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发现新生代的年轻人是现实世界虚拟化,虚拟世界现实化。

我周围的很多年轻人,有双性恋取向或同性恋取向,他们的性取向也更加大胆。

——陈颂

在去年的提案大会上,导演陈颂携关于青少年题材的提案《网红》亮相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引发在场决策人的强烈关注。

先让我们一起穿越到现场感受一下。

陈颂提案现场

互动环节你来我往

半年过去了,《网红》的进展是我们最关心的。陈颂导演还在坚持着那份初心吗?片子未来的走向又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的惊喜?

陈颂

提案作品:《网红》。

传诵传媒影像工作室担任导演、总监。毕业于四川师范大学电影电视学院导演系。喜欢游泳,是一个憨厚质朴而幽默有趣的人。

GZDOC:去年怎么想到要来广州参加提案大会?

陈颂:作为一名纪录片创作者,除了把片子拍好,还想多了解一下这个行业正在发生什么,现在是什么样的。二也是想看看能不能找到合适的合作伙伴。

陈颂导演在提案大会现场

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是国内历史最久、最权威的纪录片平台,是一个有官方、有民间参与的国际化舞台。

当时我就比较紧张,在决策人面对面环节只见了两个,一个是北德电视台,一个是韩国KBS的。哦对了,通过广州纪录片节还见到了一些老朋友,很尽兴。

陈颂导演在提案大会现场

GZDOC:你当初为什么想要拍网红这个题材?是什么吸引了你?

陈颂:我今年30多,关注的都是青少年的选题,无论是之前的《小丑》、《网红》,还是之后的《花旦》(师徒,非遗,老师傅如何向年轻人传递手艺)《道士》(谈年轻人的信仰),都和年轻人有关。

《小丑》剧照

我的本职是在高校工作,平常和年轻人接触比较多。现在的年轻人对互联网的认识是超越其他世代的。他们的成长,他们的信仰,千禧一代、互联网一代面临的各种问题和出路,这些都是我想探讨和记录的。

拍摄现场

GZDOC:为什么你会对年轻人的题材如此关注?

陈颂:目前的电影消费和互联网消费市场,主体是17岁到35岁之间的年轻观众。无论纪录片也好,电影也好,说到底主要还是为年轻人服务的。

但是为什么那么多年轻人不爱看纪录片呢?大家其实应该找自身的原因!

陈颂在拍摄现场

一方面因为我们对年轻人不够了解,没能拍出他们想要看的片子。

另一方面,年轻人对纪录片的含义、魅力都不太了解,所以现在急需一些年轻的导演来打通与年轻人沟通的桥梁。

图为纪录片新媒体《我住在这里的理由》微博页面

纪录片的新媒体传播其实还是很受粉丝欢迎的

我想通过拍摄“网红”这一题材进入了到90、95甚至00的圈子,去了解他们喜欢的动漫文化,了解他们的价值观以及他们的生存方式。

在和他们同吃同住的过程中,我发现这一代年轻的观众,他们是在互联网蓬勃发展的背景下成长起来的,他们的价值观、性别取向以及他们面对世界的态度都跟80后70后完全不同。

他们受过最好的视觉训练,对互联网技术的运用也更到位、更成熟。此外,我还发现新生代的年轻人是现实世界虚拟化,虚拟世界现实化。

《头号玩家》剧照

他们无论是恋爱、与人沟通中遇到的各种困难,首先想到的是求助于知乎,或者互联网的各种论坛。

但在现实生活中,有时候又会遇到他们无法解决的困难。长期以往,虚拟和现实不间断地纠缠、杂糅。最后就变成现实世界虚拟化,虚拟世界现实化。

还有就是,价值观和性别的模糊化。

高中生自制LGBT电影《逃离》之前引发社会热议,褒贬不一

这一代新的年轻人敢作敢当,虽然他们有不同的价值观,但是价值观是模糊的。然后性别,我发现我周围的很多年轻的人,他有双性恋取向或同性恋取向,男性越来越女性化,女性越来越男性化,问自己叫哥,然后他们的性取向也更加大胆。

《逃离》在校园内取景拍摄

GZDOC:为什么决定选择连连作为你的拍摄对象?你觉得这个人物最吸引你的是什么?

