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典型的传统国家,中国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以及丰富的民俗文化节日。

在中国二十四节气里,有一些不仅积累了各色的民间民俗活动,在古时还要行相应的祭祀之礼。

比如今日之春分。

春分节气从每年公历3月20或21日,太阳到达黄经0度(春分点)时开始,至4月4日(或5日)结束。这一天阳光直射赤道,昼夜长短几乎相等,而且正当春季九十日之半,故称“春分”。

也就是说,一改冬日里夜长于白天的现象,而天气也渐渐暖和了。这一切,功劳都来自于太阳,所谓日照中天。所以,祭日便是顺理成章的事情,渐渐成为了一种传统。

2011年3月20日,首次复原的清代日坛祭日典仪在北京日坛公园举行,这种非遗文化便这样传承了下来。

而今天,正经妹也去观看了这一文化盛宴,为之震撼。这也是对过去节日的一种复原,也是对中华民族“一致对外、团结一心、国泰民安”的美好祈盼。

春分祭日

据说,春分习俗中最主要的是祭日,最早从周代就开始了。

《礼记》说:“祭日于坛。”唐代孔颖达做疏称:“谓春分也。”此俗历代相传。清人潘荣陛在《帝京岁时纪胜》中说:“春分祭日,秋分祭月,乃国之大典,士民不得擅祀。”

祭日很重要,选址须谨慎。北京的日坛,就是这样的地方,又叫朝日坛,是明、清两代皇帝在春分这一天祭祀大明神(太阳)的地方。

今天的日坛是在北京城里,古代是在京郊。现在北京的这座日坛建于明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被正方形的外墙围护,每次祭祀之前皇帝要来到北坛门内的具服殿休息,然后更衣到朝日坛行祭礼。

具体时间定在春分的卯时—上午5时至上午7时,正是太阳升起的时间。每逢甲、丙、戊、庚、壬年份,皇帝就起大早,率众去祭祀太阳。

祭日虽然比不上祭天与祭地典礼,但仪式也颇为隆重。

根据清乾隆年间文献记载,整场祭日典仪分为卤簿仪仗、乐舞和祭坛礼仪三部分,无论是祭祀音乐、舞蹈、礼仪表演,还是服装乐器等道具都最大限度还原了清乾隆年间的祭日典仪。

清代皇帝祭日礼仪有:迎神、奠玉帛、初献、亚鲜、终献、答福胙、车馔、送神、送燎等九项议程,也很隆重。明代皇帝祭日时,要奠玉帛、礼三献、乐七奏、舞八佾,行三跪九拜大礼。

如今的日坛已经告别了祭日敬神的时代,成为休闲娱乐的公园,但来此的人们都会被太阳崇拜的氛围所感染。

除此之外,春分还有一些其他的习俗。

社日酬神

春分前后是春社日,官府及民间皆祭社神祈求丰年。社神就是土地神。南方各地在这一天要演戏酬神,称为社戏。此外,这天要以社糕、社酒馈赠亲友,祭祀土神,并设宴待客。

岭南农民则要按习俗放假,每家要吃汤圆,而且还要把不用包心的汤圆煮好,用细竹叉扦着置于室外田边地坎,名曰粘雀子嘴,免得麻雀来破坏庄稼。

在广东茂名化州地区,春分前后,村民准备好值宝香烛,以螃蟹代三牲拜荔。三炷香燃起之后,念念有词:“螃蟹红红,荔枝大如灯笼;螃蟹圆圆,荔枝装满车船。”

除了祭祀土地,祈求丰收外,大部分客家地区在春分这天要祭祖扫墓,在祠堂举行隆重的祭祖仪式,杀猪、宰羊,请鼓手吹奏,由礼生念祭文,带引行三献礼。

立鸡蛋

中国自古就有“春分立蛋”的传统。据史料记载,这个传统起源于4000年前,人们以此庆祝春天的来临。

传说,春分这天最容易把鸡蛋立起来,故很多地方都会举行立蛋比赛。

关于立鸡蛋,有人认为这里面有科学道理:春分是南北半球昼夜都一样长的日子,呈66.5度倾斜的地球地轴与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平面处于一种力的相对平衡状态,有利于立蛋。

但说实话,立蛋与春分可能关系并不大,使鸡蛋站立起来的因素是地球引力。比如之前美国人布莱恩在墨尔本打破了一项吉尼斯世界纪录:用12小时立起了439个鸡蛋,而那天并不是春分。

不过呢,撇开那些不说,春分玩立蛋,是一项很有趣味性的民俗活动,具有与时俱进的文化特质,而且简单易行,因此得到广泛接受而流传下来。

不知今天你立蛋了吗?

吃春菜

在“民以食为天”的中国,仿佛各个节日都与美食息息相关。春分也不例外。

昔日四邑有个不成节的习俗,叫做“春分吃春菜”。

“春菜”是一种野苋菜,乡人称之为“春碧蒿”。在春分日,村里人多会去找春菜。这些春菜在田野中多是嫩绿的、细细的 ,大概巴掌长短。而采回的春菜做法也很多,比如与鱼片“滚汤”,名曰“春汤”。寓意“阖家老少,平安健康。”

送春牛

除了吃春菜之外,春分还会出现挨家送春牛图的。

人们把二开红纸或黄纸印上全年农历节气,还要印上农夫耕田图样,名曰“春牛图”。

送图者都是些民间善言唱者,主要说些春耕和吉祥不违农时的话,每到一家更是即景生情,见啥说啥,说得主人乐而给钱为止。言词虽随口而出,却句句有韵动听。

放风筝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清人高鼎的《村居》这首诗说的正是春分时期放风筝的民俗活动。

这个活动传承至今。而放风筝也是一种很好的全身运动。因为春分时节本就适宜踏青,一线在手,视风筝乘风高飞,随风上下,飘忽不定,实是一大快事。

而在放风筝的过程中,由于要不停地跑动、牵线、控制,全身的肌肉关节都要参加活动。急缓相间,有张有弛,有利于放松钮骨,活动肌肉。

另外,趁春季莺飞草长的大好时节,忙里偷闲,到空气新鲜的郊外放放风筝,沐浴在融融的春光里,精神抑郁一扫而光,对身心健康和慢性疾病的康复,都是十分有益的。也是一项非常好的亲子活动。

而春分举行的坛庙文化非遗展示活动,更是向市民展示完整的“祭日”典仪,倡导对大自然的尊重,弘扬传统文化。

文章为正经国学原创,转载请联系后台授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