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花村、五四,青年理想和雪岛:一个中年文艺大叔的双城故事

引言

今天的内容,来自于雪岛的创办人之一 ——黄大。

铁花村、五四,青年理想和雪岛:一个中年文艺大叔的双城故事

叫“黄大”,实际上是对他的尊称,他本名黄信彰,也有很多人叫他黄博士。在英国念博物馆学出身的他,在台中的家乡创办了一家诚恳而沉默的文化设计公司——”肯默“。听起来很宅男的感觉,但大部分时间他却在内地的各个城市之间穿梭做项目。这种古怪的矛盾感在他的身上体现的也很彻底,他来自文艺小清新的台湾彰化,性格长相和平日做派,却十分的“东北”。

他的哈尔滨情结,以及为什么他千里迢迢跑来大东北开书店,看完这篇文章,你就会有了解。

铁花村、五四,青年理想和雪岛:一个中年文艺大叔的双城故事

肯默的设计师Keyto来雪岛时,给黄大写的明信片,稳重带皮,十分贴心。

今天是五四青年节,也是五四运动100周年的纪念日。四天前,雪島書店第一次尝试在书店里办台东新农人的选物展,从极南到极北,粮仓开进书店,一个展览,就把哈尔滨和台东两所城市串联起来。

我想和大家分享两个故事,与台湾、与哈尔滨都有关。


第一个故事 · 铁花村


铁花村、五四,青年理想和雪岛:一个中年文艺大叔的双城故事


我一直认为,台东是台湾的最后一片净土。这的花东纵谷平原,是一片承载山水、自然、风土的天然博物馆。在台东市市中心有一个文创市集,有个很好听的名字——铁花村。


铁花村、五四,青年理想和雪岛:一个中年文艺大叔的双城故事



铁花村、五四,青年理想和雪岛:一个中年文艺大叔的双城故事


那么,为什么会有这样一个名字?铁花村缘何得名?它和五四运动又有怎样的关系?

胡适,提到五四运动不会不提到他的名字,1891年,这位文学才子3岁的幼年时代,曾跟随父亲胡传在台东生活过一段时间,因此,他一直将台东当作自己的第二故乡。胡传的别号,就是胡铁花。


铁花村、五四,青年理想和雪岛:一个中年文艺大叔的双城故事


胡适曾谦逊自己不会写诗,《尝试集》那类白话诗也确不以文采见长。但胡适的父亲胡铁花却是个不折不扣的诗人。我曾读过他的一些诗,狂放而富有生气——“仰视飞云天外起,酒酣愁听大风歌”,在灰暗的晚清时代,这样的文笔应该是踔厉飞扬的。

但是,在胡适绚烂的文学冠冕上,我们并没有熟知他父亲的名字。胡铁花不甘心做个文人,他是一个怀揣报国情怀的勇士。他曾怀揣一封介绍书,北上走了42天,一路艰辛万苦到达冰天雪地的哈尔滨(应该是现在的五常),面见钦差大臣吴大徵,要求随大清使节去解决中俄边界纠纷。

1952年,台东县政府为了纪念胡铁花,将台东火车站前的“光复路”改成“铁花路”。我上文提到的文创市集,因为在铁花路旁边,也就起名叫铁花村了。这则与胡适相关的故事,很多台东在地的年轻人都不知道。其父胡铁花走了42天,从极南到极北的故事,也就更少有人知道这段历史了。

都是平常經驗,

都是平常影像。

偶然湧到夢中來,

變幻出多少新奇花樣;

都是平常情感,

都是平常言語。

偶然碰著個詩人,

變幻出多少新奇詩句;

醉過才知酒濃,

愛過才知情重。

你不能做我的詩,

正如我不能做你的夢。

—— 胡適 《夢與詩》

第二个故事 · 中年大叔

我身为一个中年大叔,对雪的喜欢可能胜过所有如花似玉的姑娘。台湾长大的孩子,是没有见过雪的。我们无法想象零下几十度,雪花飞舞堆积,整个世界被染成洁白的样子;也无法想象西伯利亚的寒风吹在脸上是怎样的体验。


铁花村、五四,青年理想和雪岛:一个中年文艺大叔的双城故事


1998年,上天的冥冥安排,我读大三的冬天,和台湾的同学们一起来到了哈尔滨工业大学做短暂的交流生。那是我人生第一次离开台湾这座小岛,来到了这片叫东北的黑土地。在哈尔滨这段日子里,我最喜欢的地方是中央大街。我踏上百年前始建的“面包石路”,站在漫天的白雪中,闭上眼睛,仿佛在和时空对话,倾听内心的声音。


