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检是多数人进行健康管理的选择,但体检项目纷繁复杂,不少官兵对体检的认知也存在误区。本期健康沙龙邀请解放军第901医院体检中心主任付贵峰给大家谈谈体检的相关知识,以及我们应该如何做好健康体检和健康管理。

专家介绍

付贵峰,解放军第901医院体检中心主任、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长期从事呼吸内科、急危重症的医疗和科研工作。

记者:春暖花开,许多单位和个人开始进行一年一度的健康体检。面对五花八门的体检项目,有的战友认为,体检项目越多,检查越全面,越容易发现健康隐患;还有的战友觉得体检时间间隔越短越安心。对此,您怎么看?

付贵峰:这些认识都是错误的。体检项目选择和体检时间间隔要因人、年龄和从事的岗位而定。盲目相信“检查项目越多越好、内容越细越好”的观念,反而有可能成为过度体检的受害者。

记者:您能具体说一下过度体检有哪些危害吗?

付贵峰:现代医学的发展,还没有达到依靠一份体检报告就能准确预测未来疾病的水平。许多指标异常,包括基因检测出现问题也只能预示患某项疾病的风险增加,并不代表一定会发病,过度体检反而会增加对身体的伤害。

增加对身体的辐射伤害。放射性检查如CT等对身体有一定程度的辐射损伤,做一次胸部CT的辐射剂量相当于拍100张X光片;一次心脏冠状动脉CT检查的辐射剂量相当于拍750次X线胸片。近年来在高端体检项目中还出现了PET-CT检查,此项检查主要用于全身肿瘤扫描,常用于肿瘤的诊断和晚期肿瘤复发的确诊、定位,其检查时间长、辐射剂量大,并不适合作为早期癌症的筛查手段。有时盲目追求体检的“全面”,同时做多个部位的CT检查,对身体的辐射伤害更大,反而增加患癌症的风险。此外,X光胸透虽然操作方便、费用较低,在国内广泛应用,但也不宜在低风险和无症状的情况下经常做检查。

增加身体负担。像无痛胃镜、肠镜等侵入式检查,对身体有一定的伤害,不宜过于频繁。50岁以上人群,无相关疾病史的,每年检查一次即可。宫颈刮片检查在检查过程中可能引发少量出血,新的筛查指南建议女性在21岁时开始初筛,因为筛查可能有不必要的阴道检查或治疗,过度治疗对年龄小于21岁的妇女有害,弊大于利;21至29岁女性,每3年做一次宫颈细胞学筛查;30至65岁女性,建议每5年做一次宫颈细胞学和HPV共同检测。

记者:对于部队官兵来说,应如何科学确定体检项目呢?

付贵峰:人的身体状况和罹患某种疾病的风险往往因年龄、性别、职业和个人健康状况、家庭病史而异,选择体检项目也要因人而异。一般采取“基本项目”与“专项检查”相结合的体检方案。

基本项目包括体格检查、实验室常规检查、生化检查、细胞学检查、心电图检查、超声检查、X线检查。专项检查项目包括慢性病早期风险筛查,如心血管病、糖尿病等。基本项目中的肝肾功能检查、血脂检查、相关肿瘤标志物检查、肝胆胰脾B超检查、X光检查等,对常见的、多发的疾病能起到基础把关作用,筑起必要的健康防线。

官兵在完成以上常规体检项目后,还可根据个人年龄、性别、身体情况增加体检项目。40岁以上的官兵需关注血压、血糖、血脂等指标,评估冠心病和脑卒中的风险;50岁以上的官兵重点关注肿瘤指标、大便常规和隐血检查等,评估肺癌和消化道肿瘤风险。除此之外,男性需重视前列腺检查;女性需重视妇科类B超检查;若是长期伏案工作的官兵,则要注意颈椎病和亚健康状态。

另外,特殊岗位的官兵可增加专项检查项目。例如,坦克炮手等岗位官兵可增加“电测听”检查项目,放射性岗位工作官兵可增加“外周血淋巴细胞核试验”检查项目。

记者:每年体检过后,有的战友看到体检报告上异常的指标就会紧张、焦虑一阵子,焦急地找医生咨询,但热度维持不了一个月就“涛声依旧”了。您怎么看待这种现象?

付贵峰:健康体检的真正意义并不只在于检测身体有没有疾病,而是充分了解身体状况,看有没有得病的风险,再根据体检报告的数据及时调整自身的生活方式,以达到干预危险、管理健康、防止疾病的目的。“焦虑一阵子、随性过日子”的思想与过度紧张焦虑一样都无益健康,只有注重并持续做好体检的“下篇文章”——健康管理,才能更好发挥体检的效用。具体来说,要做好以下3个方面——

辩证看待体检报告。体检结果没有异常并不代表身体绝对健康,只能说明身体达到了及格标准。当然如果指标不在正常值内也不代表一定有问题,过度空腹、休息不好、太晚抽血、情绪波动、剧烈运动、油腻饮食、女性生理期等都可能影响体检结果的准确性,仍需结合病史和一系列检查才能确定是否患病。

动态关注数值异常。体检指标异常不必太过紧张,但也需重视并动态关注。在短期内需进行复查,根据指标变化,来评估是否有某种疾病的发生。对一些处于指标“临界值”的项目,虽然没有达到疾病诊断标准,但已表明处于亚健康状态,也需引起重视。同时,应把每年的体检报告保存好,做好对比,查看指标变化趋势,并遵医嘱改进生活方式。

务必重视体检建议。体检报告中时常会出现立即就诊、及时就诊、门诊复查、随访等建议,需高度重视,遵医嘱执行。关于戒烟、戒酒、早睡不熬夜、营养均衡等建议也不能小觑,需养成经常锻炼、合理膳食、心理平衡等良好习惯,这样才能达到“规范体检、全程管理”的效果。

文章来源:军报记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