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公布了新的版号审批规定,在此之前提交的相关游戏和出版物,未经过审批的需要领回此前提交过的申请资料,若仍然需要出版,可以根据新的规定重新提交材料。除了未取得版号的游戏公司要重新走流程提交之外,有消息称所有小游戏在未来也需要取得版号才能正式上架。虽然目前并没有小游戏需要版号的文件发布,但是无数的流言已经让发展放缓的游戏市场再次提高了警惕,虽然小游戏此前有腾讯等大厂的扶持,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也并不顺利,除了游戏质量整体偏低外,几乎每款游戏都会被山寨和抄袭,玩家们的热情逐渐消退,如果这时版号政策正式出台,在双重打击之下,可能会让小游戏行业重新洗牌。

用户基数大、版号不受限,小游戏迅速扩张

在去年版号审批暂停之后,国内游戏行业遭遇了一记重击,无数端游手游无法正式上线,部分游戏只能进行测试而无法进行变现,这对于大厂来说还可以依靠其他业务暂时稳定局面,但是对很多中小型团队和开发者来说,无法取得版号几乎是宣判了他们在游戏行业中的“死刑”。不过去年年初红遍全网的小游戏成为了他们新的归宿,在当时微信率先推出了休闲游戏《跳一跳》,一时间吸引了数亿玩家投身其中,就连平时对游戏毫无兴趣的人群也通过这款游戏成为了一名狂热玩家。在2017年年底,《跳一跳》甚至创下了DAU1.7亿的恐怖记录,而在2018年春节期间,《跳一跳》更是成为了大众手中的新宠。根据腾讯发布的数据来看,去年春节期间小游戏同时在线人数最高达2800万人/小时,其中《跳一跳》更是荣登“最受欢迎小游戏”排行榜首位。

如此大的潜力让开发者们看到了新的游戏市场,版号问题被堵死的赚钱之路,又有了新的方向。根据当时的消息来看,微信小游戏针对个人开发者和企业有着不同的要求,个人开发者只需要提交《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和《游戏自审自查报告》,虽然个人开发小游戏无法进行游戏内购,但仍可以通过广告等方式变现;而对于企业的要求则是要提交《广电总局版号批文》、《文化部备案信息》、《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和《游戏自审自查报告》,也就是说虽然同是开发小游戏,但是只要是企业进行开发,那么同样是需要版号来进行审核。

微信的相关政策是在鼓励当时的小型团队参与到小游戏的开发,希望通过提供给广大开发者福利让小游戏能够持续升温,最终整合成为小游戏平台。除了在审批方面给予了足够支持,在营收方面微信对小游戏企业也给出了相当大优惠的政策,在微信平台下,游戏内购50万以内不抽成,五十万以上才抽取40%。小游戏一时间成为了开发者们的新大陆,微信带着小游戏躲过了版号的寒冬期,期待之后能够迎来爆发。

当年小游戏的爆发,除了微信为其加入的社交属性之外,也离不开腾讯在背后的大力宣传,在去年四月份,腾讯还为旗下的小游戏《跳一跳》举办了一场电竞比赛,现场也请到了体育界的不少名嘴大咖来进行解说,为小游戏推广造势。

虽然从结果来看小游戏电竞只是一个噱头,比赛内容不算精彩,过程中没有出现观众期待的精彩对抗,就连比赛结果也没有出现太大悬念,这其中的一切似乎都与传统意识中的竞技大相径庭,但是对于广大玩家而言,也看到了腾讯推广小游戏的决心,腾讯也希望通过这次的比赛带动小游戏直播内容,让主播加入其中。强调轻体量、重分享是微信小游戏的重要标签,微信庞大的用户群体成为了小游戏能够成功的重要保障,然而在社交方面小游戏却出现了问题,病毒式的宣传成为了一把双刃剑。

在小游戏推广初期,很多分享链接是互惠互利的,但在之后就有游戏设置了“流氓条款”,需要分享到不同的群中才可以得到奖励,某种意义上来说,这种强制规定破坏了用户社交属性,这种诱导式分享最终被各个群聊中“明令禁止”,小游戏没有了这种病毒式的推广,也逐渐开始出现下滑趋势。

小游戏此前能够迅速推广,除了腾讯的努力推广外,其自身的特点也能够吸引开发者,比如小游戏具备开发门槛低、开发周期短、获客成本低、审核简单等特点,这些能够直击开发者痛点,趁版号问题发酵之时吸引开发者加入。

而且由于多数开发者均是以个人名义开发的小游戏,虽然此前无需取得版号,但是也无法通过内购获得相应的营收,加上广告的收入不稳定,随着人口红利的消失,开发者投身小游戏开发的热情也逐渐消退,小游戏失去了市场,广告主也失去了投放目标,只能选择其他APP进行投放,从而形成了恶性循环。

根据伽马数据发布的2018-2019休闲游戏市场研究报告显示,2018年国内移动休闲游戏的营收将达到86.7亿元,占移动游戏市场收入的6.6%,而且在去年就出现了内购增长乏力的趋势,虽然休闲类游戏有着极大的用户群体,但是愿意为之付费的用户却是凤毛麟角。

若版号传言成真,小游戏或将迎来新转机

经历了用户的高速增长和快速流失,小游戏已经失去了用户方面的巨大优势,无需审批似乎已经成为了开发者们最后的希望,然而在版号审批重启之后,个人开发者制作的小游戏也需要版号的消息一传出,无异于给了苟延残喘的小游戏致命一击。小游戏得益于低门槛,但是它也对小游戏整体生态造成了损害,无数出色的创意被轻松复制,快速窃取现有开发者成果,给小游戏市场制造了很多低质量产品,在短期内急速获利,这种行为不仅伤害了原产品开发者,而且还损害了用户的利益和体验,而大量相似的低质量产品也破坏了小游戏市场和生态。

未来小游戏的门槛虽然不会变高,一旦版号政策上限,那入局成本将会增加,抄袭的代价也随之提高,但收益却未必能像去年那样突出,照目前的趋势来看,这次重启版号审批或许将肃清整体小游戏市场,帮微信完成一次过滤与清洗,而在此之后,拥有版号的开发者将可以申请直接的内购变现,有助于开发者进行高质量创作,这种外界干预或许对小游戏整体发展来说是一件好事。

纵观全球市场,小游戏用户仍在增加,从整体市场来看,小游戏仍具有较大的潜力。从不久前公布的数据来看,facebook小游戏平台上线一年,已经拥有了超过9亿的用户,同样是基于社交网络进行推广,facebook则有自己的一套政策和审核要求,因此相较于微信小游戏,facebook的整体质量偏高,这也从侧面反映了有效的监管对于市场的重要性。

如果这次针对个人开发者的小游戏版号在不久后正式发布,可以预见到的是目前小游戏市场中的开发者将会大量减少,之前已经取得版号的大型开发团队则可以趁机享受到短期竞争优势,但是优质的精品化游戏数量不会出现太大浮动,而且市场中相似类型的游戏数量也将大幅下降。加强监管带来的改变远没有那么糟糕,这不仅是对小游戏市场的一次洗牌,更是优质游戏展露头角的一次良机,依靠版号优胜劣汰或许才是小游戏的“进化”捷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