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义忠,台湾当代著名摄影家,是少数被选入美国权威的《当代摄影家》一书的华人摄影家之一。

  在几十年的摄影生涯中,他一直坚持人文主义的温暖视角,以超乎寻常的热情和洞察力,专注地用镜头记录台湾的社会现象。

  

  《人与土地》系列:屏东县牡丹乡旭海,1986

  阮义忠

  (已赠与谢子龙影像艺术馆永久收藏)

  《人与土地》系列:澎湖县望安乡,1982

  阮义忠

  《台北谣言》系列:峨嵋街,1988

  阮义忠

  左右滑动欣赏更多阮义忠摄影作品

  "

  摄影绝对不只是看到什么拍下来的一张好照片而已,摄影是通过相机,把两个不相干的东西变成了命运共同体。

  那张照片,是两个不相干的生命擦出来的火花。既然是火花,就应该有温度;既然是生命,就应该有深度。所以人文奖,简单说,就是要有一点温度和深度。

  ——阮义忠

  "

  大家好,我是经常陪你们看展的编辑晃晃。

  上周末,阮义忠带着“第二届阮义忠摄影人文奖”的十五组入围作品来到了长沙,在谢子龙影像艺术馆开启首展。

  于是我们又晃到了现场,也采访了阮老师,进行了一番友好快落的交流~

  TOP:阮老师您好,我是“TOP趣旅行”的记者,因为我们是一个旅行相关的媒体,想问您觉得旅行对摄影来说意味着什么?

  阮义忠:旅行啊,我世界各国都跑遍了!

  旅行是书本上没办法给你的教育。旅行是很重要的,打开人的眼界心胸,体会别人的人生,你总要去理解别人,不能只在自己的方寸之间,哪里都不走。

  (阮义忠镜头下的亚美尼亚)

  不过你光是看景点,到哪里都自拍的话那就没有一点旅行的意义,去一个地方不去认识别人,不去了解别人,所有的过程就没有真正的体会。

  我太容易融入了,太喜欢跟陌生人聊天了,尤其是拍照,你一定要跟别人产生关系才拍的到好照片,你要成为他们的一份子,如果我是我、你是你,那永远拍不到好照片。

  (正聊着天,著名作家何立伟老师走了过来,告诉我们,他应该算是湖南很早的阮义忠的读者,那时台湾没有刊物过来大陆,他就去网上找阮义忠办的艺术杂志看。)

  TOP:您走过这么多的路,看过这么多的人文作品,后来设立了阮义忠摄影人文奖,您还很容易被作品打动吗?

  阮义忠:我还很经常被感动,也会被别人的作品感动,这些入围作品都很好,有时候看到都会被镇住。被感动是因为还保持着一颗很单纯的初心,我的心还软。

  TOP:为什么设立了阮义忠摄影人文奖?

  阮义忠:摄影创作表现的人文精神越来越稀薄了,因为现在都很强调艺术性、观念性的表现,而拿镜头去看、去发现、对人进行关怀这样的影像是越来越少了,即使有,也不容易得到肯定。

  我要强调的是一种不能失去的人文精神,如果传统的纪实的影像比较被冷落,那么我来关心这一块。我想把摄影那种人本的,最纯粹的,需要用同理心去看的那些东西展现出来。

  阮义忠:会来投这个奖的人,一定是认同人文精神的。我们这些入围作品的作者,都是长期用相机去关心一个很特定的主题,表现人文的温度深度,都很有自己的艺术风格和影像的张力。

  (实名广告!!!请大家关注我们滴微博@TOP趣旅行 吧~)

  虽然阮义忠老师已经飞回台北了,但是这些入围作品展出至2018年8月20日,和我们一起来看看作品。

  《世俗生活在南方(苏州记忆)》

  作者:卢承德

  

  卢承德为现场观众导览

  老民居拆迁和消失,留守在老房子里的老人们过去那种优雅、精致、淡定、崇文的传统生活方式也随之流失。这是一个老苏州。

  这组作品给我的印象很深,不仅仅因为照片本身的温度,更因为作者卢承德已经是一位八旬老人了。他说,儿子为了防止他老年痴呆而给他买了一个相机,结果他爱上了摄影,并且保持着高度的热情。

  看到这组照片,你完全能够想象,这位清瘦的老人,每天拿着相机走街串巷,拍下许多温情的瞬间,深厚而缓慢。

  乡村娱乐

  作者:张晓武

  (张晓武与小记者互动)

  摄影师通过对家乡乡村娱乐方式的视觉记录,试图探讨城市化进程中当下乡村的生活状态和价值观念。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展区。

  从“一线天”里窥见“乡村娱乐”。

  从“乡村娱乐”展区内望向外面。里外的人互相成为彼此镜头拍摄的对象。

  乡村是一个极大的舞台,在乡村上演的娱乐也是人最为放松与情感流露的时刻,多年间,张晓武捕捉了一系列乡村娱乐的场面,骑马,打牌,桌球,吊床……看下来真的觉得好有意思,我都没怎么玩过呢!

