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太计较得失,你就被得失所控制

年初七开工第一天,公司里到处喜气洋洋,很多同事到处讨红包,拿着一叠摊开美美地发朋友圈。

然而,有个以前的老同事却并不太高兴,发了个朋友圈,很隐晦地说了一句:某人真小气

我问她到底怎么回事,原来她的领导春节只发了100块红包,她觉得他很抠。我很惊讶,为什么呢?一般来说100块在广东也算是“标准红包”了吧……

她苦笑着说,因为她领导往年都是发200的,今年少了一半,觉得很不爽。

作为一个长期过年要发红包中年人,我突然感到压力很大,原来股市都可以升升跌跌,红包的数字却只能涨不能掉,掉了就成了“抠门”了。

于是我问她:即使你不爽,甚至发朋友圈发表不爽,还能拿回那100块的钱吗?

她被我这句话问得有点懵然,吞吞吐吐地说着,那是的确不能……

“那你发表这个不爽就是无效的,而且这甚至会让你失去更多比这100块钱更重要的东西。”我不得不善意地提醒她。

其实这个旧同事犯了一个“正常人都会犯的错误”,那就是把比较的“参照物”,放在过去那个峰值,而不是放在初始的起点。

这种心态在投资市场里面最常见了,拿着一只股票,上涨的时候不舍得卖,等它跌下来了又不甘心卖,结果抱着它一起跌到了成本价。

你看,眼光盯着的都是损失,而不是已经拥有的小斩获,结果可能就是一夜归零。

老实说,这种对得失的计较心,只会让自己掉进一个负面情绪的大坑。

这种负面情绪是有感染力的。它不但会让朋友圈戾气沉重,还会让自己不知不觉贴上“不知足”的标签。

假以时日,这种斤斤计较的形象,绝对会消耗殆尽同事圈里想扶你一把的人脉。而你,却悄然无知。

02. 一个红包,能代表着圈层的起点

开工那天,我和一个蛮厉害的投资人朋友喝茶,我最近做的一个项目遇到了一些困难,他跟我吃顿饭,就提供了许多有效的解决方案。

他这个人非常和气热情,凡是来一个服务员倒茶,他就双手奉上一个红包。

于是,很有趣的一个现象出现了:我们身边来回穿梭,出现了各个不一样的服务员来倒茶。

我发现,他不但喜欢面对面发红包,还喜欢在群里发红包。他在我面前查看了去年发出去的红包,有一万多块,但是收到的只不过是600多块。

我问他,这是不是你做投资以来最低回报率的事情啊?发那么多,也不是每个拿红包的人会记住你感恩你的啊,尤其是那些纯粹起哄凑热闹的人。

他笑笑说,

没关系啊,开年红包就是讨个彩头,大家开心,我也开心啊。

至于平时的红包嘛,就赚个曝光,起码有人会记住你,你们做自媒体的不是老说转化率嘛,不曝光哪来转化率啊……

他这句话让我想起了,自己之所以认识这个贵人,是因为几年前在一个群里回答了他一个问题,彼此加了好友。

没想到,加了之后几分钟,他就给我发了个红包。当时我非常惊讶,在群里提问,有人回答这不是很常见的现象吗?

作为一个特别用心的人,他会用一个非常礼节性的回馈,体现他的不一样。

就因为这个红包,我对他另眼相看。倒也不是因为钱,而是因为他这种“知感恩,肯互惠”的思维,让我觉得他是个格局高远的人。

这些年,他给了我不少帮助,有时候微信问他一个技术性问题,他就能给我写好几个可能的方案;

要是我需要认识些某个新业务方面的投资人,他也能随时给我拉一个群,简直是废话不多,但超级给力的有效人脉里面最优质的一个。

当然了,我也不是个不懂人情的人,只要我力所能及,我都会给他提供我的资源,知无不言。

其实,如果当初我们只不过是在群里一面之交,也许就算加了好友也不会有什么交集。现在加微信根本就不算什么关系了,有的人可能躺在好友清单里几万年,也不会有一个点赞之交。

但是一个红包,会让点赞之交激活成深度有效人脉。

这年头每个人的时间都非常有限,罗振宇老师还专门在跨年演讲里讲过“帮人们省时间的生意,将会特别值钱”。那么,一个人会选择把时间投资在怎样的人身上呢?

我想,一定是那些“你投之以木桃,他报之以琼瑶”的人吧。

“互惠互利”的前提是,你必须在收到别人的“惠”时,看到了“利”。否则,没有人愿意继续。

一个红包,在有的人眼里只代表着人民币,在另一些人眼里代表着人脉和圈层的起点,那才是无价的东西。

03. 算计的过程,你离幸福越来越远

我以前做公众号,春节的时候就会给读者发红包。但是每次发红包,却不一定收到正面的反馈。有一次甚至收到一条恶意的留言:

你就发那么点钱,还做什么公众号啊,关了算了!

我当时真的无名愤怒,为什么总有一些人得到了别人给的好处,不想着是额外的收获,反而觉得是理所当然甚至还会出言不逊呢?

而且,这绝对不是一个个别现象。

我的一个好朋友Cathy告诉我,她也是一个部门领导,大年初七给同事发“开工利是”之后,居然不经意在洗手间听到别人窃窃私语:Cathy就是小气鬼!人家部门的发了100块呢!

她略带不解地跟我说:

我要是有点时间,都恨不得投资在健身房或者看看书。

为什么总有一些人那么闲,那么有空去计较和评论别人的红包呢?说不定这计较埋怨的一个钟头,我就能赚回那几十一百了。

我也深刻思考过这当中的原因——无非是一个“期望值错位”的问题。

纪伯伦曾经说过:最遥远的路途,横亘在你的期望和行为之间。

最理智的经济学,干脆用一个公式来解析期望值对人生的影响:幸福=效用/期望值。

如果你老板准备给你发奖金,你期望那可以买到LV包的10000块。结果,当你最后只拿到了1000块,除以10000,幸福感只有可怜的0.1。

但如果你的期望是让奖金够吃顿200块的自助餐,1000除以200,幸福感是5。

这样一算就很明白了:要获得更多的幸福感,最好不要让欲望影响你的生活。

拿红包嫌少的那些朋友们,最大的损失倒不是说少得了多少人民币,毕竟本来这人民币就是从天上掉下来给他的。

最大的损失,是他失去的幸福感。本来是一个又惊又喜的小确幸,却成了埋怨诅咒、徒添烦恼的源泉。

当一个人心心念念地算计着开工的红包有多少时,真正的聪明人已经开始用这些心思去增值自己了。而你计较完毕,毫无获益,得到一份祝福的幸福感觉也随之消失殆尽。

张泉灵最近有一篇刷屏的文章,写的特别好:时代抛弃你的时候,连一句再见也不会说。

很多人都不知道为什么时代那么轻易就会抛弃自己。毕竟,从早到晚,我都那么认真在生活,在跟细节较劲。

事实上,在每一个细节里抓住未来的机会,而不是纠缠在过去的落差,才可能是跟上时代最好看的姿势。

-END-

作者简介:维小维,做投资的爽朗女子,有料的职场妈妈,她是:

○曾任四大、网易、宝洁等知名企业管理层

○ 10+年名企CFO及投资高管经验,掌管2亿资产

○财税投资领域行家,职场和管理领域达人

○成长类百万阅读文章作者

○写接地气的文字,专注职场、财商和个人成长

喜欢我的文字,欢迎到我的公号“维小维生素”找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