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万宁,2019众弈杯国际象棋甲级联赛激战正酣,“六冠王”的中国移动上海队配合默契,反超强敌登上榜首位置……作为主教练兼一台主力棋手的倪华,在其中起到了定海神针的作用。

就在“五一”前夕,“2018上海十大劳模年度人物”揭晓,在这十位代表上海各界劳动者的精英中,“80后”的倪华是最年轻的一位,同时也是文体界在本届“劳模年度人物”中唯一入选者。

上海国象队主教练倪华侧记:市劳模年度人物里的“小男孩”

“这次入选的有好几位院士,他们都亲切地称我为‘小男孩’。”完成比赛的倪华在接受本报采访时,回忆起和其他入选者一起参加颁奖仪式的现场情形,表情还不失腼腆。谁能想到这样一位土生土长的文静“小男孩”,在过去短短五年间,为中国国象、上海国象书写了历史性的战绩。而且难能可贵的是,其间他还成功完成了从冠军棋手到棋后专职教练的艰难“转身”……

九年前 队长悄然“回家”

1983年5月生于上海的倪华,得益于智慧城市良好的棋牌氛围,8岁开始学习国象,一路师从戴治国、李昂、林鹤、李祖年等。1996年,他在法国参加世界少儿赛,获得U14组冠军。值得一提的是,这是中国男子国际象棋选手获得的首个世界冠军,一代棋王卡尔波夫亲自将金灿灿的奖杯交到他手上。这座奖杯如今就收藏在上海棋牌文化博物馆内。去年在“进博会”期间,目前在俄罗斯联邦政府任职的卡尔波夫受邀参观上海棋院,特地将这座奖杯取出,和倪华一起合影留念,当然这是后话……

上海国象队主教练倪华侧记:市劳模年度人物里的“小男孩”

不满14周岁就为中国国象立下殊荣的倪华,次年就破格选入国家队,在叶江川、李文良等教练指导下发奋努力、用心专一,和卜祥志、王玥等年龄相近的棋手一起,迅速成长为中国男队主力。而倪华更因为聪明沉稳、大局观强,被任命为国家队队长,在男女棋手中拥有较高威望。倪华综合素质高,但也有着鲜明的个性和是非观,最终他于2010年离开了国家队,回到了上海棋院。

不难体会,一个处于上升阶段的核心运动员离开国家队训练体系,这意味着什么?更何况之前倪华的成长顺风顺水,对国象棋手至关重要的国际大赛机会,作为国家队队长的倪华甚至不需要选拔,当然他也给出了回报——和队友一起夺得世界杯、奥林匹克团体赛(国象界最高团体赛事荣誉)亚军,眼看着离中国男团登顶的目标只差一步之遥了……

然而这一切,随着倪华突然离开国家队,独自回到家乡上海戛然而止。

所幸的是,回到上海的倪华并没有一蹶不振,“我对国象的热情不可能因此就彻底消失,另一点非常重要的,就是上海棋院领导的支持。像棋手出身的单霞丽院长,她就一直鼓励我不要放弃,对错误是要总结批评的,但是她对我个人、对上海队的整体,支持的力度都很大。正是在各方的鼓励下,我没有一蹶不振,应该说在回上海的这一年还达到了个人成绩的一个小高峰。”

2010年,倪华拿到了亚洲个人赛冠军,还和队友一起揽获亚运会男团金牌。

六年前 站在放弃边缘

但“热闹”只是暂时的,远离国家队,注定倪华要长期甘守寂寞,“以前奥赛个人赛,我都不用选拔,自动获得参赛资格。现在我在上海,去参加选拔赛也很不方便,就这样渐渐离国际舞台远了。”相反,以前从来不需要作为单纯棋手的他分心考虑的事情,待遇、家庭、住房、职务等现实问题,现在都一一摆在他的面前,让他焦虑不堪……或许也是受到这种心态的强烈影响,他的身体状况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上海国象队主教练倪华侧记:市劳模年度人物里的“小男孩”

“在2013年的时候,我是处于一个绝对的低潮期,在那时真的想过彻底退出棋界,那样的话,大概一辈子也就这样定格了!”倪华不是个轻言放弃的人,在他的这番感慨背后,可想而知当时的他承受着怎样的压力和迷茫。

有必要补充一点,在倪华、卜祥志等之前的国家男队主力棋手,包括章钟、张鹏翔等几个“70末”、“80初”,也遇到过相同的困惑,因为生活现实,这些本来已经在国际棋坛崭露头角,完全可以书写中国国象一代历史的棋手群,纷纷选择移民或提前退役,“他们事业的停步,有现实的原因,也有一点赌气的成分,但最关键的是,在需要他们坚持的时候放弃了,站在我的角度固然理解他们,但通过对他们命运的观察,也让我下不了彻底放手的决心……”

一如倪华所说,即使在棋艺生涯的最低潮,在他心底对国象事业的热情始终没有熄灭,正是由于这份热情,又让这位昔日国家队队长,始终对上海国象乃至中国国象肩负着一份使命感。

