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节目开始,田北辰被带到自己将要居住的笼屋时,纵使前一秒指引人告诉过他笼屋的客观环境,但在推开门看到的那一瞬间,田北辰抑制不住的袒露,“比我想象中小一点。纪录片中,田北辰住的笼屋直接被称为“豪华笼屋”不是没有道理的,在香港,有很多笼屋是用铁丝网包围而成。

文 | 米粒妈 (公众号米粒妈频道)

最近看了一部香港纪录片《穷富翁大作战》,因为是早好几年前的纪录片,一开始我并没太在意,可是才看了短短十几分钟,我就被这个纪录片吸引住了。

《穷富翁大作战》纪录片共拍了三季,而且是一季比一季评分高。

第一季

第二季

到了第三季,豆瓣评分高达9.2

这是一部探讨香港阶层固化、贫富悬殊问题的真人秀节目。

节目组24小时贴身跟拍多位政商界名人、富豪后代到“笼屋”居住,体验低工资、长工时,感受冬天露宿、跨代贫穷、晚年赤贫、年轻人无法向社会上层流动的困局。

我在看这部纪录片的时候,心情非常复杂。

我和米粒爸去过很多次香港,身边的也有很多女性朋友把香港奉为“购物天堂”,时不时打个飞的过去血拼一场,就又满血复活地应对生活中的各种难题。

作为游客,我们看到的都是繁华和热闹,却很少知道,在那繁华、一座座摩天大楼背后,隐藏着数以万计挣扎在温饱线上、毫无尊严的贫穷群体。

三季《穷富翁大作战》看下来,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人称“田二少”的田北辰。

他是什么来头呢?

爸爸是香港“一代裤王”,而他自身也是典型的精英模型,毕业于哈佛大学,毕业之后便创立了自己的服装王国,纵使经历金融风暴,依然不影响他坐拥七百多家分店。可以说,在商界他是无人不识。

因为锐意踏足政坛,田北辰自认需要走进群众,出于这样一个初心而参加了节目。

节目中,田北辰做一份时薪只有25元的扫街工作,每天只有50元生活费,住在只有几平方米的“豪华笼屋”。

节目开始,田北辰被带到自己将要居住的笼屋时,纵使前一秒指引人告诉过他笼屋的客观环境,但在推开门看到的那一瞬间,田北辰抑制不住的袒露,“比我想象中小一点。”

接着指引人带他参观了“左邻右舍”的居住环境。

参观之余,指引员总结道,“这里是‘豪华笼屋’。”

纪录片中,给田北辰的镜头一晃而过,但仍然能看出他不经意间流露出的黯然神伤和无可奈何的失落感。

作为初来乍到的“新人”,田北辰向“邻居”搭讪:

“你平日经常看电视?”

注意,这细节很有意思,田北辰的表情显然从之前的沮丧、严肃,变得轻松调侃、甚至有一丝轻蔑起来。我猜想他此刻的心理活动大概是,“难怪住笼屋,难怪这么穷,竟然还有闲情看电视剧。。”

在老伯回答了,“没什么嗜好,所以看电视”后,他又追问,“你平常看到什么时候才睡觉?”

在得到回到说,“凌晨一、二时”时,田北辰好像更加验证了自己的想法。

接着他又询问了另一位叫陈伯的居住者,“你觉得这里环境怎么样?”

陈伯云淡风轻中夹杂着无奈,“差不多吧,说不上什么环境,我们没有选择。”

到这里,田北辰的表情又黯淡了下来。

在香港这个寸土寸金的地方,底层的穷人哪怕只是一平米的容身之地,也要倾尽全部。

之前看到一篇有关报道,香港按照大小地段区分的几种小之又小的房子。其中最让人恐惧的是,棺材房和笼屋。

所谓棺材房,大概就等于火车卧铺那么大的空间。

纪录片中,田北辰住的笼屋直接被称为“豪华笼屋”不是没有道理的,在香港,有很多笼屋是用铁丝网包围而成。

一件70平米的房子里,可以放10个3层铁笼,住200多人。

生而为人,住在这样的环境,还能谈何尊严?

在“豪华笼屋”一圈走下来,田北辰感慨说:

“有点像等日子过,很无奈,没有盼望,好像一份文件被锁在柜子。”

这一天,倍受打击的田北辰原本想早点休息,但在上床前突然想起,明天早上六点十五分要到湾仔工作,不想上班迟到,只有先到街上问路。

平日出入有司机接送的田北辰,哪里知道凌晨有哪种交通工具到香港岛。他到地铁站一问,才得知坐地铁上班来不及,而通宵巴士需要13元。以致他直呼,“要13元多?我哪有这么多钱?”

没有办法,现实生活所迫,第二天,他不得不花“巨资”坐通宵巴士上班,开始体验当街道清洁工。

清晨6点15天还未亮,田北辰就要开工打扫街道了。

原本要在八点半前清理是个垃圾桶,但是过了大半个小时,才清理了两个。

一边是累得腰酸背痛,一边还要不停歇清理。运气差的时候,还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易碎品、尖锐垃圾。

好不容干到了午饭的时间,因为只有15元的预算,只能挑选低于20元的便宜便当。

平时喝着高级红酒的田北辰,现在连吃一块雪糕都是奢侈,只能喝白开水。

如此辛苦,薪资却这么低,起早贪黑,累死累活,就为了挣一口饭钱,别的什么都不敢奢望。

在经历了住宿、交通、饮食,这三大项日常消费后,对比大半天辛苦的工作,田北辰禁不住感叹说:

“这样的付出和回报是不对等的。”

好不容易熬足9个小时后,终于可以下班休息。

但田北辰惊讶地发现,跟他一起扫街的同事,为了生计,还要赶去做夜班清洁,每天工作十七个小时,晚上只睡五六个小时。

听了同事的话,田北辰几乎是被吓懵了,表示,“很恐怖,我现在已经累坏了。”

第三天,节目组安排他去打扫人流量和车流量多的街道。

不料,这条街道的垃圾和各种杂乱无章的废物,堆积如山,以致在整个清理过程中,田北辰一边不自觉的愤慨:

“真过分”

“很夸张,真是太过分”

“真是太过分”

一边不可奈何的表示,“腰骨几乎支持不了。”

可是一旁一起帮他忙的同伴,说的却是,“我们已经习惯了。”

但最让人接受的不止是体力上的透支,还有行人对自己的厌恶。

用田北辰的话来说:

“最难是要避开路人,因为街道很狭窄,路人看到我,好似见到魔鬼一样,全部避开,我从来不自觉如此讨人嫌,原来人们一这种眼光去看清洁工。”

为期7天的体验,田北辰还没熬过3天,便表示“已经体验足够”,宣告提前退出。

重回富豪身份之后,田北辰说了一段让人特别震撼的话:

“这个社会是在极严厉地惩罚 “读不成书”的人。”

“整个经济结构,令没有学历和低技术的人,过着非人生活,不是住板间房,就是拼命工作到深夜。”

让人感叹,香港已经这样,穷人哪怕是将精力体力发挥到极限,也很难获得三餐温饱、安身立命之处。

缺乏积累和资源寸步难行,阶层跨越基本不可能实现。

而在国内,留给我们的时间还有多少呢?说到底,结构化贫困的香港,很难说不是我们的明天。

看到一个数据触目惊心:

700万香港人口,七分之一为贫困人口,即超过100万香港人生活在贫困线下,居住生存状况恶劣。

我在看到这个数据时,忽然理解了为什么香港普通家长要“赢在子宫”,拼娃拼到如此疯狂。

在香港这样土地面积小,人口基数大,教育资源有限、竞争淘汰制、肉弱强食的社会。不拼命推娃,不开小灶给娃上各种课外班、努力帮娃取得好成绩,又如何在残酷的现实生活安身立命,过上从容的、有选择权的生活?(米粒妈频道 : MilimaPinDao (点击可关注))

就像昔日挑战高考制度的韩寒,也在成年后反省地写道:

“通过教育可以大概率改变命运和阶层这个窗口期的时间不会很长,可能也就几代人……

几代人后,社会的阶级基本固化,改变命运就会变得更难了……

趁现在,大家都自然吸气,你赶紧多吸几口,让自己排量大一些吧。

成熟的向上流动通道,寒门子弟应高度重视和充分利用,学别人那样潇洒地弃如敝屣,最终倒霉的都是自己。

想起前段时间一位火了的泰国妈妈,实力解答了“孩子不愿意读书怎么办?

一天,5岁的儿子一大早闹着不想上学,她和丈夫怎么劝都没用……

于是,她干脆帮孩子请假一天。

干嘛呢?

带他去捡垃圾!

一开始,孩子很兴奋,沿着马路捡塑料瓶,可是没过多久就喊累了。但是这时妈妈并没有松口,坚持带他走了3.5公里,捡了一小袋空瓶子,换了2泰铢(约合人民币0.4元)。

汗流浃背的好不容易捡完一小袋空瓶子,孩子表示,走不动了,他问:“妈妈,我们可以坐公交车回家吗?”

妈妈云淡风轻的问:“坐公交车一个人要10泰铢,你有钱吗?”

没有办法,他只好跟妈妈一起往回走,这个时候,看到了冰淇淋店。

孩子问:“妈妈,我想吃冰淇淋。”

妈妈回:“冰淇淋要5泰铢,我们钱够吗?”

又走了一段路之后,到了餐厅门口。

孩子问:“妈妈,我想吃燕麦。”

妈妈回:“去买吗?15泰铢。”

孩子估计也无可奈何了,说“妈妈,我钱不够,我要回家。”

妈妈问:“累了?”

儿子说:“好累,好热,我想上学,我要回家。”

……

忍不住为这位泰国妈妈点赞。

这个时代,谁也不敢说读书一定能改变命运,但是不得不说,读书能给孩子在将来多一份选择的机会。

换一句话来说,即使是寒门再难出贵子,但不读书基本上就是掉向底层中的底层。

说到底,趁中国还没有阶级彻底固化前,趁努力就有希望向前一步的现在,为人父母,我们千万要替孩子抓住教育这最后的一根稻草!

PS:歪个楼,吐槽一下,内地层出不穷的综艺和真人秀节目,真该学学人家这样,拍些实实在在的内容出来,而不是纯粹的娱乐大众。

《穷富翁大作战》纪录片真心很不错,虽然是香港早好多年前的纪录片,但今天看仍然不觉得过时,仍然有很深刻的现实意义。

资源我都替你们找好了,想看的亲们,在后台回复“穷富翁”,就能看到三季的全部视频了。只想看田北辰这期的,在后台直接回复“田北辰”,就能看到这期内容了。

个人简介:@米粒妈频道(点击可关注),美国海归、原500强高管麻麻一枚,专注于3-10岁孩子的教育和升学,英文、数学、科学启蒙,以及全世界的新奇好物推荐,欢迎关注!(0~3岁宝妈请关注:@米粒妈爱分享)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