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的回忆,谁也在说,是最完美的一章,但我的回忆,却尽是些空洞。第一,我所经验到的最初的感觉,便是饥饿;对于饥饿的恐怖,到现在还在紧逼着我。”

——郁达夫《悲剧的出生》

1924年,一位从湘西北上求学的年轻人给当时身为大学教授的郁达夫写信求助。彼时已经三天没吃饭的他,走投无路情急之下想出如此“下策”,没想到竟被郁达夫挂上报纸一顿痛批。

郁达夫以其惯有的沉郁犀利笔触当头浇下一盆凉水:“大学毕业,以后就可以有饭吃,你这一种定理,是哪一本书上翻来的?……难道你拿毕业文凭的那一天,天上就忽而会下起珍珠白米的雨来么?”更是建议这位年轻人做点什么违法乱纪的坏事好锒铛入狱,“监狱里的饭,虽然没有今天中午我请你的那家馆子里的那么好,但是饭钱可以不付的”。

两位吃不饱的读书人满怀悲愤绝望的心情以这篇《给一个文学青年的公开状》,抨击当时社会的种种不合理现象。再后来两人成为好友,饿坏的学子沈从文走进了文坛,成了一代文学巨匠。“奚落”人的郁达夫也从消沉中走了出来,迎来了事业和爱情的第二春。

对,就是左边把右边给挂了

当然今天的故事并不是要讲一个缠绵动人的“脆皮鸭”文学。我只是想告诉大家吃不饱的“笔杆子”真的不好惹,毕竟据王映霞所说,日子好过的时候郁达夫可是“一餐可以吃一斤重的甲鱼或一只童子鸡”的大胃王。

1927年,刚过而立之年的郁达夫在老乡孙百刚家,第一次遇见了浙江女子师范的佼佼者、杭州第一美女王映霞。初次见面就牵情而动义无反顾,一言不合就要为人家“牺牲一切,如猛火电光,非烧尽社会,烧尽己身不可。”

追姑娘当然不是动动嘴巴写写情书这么简单的事情,请客吃饭就是郁达夫最得心应手的一招。翻看郁达夫的日记,一月十五日到二十日,只六日,电影约了一回,饭倒是每天都吃吃了六次,其中真真假假也醉了五次。借着醉意二人互诉衷肠,推杯换盏间美人的一颗芳心早已成了郁达夫的囊中之物。

截图来自电影《色戒》

即使情根深种,王映霞也知道眼前这位在故乡早有一房原配的“花花才子”绝非自己的良人。郁达夫见美人饭没少吃情没少动,就是不愿意松口答应自己,不禁在家抱被大哭。可即便如此也是该吃吃该喝喝,城隍庙的小吃照买,快活林的早餐照排。吃饱了就再接再厉接着请王映霞去更贵的高档饭店吃更豪华的大餐。

在美味+柔情的攻势下,王映霞终于心软答应了这个低到尘埃里的男人。1927年的夏天,两人在上海订婚。

郁达夫与王映霞

婚后的几年生活当然甜蜜美好。

王映霞在自传里回忆起郁达夫时仍记录下不少美好的片段:“每当清寒薄暖的季节,我和郁达夫时常出去闲步……我们常在霞飞路(今名淮海中路,原注)的洋槐或洋梧桐下的人行道上散步,向西走去,行不多时,徐汇天主教堂的双尖顶就可以望得见了,倘若我们的脚力还可以胜任的话,那么就会折去龙华……来回一次之后,我们并不感觉到怎样疲劳,可是这一晚的睡眠,必然很甜很香。”

图片来自ins

讲到主妇生活也是难掩“豪情”,每月开支为银洋200元,折合白米二十多石,其中100元用之于吃。物价便宜,银洋1元可以买一只大甲鱼,也可以买60个鸡蛋。吃得甚至比喜欢下馆子的鲁迅家的伙食都好。

买菜吃喝的预算多,王映霞的手艺也不差。《红楼梦》里刘姥姥品不出的“茄鲞”在她的手下也是信手拈来:“用腌制过的鳓鱼和茄丝同烧,加一点绍兴酒和白糖。每吃这道菜,郁达夫就要喝酒,就要醉了。”

王熙凤喂刘姥姥吃“茄鲞”

然而生活并不是靠着醉意就能过活,酩酊一场总有酒醒的时刻。1936年,郁达夫只身到前方投身抗日宣传工作,二人两地分居,传出王映霞与时任浙江省教育厅厅长许绍棣的绯闻,疑心病重的郁达夫闹了个天翻地覆,两人13年的婚姻终于在1940年走向终点。

此后郁达夫的人生中再没有人会花时间精力去为他做一道书中才有的绝顶美味,而王映霞在改嫁后凭着一手出色的厨艺,带着全家安然度过了那段物资匮乏的艰难岁月,只是再没做过这道菜罢了。

郁达夫 《钓台题壁》

“曾因酒醉鞭名马,生怕情多累美人。”

1942年逃亡苏门答腊的郁达夫,化名赵谦继续抗日,开了一家“赵豫记酒厂”,卖的酒中有一款叫“初恋”。

不知酒入愁肠时,他想起的又是哪一位痴恋过的美人?

封面图片来自电影《郁达夫传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