CS:当时联系了好几位拍摄对象,发现连连是最有故事、最具代表性的,她的家庭变化很有故事张力。另外她的粉丝也比较多,而她面对镜头也很自然。

连连非常喜欢动漫,这部分带给她很深的成长痕迹。

《网红》海报

GZDOC:《网红》这部影片目前处于什么阶段呢? 

CS:中后期,还有一些素材要拍。

GZDOC: 目前影片遇到的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CS:说实话,我觉得中国纪录片领域好的制片人、好的剪辑师太少了。一般来说,20岁-40岁的年轻导演,可能就要靠自己慢慢积累,去琢磨出一条路子。

《网红》目前还缺资金以及发行上的资源。急需一些有经验的影院发行人跟我联系,以及影院的发行渠道和新媒体的发行渠道。

导演陈颂在拍摄

GZDOC:对于影片未来的宣发,你有没有什么想法?

CS:宣发方面,我希望做一些新的尝试,尝试院线发行和网络发行相结合。

比如像前两年的《生门》、《摇摇晃晃的人间》、《我在故宫修文物》、《寻找手艺》这些不同题材的纪录片,他们在发行和宣发上都取得了一定成绩,这是未来《网红》学习的方向。

《生门》

《摇摇晃晃的人间》

《我在故宫修文化》

《寻找手艺》

现在是一个全媒体时代,我们要向电影和动漫两个行业的优点学习。学习他们在宣发方面、在制作方面的深度互动的经验,全方位地跟年轻人去深度互动

纪录片人有的时候太老实了,做出来的纪录片有的时候又太严肃、太有架子了。纪录片是可以尝试全方位发行的,各种播放渠道,毕竟现在是一个全媒体的时代嘛。这部片子我们打算申请龙标,然后在艺术院线播放。

我特别希望能让更多的年轻人看到这部片子,让更多的年轻人喜欢上纪录片。因为只有年轻人喜欢这个纪录片,这行业才有未来。

导演陈颂在拍摄

GZDOC:对想要参加提案的朋友有没有什么建议?

CS:我觉得首先是片花要准备好,资料准备好,没有经验的人可以参加前一天的提案培训,那时候会有很多重量级的人物给你建议。这是第一个学习的机会,第二个机会就是在提案大会上,第三个机会就是在决策人面对面的时候。

提案大会现场决策人提问环节

还有就是,表述要清晰,讲的内容要简洁扼要,要讲清楚你为什么要拍,内容是什么,怎么样去拍好。要想在有限的时间内把这3点说清楚,清晰的表达尤为重要。

我觉得,任何选题都应该是大家所关注的,和时代贴近的。如果这个东西都没有人关注,那价值就不大。

《网红》就是关注时代发生的东西,因为互联网改变了一切。在我的学校里面就有成百上千的人通过互联网,通过做直播、做网红想要获取成功。这部影片可以说是见证也好,探讨也好,发现也好,记录也好。

图片来源网络

决策人真正关注的,是你拍的东西跟他们有没有关系,他们见没见过类似的故事,如果见过了你的提案又有没有什么新意。

比如韩国的决策人,他们会关注《网红》这个题材在韩国有没有拍过,这个故事和韩国受众有没有关系、有没有共鸣。

需要提醒的是,在提案大会上你要用国际化的语言去和决策人产生共鸣,可以从选题或是其他角度上切入。

或许你还会喜欢:

真实世界不好玩,那我们为什么还需要纪录片?| “我的城”访谈录

【音频节目】贾樟柯的“江湖儿女”:我不是向自己致敬而是凝望自己的过去

面对面提案小课堂|教你如何迅速撩到决策人的新技能

三分钟教你七招:让你的纪录片提案从此脱颖而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