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国Uber公司的自动驾驶汽车撞死了一名行人。

据了解,此次是全球范围内首例自动驾驶汽车致人死亡的事故,由于此次事故的发生,不仅影响到Uber自动驾驶的计划,更会影响政府对无人驾驶这项技术的整体实施政策。

随之而来的是网上对自动驾驶的各种讨论,意见主要分为两种:1、智能驾驶尚不完善,应暂缓正式的使用;2、智能驾驶正在迅速的发展,不能因为一个个例而去否定。

然而这两种声音都忽略了一个现实:究竟是谁最不希望自动驾驶成为现实呢?

答案其实很简单:那就是所有的车企,包括想要做自动驾驶的那些挥舞着各路神仙资金的互联网公司。

为什么会这么说?逻辑如下:

购买车辆的人,绝大多数都是因为通勤的需要而去购买的车辆

自动驾驶的出现,解放了个人拥有车辆的驾驶者

绝大多数拥有车辆的驾驶者,会接受类似某滴等公司的相应报酬,将平时不用的车辆用于自动驾驶接送乘客

车辆的使用率由于自动驾驶对于路径,时间的规划,将会极大提高使用效率(车辆由每天上、下班时间使用,变成24小时使用)

使用效率的提高,将会导致单车运力效率提高,减少车辆空置

消费者对于车辆的需求变淡,且未来自动驾驶成熟,人类驾驶车辆可能逐渐变为违法行为,个人购买车辆将会变少

个人购买车辆的减少,同时类似于某滴等金融寡头大肆购买车辆用于提高运力

车企像当前自行车企业一样,疯狂追逐共享单车大单红利

自动驾驶大单采购饱和,车企陷入困顿,4S店困顿甚至消亡

相信看到这里你就已经明白了,谁才是最不希望自动驾驶成为现实的人。

但是你知道谁才是最希望自动驾驶成为现实的人吗?很显然是能源企业,特别是电力企业。

别问我为什么知道,调皮!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