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茵莱湖的那些事

“伊瓦玛”是茵莱湖上最大的水上集市。“伊瓦玛”在缅语中是集市、市场之意。茵莱湖的伊瓦玛水上集市是缅甸最大的水上市场,由两个狭长浮岛夹一条河道组成,利用竹木在在浮岛群中央搭建简易建筑,商铺林立。

缅甸茵莱湖的那些事

集市上,可见到贩卖各种各样日用小商品的当地人,鱼干、鲜鱼、蔬菜、水果、蔗糖、山货、手工艺品、服装应有尽有。

缅甸茵莱湖的那些事

有趣的是,河道成为了一条长长的“水上大街”,“街道”上舟来船往,络绎不绝。众多划着独木舟前来推销各式货品的小商贩,逢游船将至,迅速拢聚;运来的蔬菜、瓜果、鲜鱼和其他农副产品,热闹非凡,好一个繁华的“水上商业街”。

缅甸茵莱湖的那些事

在“伊瓦玛”最令人感到惊奇的是,(应该是整个缅甸)这里的女人无论老幼、或已婚未婚,都会在脸上涂抹一种乳黄色的粉液。这种粉液缅语叫“特纳卡”,是用缅甸特有的黄香楝树磨成粉,与水搅拌后涂抹在脸上。

缅甸茵莱湖的那些事

如果是初到缅甸,看着这些女人如此装扮,有一些新奇。可往后看到的多了,倒也是习以为常了。说到底,这只是民族的习性与生活的习惯罢了……

缅甸茵莱湖的那些事

伊瓦玛村最出名的还是终身佩戴颈环的缅甸“卡央族”女性。事实上,我们见到的只是几位出来做表演的,真正的“卡央族”居住在很远的山区。当你的镜头对准她们时,她们会停下手里的活,配合拍照。

缅甸茵莱湖的那些事

“卡央族”是生活在缅甸山区的一个少数民族,最显著的特点是女性族人脖子上佩戴的铜圈。铜圈能够拉长脖子,使其与身体形成不寻常的比例。女性的脖子越长,就越漂亮,是这个族人的审美观。

缅甸茵莱湖的那些事

一般情况下,女孩加到25圈后,就不再继续增加了。即使这样,铜圈的重量已经达到5—10千克不等。据说,最重的已达20余千克。

缅甸茵莱湖的那些事

“卡央族”女孩5岁生日那天,要举行隆重的戴铜圈仪式。请来族长及亲朋好友载歌载舞,几个小时才能完成。

缅甸茵莱湖的那些事

茵莱人用脚而不用手划船。划船者站在船的尾端,一只脚踩在船板上,一只脚悬空荡桨。若左脚划船则左手握桨,右脚划船则用右手握桨。划船时手、腰、脚同时用力,使小船能迅速向前行驶,不划船的手脚起支撑平衡作用。男人用脚划船,女人坐在船上划。

缅甸茵莱湖的那些事

茵莱人一辈子生活在水上,从不走路,为了保持四肢发育平衡,才出此绝招。当地人则认为,茵莱湖里芦苇丛生,人们坐在船中只能看到高高的苇叶,唯有站起来才能看到芦苇下面的湖水中有没有鱼。

缅甸茵莱湖的那些事

帕瑞寺是茵莱湖最重要的寺庙,你很难相信,这样一个庞大的寺院,居然建造在浮岛上。它不仅是茵莱湖的标志性建筑,还因为里面供奉着的那五个小金佛而闻名。据传这五尊佛像是12世纪铸造的。人们在迁移佛像的过程中,却不慎将五尊佛像掉入了湖中。

缅甸茵莱湖的那些事

贴金箔的人一波又一波,争先恐后。但贴金箔的活计与女人无缘,所以国内游客前往拜谒,一定注意不要上前,否则立马会被工作人员吼下来!

缅甸茵莱湖的那些事

每年的农历30日,都要举行佛像巡湖仪式,但只是移动其中的四个佛像,总有一个佛像要留在寺庙里看家。佛像每天要从一个村庄移到另一个村庄。每次移动都有一个颇为壮观的船队来护送。

缅甸茵莱湖的那些事

道是寺庙里的大殿还是颇有些看头的,全柚木的结构显得古朴庄严,诸多玉制的或鎏金的佛像,相当精美,装饰以繁复的木雕,历史悠久,具有较高的历史及艺术价值。切不可只顾看那群猫咪,而忽略了对大殿和佛像的欣赏。

缅甸茵莱湖的那些事

到茵莱湖,有一个地方很值得一看,那就是传说中的禁区色卡(Samkar)。缅甸至今除了仰光、曼德勒、蒲甘及茵莱湖等常规景区外,仍有许多地区没有开放旅游观光。

缅甸茵莱湖的那些事

岛上的佛塔群有两百多座,比色卡村的规模更大,也更集中更为精致。这里就像个露天佛塔博物馆,佛塔内外有许多非常精美的佛像和浮雕、向导告诉我这些佛塔。大多建于十三世纪,行走在这些古老的佛塔中。让人再一次对缅甸人的信仰心生敬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