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白色谎言该不该说?

在一些特殊情况下,人们往往不得不选择说谎。例如,亲人得了绝症,但是为了怕他惊恐、失去生存的意志,所以安慰他:“身体的状况不过是些小毛病,只要医治就能痊愈。”类似这种“白色谎言”,到底是不是妄语呢?

佛教所说的妄语,可以分为三类:“大妄语”、“小妄语”和“方便妄语”

大 妄语

“大妄语”是自己尚未证悟却宣称已经证悟,尚未成佛就自称是佛;没有看到佛菩萨却说亲眼看到;自己不是已经解脱的阿罗汉,但是为了欺骗信徒,得到信徒的供养和恭敬,妄称自己是古佛再来、大菩萨化身,或是阿罗汉转世等,这些都是大妄语,是很严重的罪过。

小 妄语

除了大妄语以外,其他的妄语都属于“小妄语”。小妄语是指自己所说的话不是真正经历过、听到或见到的事;而且这些话说了以后,不但自己得不到利益,还可能损及他人,或是对自己有利,却造成他人的损失,这种有百害而无一利的妄语,也不应该说。

方便 妄语

至于“方便妄语”也就是所谓的白色谎言,本身无伤大雅,也不会伤害别人,甚至对听话的人来说,反而是一种帮助、一种诱导,让对方不至于感到难堪,还会觉得很愉快。像是前面提到的,为了安慰病人所说的谎话,虽然是妄语,只要不过度夸大其辞,还是可以接受的。

“方便妄语”有时候是有需要说的。例如,有人被歹徒追杀,正好逃到你家里来,如果歹徒问你有没有看到这个人,为了救人,你应该说:“没有看到。”如果歹徒不相信地说:“我明明看到他逃进你家里,你怎么说谎?”这时你就得谨慎回答,一定要想个好方法来帮助受害者,否则他就会有生命危险;在这种紧迫情况下,方便妄语便不得不说。

照道理说,做人应该实话实说,但有时候实话很容易伤人。尤其是家人之间,因为关系很亲密,常常忽略了彼此的基本尊重与礼节,于是见面时便随口批评:“你怎么这么不修边幅,衣服穿得邋邋遢遢,真是糟蹋衣服!”或许说的是实话,但听起来很伤人,所以这种话不要脱口而出,必须视状况而定。

也有一些人,即使面对素不相识的人也心直口快,已经伤害别人还不自觉,所以说任何话之前,都要谨慎思考。

说话前要先拿捏说话的时机,什么时机说出来力量最强,是否能帮助对方,或只是徒增对方的烦恼。另外也要考虑,如果现在不说,将来会不会就没有机会说,以至于对方永远都不知道要改进。当然,说话也要看对象,要看对方当时的心情如何,如果说了实话以后,会让他觉得没面子,以至于怨你一辈子,那么最好还是不要说。

言语本身并没有好坏,端看个人的智慧,如果使用得当,可以帮助沟通;反之,则会让人产生烦恼。

寺院理念

善心善行:倡导公共文明

文明敬香:一人烧一支香

垃圾不落地,你我都得利

文明祭祀:子孙显达福慧多

三零:零经济 零商业 零门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