为解决他的后顾之忧,单霞丽等领导也是多方奔走,以安排兼职教练的方式给他改善待遇,还为他争取更多的比赛机会,保持状态。

五年前 不败夺冠打破欧美垄断

处理队务,联系外援,打好联赛,倪华安定心神做好“兼职”,同时“主业”也丝毫没有荒废。这时期以丁立人、余泱漪为首的一批“90后”成长迅猛,倪华对此并不排斥,而是主动地和年轻一代棋手交流,互相取长补短,“在网上加强了训练量,特意和余泱漪他们几个顶尖的年轻棋手一起练,效果非常好。”渐渐地,倪华的心情开朗了,身体逐渐康复,在棋坛上他也卷土重来。2014年,他通过选拔赛重新获得了代表中国参加世界最高国象团体赛事奥林匹克团体赛的资格。和他一起参赛的,是国内如日中天的“三小”丁立人、余泱漪和韦奕,另一位是他同时代的棋手王玥。

上海国象队主教练倪华侧记:市劳模年度人物里的“小男孩”

“确认参赛资格之后,有一次和王玥聊天,他感叹我们这个年纪再打奥赛有意义么?还有希望冲击冠军吗?我毫不犹豫地回答他:有意义,有希望!”已故的中国棋院首任院长陈祖德为中国国际象棋发展制定了“四步走”计划,之前先后实现了女子个人(棋后)以及女子团体(奥赛女团)夺冠的目标,完成了“两步”,但是这第三步——夺得男子团体世界冠军,却整整过了16年未见突破。而倪华在经历个人的命运起伏之后更加成熟冷静,他分析担任一台的王玥正在巅峰,丁立人等三位年轻棋手成长迅速,整个团队内部氛围非常好,“也许正处在一个爆发期。”

2014年8月,第41届奥林匹克团体赛在挪威城市特罗姆瑟举行,重新担任队长职务的倪华率领中国男队,以11轮比赛八胜三平的不败战绩夺得冠军,最后一盘棋下完,倪华和王玥这两员“老将”相视无语,互相拥抱着喜极而泣——这是中国男子国际象棋首次获得世界冠军称号,宣告“四步走”计划的第三步实现的同时,也成为奥赛有史以来第一支夺得男子团体冠军的亚洲代表队,打破了欧美人对男子奥赛长达87年的垄断。

也正是靠这一堪称载入史册的成绩,倪华当选为上海市2010年至2014年度先进工作者,为这次年度劳模的评选打下了基础。

这一年 转型教练重新定位人生

倪华回来了,但是下棋已经不是他的全部,在金牌教练李祖年退休之后,倪华正式接任上海队主教练之职,和领队王频等一起实现了顶级联赛的“三连冠”。而在过去的一年多时间里,他的工作重心又发生了“偏移”,作为分管教练重点指导“90后”女棋手居文君。在他的悉心指导下,居文君在去年世界棋后对抗赛中胜出,成为中国国象历史上第六位、上海国象界第一位“世界棋后”。此后居文君作为一台主力,率领中国女队再次夺得奥赛女团冠军;年底,她又在棋后卫冕战中背水一战击败乌克兰“天才少女”拉格诺……这一系列成绩的取得,背后正是倪华的全力付出。

上海国象队主教练倪华侧记:市劳模年度人物里的“小男孩”

“从2017年3月开始,我等于是成了居文君的专职教练,帮她备战棋后对抗赛。于私,我们是多年的队友,之前的交流和沟通一直不错;于公,上海需要‘棋后’,这将是被历史铭记的!她自己也具备了这个基础和素质,面对这样千载难逢的契机不可错过。”就像当年叶江川牺牲自己的前程指导谢军、许昱华和侯逸凡,徐俊悉心造就诸宸,倪华知道历史使命交棒到了自己手里。而对于正处于状态恢复期的他,也同时意味着牺牲。

“就像现在我要为她备战年底的棋后卫冕战,从某种角度上说,这一年我和她最好什么比赛都不要参加,否则就会被对手关注和研究。但是像联赛、世界团体赛这些又不能不下,其实从内心里我很想下比赛,甚至觉得自己这两年正处于最好的比赛状态。”

倪华作出的选择,得到了单霞丽等高度的认可和支持,更重要的还是来自居文君的反馈,“她本来就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而我成为她专职教练之后,非常关键的一点,就是她能接受我的意见,哪怕有些是她已经成为习惯,很难改的,她也会征询我的意见,尽可能去掩藏或者回避。当然这其中也有一些运气成分,毕竟每个棋手都有自己的个性和生活习惯,有些时候我说不能这样那样,她也许心里还是有想法的,结果正好有顶尖高手比赛下出来,我说的意见果然是有效的,而她坚持的是错误的,这样一来二去,她对我的信任感不断加强,我们也就更默契了。”去年奥赛期间,没有去前线的倪华生活完全颠倒,每天十几个小时克服时差地备战、搜集资料,然后等居文君休息好,马上和她交流、拆棋,“对我来说完全没有了休息的概念,只有看她在线吗?或者就是看比赛直播。”经过这一战,居文君又成长了不少,更让倪华欣慰。

上海国象队主教练倪华侧记:市劳模年度人物里的“小男孩”

这一年多时间,倪华结婚成家,还成为了两个孩子的爸爸,家事多了起来。除了指导居文君以外,其他的队务也不少,比如这次联赛万宁站请来的俄罗斯超级外援格里斯修克,“我跟他认识20年了,对棋和人生有很多谈得拢的地方,请来这样的高手只能我自己去接机,把他先期带到三亚,休息一天再抵达赛场开始比赛……”

而此时在他家里,妻子还在坐月子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