  华不注

  作者:吕延川

  

  (吕廷川为现场观众导览)

  在山东济南黄河南岸,有一座海拔197米的小山,山呈圆锥状,拔地而起,与其他丘陵不相连。山名“华不注”。

  在清代以前,华不注山是济南市区的第一名山。从2015年开始,这组照片历时三年多时间,以山体为背景记录了周围的变化。

  狗徒

  作者:武靖力

  狗徒这组作品,有人给了两个字的评价说,“有劲”。

  这是一组凶猛有力的照片,展现了人与动物的战斗感,动物的人性,人的动物性,表现得非常到位。

  而这个展区的特别之处在于,走近这个角落,你会看见地上放着上面这幅照片,一听,竟然从照片的背后传来凶猛的狗吠声。静态的摄影展加上音响效果,内容丰富了不少。

  丰富了不少。

  永珍

  作者:白杉

  “从2004年末,父亲因病去世后至今,我给母亲拍摄了2万多张照片。今年要给她做一本摄影集——《永珍》,而书名,就来源她的名字:杨永珍。”

  《蚀》

  作者:郭听渔

  《蚀》,照片想直观阐述的是,工伤是确确实实地在那个场景、那个地域、那个时代出现过——照片上的光影是在那个真实的时间和地点留下的。

  《高天厚土》

  作者:姜振庆

  一个民族通过长期的体力和脑力劳动取得的物质和精神成果,形成了独特的民族文化,民族是通过文化载体传承。

  《归来的流亡》

  作者:金向怡

  以电影叙事的方式展开,这是探讨离散与回归的一组摄影作品。

  《大国中医》》

  作者:刘嵩

  曾经因为工作的压力和生活习惯的不当,刘嵩的身体有过一段时间的亚健康状态,他从2011年开始关注中医,关注养生,并持续了7年的中医图片专题的拍摄。

  《我的西海固》

  作者:牛红旗

  摄影师镜头里的西海固充满诗意与惬意,安详与和谐,与我们见到的贫穷苍凉的西海固完全不同。

  《在人间》

  作者:王攀

  在人间,有悲有喜有欢笑就有泪水,有炼狱也有甜蜜。他们就在我们身边、就在路旁、在街角,来自旅途,在不经意的一瞥之间。

  《从此他乡是故乡》

  作者:王晴

  上个世纪三十年代斯大林时期,向中国工农红军提供了军事支援,派遣俄罗斯红军进驻伊犁。一群年轻的女战士受命来到中国,他们离开家乡,刚刚二十出头。战争中,有些姑娘被炮火夺去了年轻的生命;有些姑娘收获了跨国爱情,却又被无情的战火摧毁。战争后······

  《把远方的远归还草原》

  作者:王争平

  在内蒙古出生长大的摄影师,通过拍摄自己的家乡,表达在当今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诗意地表达对草原的情怀,记录了草原、城镇、人文、民俗的当代现状。

  围栏里的骏马是不是也向往飞鸟的自由呢?

  《乡村· 彝人·印记》

  作者:张东

  地处西南边陲的凉山布拖阿都彝人,据险而居,靠山而居。

  在千百年来的部落社会的传统束缚下,至今仍保有原始、古朴、自然封闭而又神秘的文化。

  《月亮的孩子CiCi》

  作者:张立洁

  在拍摄白化病患者Cici的过程中,身体是一个核心的元素,她所有的特别之处都来源于此。但Cici不是一个被动的被拍摄对象、一个普通的病人,而是一个想要自己主宰命运的女性。

  what's

  more

  入围照片一共15组,大家可以自己过去走走看看。

  展览免费。

  展览时间:

  周二至周日10:00-18:00,17:30停止入馆。

  下午在这个简洁的艺术馆逛一逛,出来的时候,这里的黄昏永远不会让人失望啊。

  下次的展览,如果你也在现场,记得找我玩呀~

  编辑 | @睡不醒到处晃晃

  照片| @睡不醒到处晃晃

  (部分来自谢子龙影像艺术馆)

  出品 | TOP旅行新媒体中心

  洽谈 | [email protected]

  QQ|18059822

  TOP趣旅行

  旅游 | 文化 | 美食 | 玩家 | 艺术

  一切有格调又有趣的内容分享

  关注我们把世界装进口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