铁花村、五四,青年理想和雪岛:一个中年文艺大叔的双城故事


我似乎能听到索菲亚教堂肃穆悠长的钟声响起,我似乎可以在这条街上看到久远岁月前的俄国毛皮、英国呢绒、法国香水、德国药品、瑞士钟表、日本棉布、美国食品,闻到那刚刚出炉面包的酵母香……

哈尔滨,这座“东方的小巴黎”,总是给我以历史遐想与岁月流淌的触动。走在这里,哈尔滨的人文、历史以及现代气息的轨迹都在这条街上深深扎根。中央大街,这条历史沉淀的大街,这20 年,一直铺筑在我的记忆里。

2017年,西伯利亚凛冽寒风遇见太平洋季风,台湾下起了冬季细雨。绵绵细雨中,遇见哈尔滨去台湾旅行的文艺界朋友。相见恨晚的暖酒,萌生了一个共同的期许,小小希望在台北的冬雨中播下。一群执着的“大龄”文艺青年,决定在120年后的中央大街种下一颗种子,培育人生旅途中遮风挡雨的树,关于面包与诗意,咖啡与书香,精神与远方的一方小确幸。

于是,2018年,我勇敢地回到哈尔滨,完成每个中年大叔都想过的书店梦。 20年,很短也很长,太平洋的风终于吹过来了。书店是一座岛,亦是一颗启蒙智慧慰籍理想的种子,孕育着无限的力量。它会开出美丽的花,会蔓延生长出一片精神家园。


铁花村、五四,青年理想和雪岛:一个中年文艺大叔的双城故事


因为书店坐落在中央大街,是哈尔滨这座城市的旅游目的地。我和朋友们商量,在书店里画了两个套娃——梦娃娃和虎娃娃,还给她们起了很好玩的名字,OK套娃,一切OK。生活是旅行,生命亦是旅行,读什么样的书,遇见什么样的自己。我固执地相信,只要将俄罗斯娃娃打开,对着她许愿,再一一合起来,里面的娃娃,为了再次看到外面的世界,会竭尽全力完成你许下的心愿。


铁花村、五四,青年理想和雪岛:一个中年文艺大叔的双城故事


铁花村、五四,青年理想和雪岛:一个中年文艺大叔的双城故事


希望看到这篇文章的朋友们,都会来书店看看,看看我这个中年大叔如何跨越千山万水,一路从台湾回到哈尔滨,只为了完成梦想的这家雪岛书店。

这就是我在五四青年节这一天,要给年轻朋友们分享的两个关于台湾和哈尔滨之间的故事。刚刚写完发给雪岛书店的编辑,她开玩笑的说,怎么写的像个娘们。我眼角流泪的说,这就是我啊,一个彪悍大叔内心的文艺梦。

在今天把这些分享给大家,是心中酝酿已久的一时兴起。虽然自称大叔,但我觉得自己的心中还是一个青年。——谈五四,大家就会谈青年。就比如胡适,在五四那个年代,是20来岁的青年。现在的青年,关心更多是房价、婚姻、工作、社交,似乎那心中的理想被繁琐的现实所淹没了。我觉得每年的五四青年节都是一个机会,为唤起青年、还有我们这些中年大叔埋藏在心中的人生理想,也为了致敬我们不曾磨灭的青春。


一座没有围墙的城市,

人们依旧从百多年前的石头道走过,

雪的凛冽,混着刚出炉的面包香气,

时间不淡忘,光阴不勉强;

一座没有落叶的岛屿,

久长的温暖让幸福感受微小而确定,

发现文艺,每一寸岁月的历久弥新,

记忆不轮回,照片不泛黄;

后来,海岛蓝遇见了北境寒,

一个终点融合进另一个远方。

唯美的细屑,穿过密林漫步的斑驳,

成为辉耀雪域的极光,亘古不变,传世惊艳。

这里是雪岛书店,

太平洋季风给西伯利亚的温暖,

每个人精神的家园和远方。

—— 哈尔深白


铁花村、五四,青年理想和雪岛:一个中年文艺大叔的双城故事


太平洋季风给西伯利亚的温暖

每个人精神的家园和远方

铁花村、五四,青年理想和雪岛:一个中年文艺大叔的双城故事

铁花村、五四,青年理想和雪岛:一个中年文艺大叔的双城故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