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湖北老兵定居林州 一门三代参军报国

新闻梗概

“呀!死的人可不少哩!”说起以前参加抗战的情况,操着湖北口音的何廷芝老人说得最多的就是这句话。

今年94岁高龄的何廷芝,是截止到2017年6月,我市健在的34名抗战老战士之一。老人面容黑瘦,身材瘦削,身子骨硬朗,没有大病困扰。因为年事已高,老人眼睛视物模糊不清,听力也大大减退,与人沟通较为困难,靠着老人二儿媳在老人耳边大声喊话、问话,记者了解了老人的一些生平。

何廷芝,1924年12月出生于湖北省沔阳,今湖北省仙桃市。生活本就艰难,8岁时又父母双亡,背井离乡到湖南乞讨过活,13岁时回到家中种地,本族叔伯时而照看。

初入军营

14岁时,何廷芝外出当兵。1941年,17岁的何廷芝正式入伍,加入李先念领导的新四军一部,次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何廷芝老人自述,“刚当兵时,自己年龄小,个子矮,大家对我很不赖,很照顾我。”“那时候,叫跑就跑,叫卧就卧,说咋就咋。打仗时,经常用草盖头作掩护。冲锋时,听当官的口号。当官的冲在前面,我们跟在后面,当官的不发信号,我们谁也不敢吭声。”

通过何廷芝老人的只言片语,记者得知,何廷芝参军后,先是和国民党打仗,打着打着,日本人来了,就又和日本人打仗。打仗地点多在沔阳、大别山、徐州一带。

北上抗日

“抗日战争打了八年,我打了六年。”何廷芝说起抗战历史颇为自豪。问老人打过哪些仗,老人问道:“大的还是小的?大的多着哩,小的也数不清,有时候,一天走好几个地点打仗。”对于怎样到北方的,何廷芝老人自述,当时国共第二次合作,共产党力量小,国民党不让坐火车,说火车搭载牲口等战备物资,让步行北上抗日。周恩来是“铁嘴”,能说会道,和国民党多次交涉,并提到,啥都可以不要,得把人给我们运到北方。

资料显示,何廷芝老人曾任晋冀鲁豫军区太行军区五师十五旅通信员,记者推测这应该是何廷芝老人北上后的职务。

多次负伤

老人的一些旧资料显示,何廷芝参军后,曾在湖北沔阳和日本打过仗,那时何廷芝任副连长,因战负伤,荣获二等功臣奖励。后何廷芝先后随部队转战湖南、贵州、云南、大别山一带。在战争中,何廷芝作战英勇,多次负伤。最严重的一次负伤是在大别山的一次战役中,腰部被炮弹炸裂。

问老人都哪里受过伤,老人回复:哪里都有,腰部受伤多。”经过老人同意,在其儿子儿媳的协助下,记者查看了老人腰部和腿部的伤疤。老人腰部紧挨脊椎一处深深地陷了下去,胯部左侧一连三四处深陷入骨的疤痕,看得在场众人一片哗然。

那个硝烟弥漫的年代已经远去,但老人身上一处处深深的伤疤,犹如一枚枚军功章,静静地诉说着战争的残酷和老人昔日的战绩辉煌。

转入地方

何廷芝老人1946年跟随部队到林县,因伤病严重不能南下,后转入林县地方工作。

老人从军队转业的退伍证显示,何廷芝老人于1948年3月退伍。何廷芝最后落户至河顺镇申村,曾在公安局工作两年,因工作成绩优秀,获一等模范奖状。后在申村历任治安主任、乡队长、大队长、村支书等多项职务,因工作积极,做得好,曾荣获“全乡工作优胜奖”。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何廷芝还曾带领人马修建红旗渠,老人自述:我担任连长,从山西石城一直修到河顺东皇墓才结束”。

三代参军

何廷芝虽因伤病离开了军队,但他对党和军队依然深情向往,保家卫国之心依然炽热。

受何廷芝老人的感染,何廷芝三子何卫朝于1980年11月参军,在沈阳部队服兵役。何廷芝长子何来昌之子何东强,1993 年12月参军,2005年转业。何廷芝次子何来生之子何永亮,1999年12月参军,在沈阳部队服兵役,2015年12 月复员。何廷芝的孙子何奈聪,2003年12 月参军,在北部战区服兵役,现为连级干部。

一家祖孙三代五人参军,何廷芝家被乡亲们亲切地称“兵三代家庭”,在当地传为美谈。

编  辑 | 张振海

编  审 | 陈广红

实习生 | 岳   岩

林州播

看完如果觉得不错,动动手指点个再走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