跨科统整的融合式教学,让学生在探索、创造中,深入感受美感美学,而非硬邦邦的教授学科基本原理。

四、“STEAM”教育的前景

多年来,美国教育界将培养21世纪一流创新型人才的希望寄托于STEAM教育之上。《美国竞争力与创新力》报告认为: 在未来肩负创新使命、推动经济发展的人力资本多数将来自STEAM领域。数据表明:过去10年间,美国STEAM领域的职位增长率为7.9%,是其他领域的3倍。STEAM领域从业人员的收入比其他领域高出26%,且失业率较低,这些都是使得STEAM教育火热的原因。

国外STEAM教育如火如荼,近年国内校内外也掀起了机器人、创客等科技教育形式。2016年中国“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提出:有效利用信息技术推进“创客空间”建设,探索STEAM教育、创客教育等新教育模式,使学生具有较强的科技信息意识与创新意识。

包括北京清华大学附中、人民大学附中等在内的600余所中学也都在开设STEAM教育课程,STEAM教育机构也如雨后春笋发展起来。

然而,作为“新兴事物”,“STEAM教育”在中国的发展还处于非常初级的阶段。教师学科背景、教学案例单一,过分追求酷炫科技,不“接地气”等问题,使得“STEAM”教育成为学校和培训机构的‘秀场’。

未来,作为艺术培训机构的教育者,引领“STEAM”教育走上专业化、正规化的道路,培养学生真正的艺术气质,任重而道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