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年逾而立独爱历史类小说?为何历史类小说独爱孑与2?为何孑与2的小说独爱唐砖?

唐砖不是正史,唐砖是你爱上正史的理由

——文/王铮

首先,作为一个出生于“书香门第“的孩子,父母都是老师出身,童年是悲催的。别人在疯跑,我只能在家看书,别人在看动画片,我只能在家看书,别人在玩游戏机,我只能在家看书。好吧,其实没有那么苦,我只是稍稍夸张一点。

言归正传,从小被培养的看书习惯,大了也就继续习惯了,慢慢的2010年左右喜欢上看网文,那时候手机还不能看小说只能在电脑前阅读,注册了起点,直到现在个人阅历已经是阅圣称号了。抛开实体书籍不论,网文少说也有二百多本接近三百本,其中不乏一些优秀的作品让我欲罢不能反复研读。其中,不得不提的就是起点白金大神孑与2的唐砖。

不提什么半书封神,不提什么历史类最强大神,不提什么历史类网文第一,单单从唐砖这本书本身聊起。什么是历史呢?历史就是过去,历史就是曾经,尤其是拥有超过五千年文明的华夏子孙,不提目前我们国家的地位发达程度,每每提到历史这两个字,即使是我炎黄子孙中的乞丐也可以骄傲的抬起头颅。

但是,其实又有多少人真正了解我们民族的历史?为什么我们拥有那么悠久辉煌的过去,却只能在求学的时候在历史课上了解那么一丝丝的皮毛?归根结底,再悠久再辉煌的历史,那也是曾经,那也有遗憾,甚至于,有的时候为了追求历史的真相,我们所需要阅读的多是一些枯燥乏味的书籍。

唐砖不是正史,唐砖是你爱上正史的理由

阅读其实是一种爱好,要先去爱,然后才能好。汉唐为我民族骄傲,但是又有多少人真正的去了解过那些烽烟四起,万邦来朝的年代?每个人都直到汉武唐宗,但是又有多少人真正的去了解他们?当时那个年代我们民族的人民又是怎样的生活?当时的年代那些盖世功臣文臣武将又是如何治理的国家?等等...

或许去了解这些,单单是看到枯燥的正史史书,100个人估计已经睡去90人了。古代资源有限,竹简布帛纸张都非常的稀缺,所以往往流传下来的著作文字都是比较言简意赅,再加上古体文言文易读难懂,看正史其实是枯燥至极的。而这个时候网络文学历史题材的出现,恰恰变相的解决了这个问题。

唐砖不是正史,唐砖是你爱上正史的理由

首先,现代网文它是白话文,读起来容易,首先阅读困难减少50%。而后就是,作者通过自己的思想串联一些历史资料,用简单幽默架空异想天开的方式呈现出来虽然不如正史那样真实,但是我相信每个历史类网文作家在准备一本书开笔的时候,都是做了很多前期的资料收集工作的,而恰恰这些资料的呈现,给了我们一些都正史比较困难的书友一个最基础的了解历史的机会。

但是,凡事有利就有弊,现代历史类网文所存在的最大隐患,就是,你写的历史,到底有多少是真正的历史?

目前就我个人阅读的大量历史类网文,主要还是以穿越为主的题材,大概就是现代人穿越回古代某个年代,通过千年后的知识让社会,民族,国家加速进步等。

这种题材的网文目前充斥着整个历史类网文的界面,真正的好文太少太少,很多的不负责任的作者,并没有做好前期的资料收集工作,仅凭着一些对当时那个时代的皮毛了解就开始写,整篇文章脱离时代背景,就算是YY小说,没让你写正史,咱也稍稍负点责任,至少你不能把关公战秦琼这种事情搞出来。

整篇文章都是主人公今人胜古人,对当时的社会时代人文没有任何的描写,对当时的人物也没有确切的了解,恨不得200万字有150万写感情写现代的粗粝知识,拜托了,您那些知识真心拿到古代那是真的好东西,你写的东西给现代人看,那点粗浅的东西或许不如初中老师教的有用。

那么,我个人认为这样的历史网文是不值得我看的,至少,我在这里没有学到任何的东西,甚至没有任何阅读的乐趣。

我在读唐砖之前,读过很多很多历史类网文,往少了说二三十本有了,其中描写唐朝初期,也得有个十本左右,少数读完,重复阅读的基本没有。

说实话,读一遍能有什么记忆?甚至别人问起,希望推荐一些书的时候你都不会想起来。这样的网文,我觉得真心没有太大的阅读价值,或许爽极一时,但是后继无力。

30岁的我,不再是热血的少年,多年的阅读习惯使得对书籍的内容质量要求越来越高,本来对历史类网文充满着希望的我,渐渐对历史类网文失去兴趣的时候,唐砖的出现让我从心里冒出一个想法,历史类网文,还有希望。

唐砖不是正史,唐砖是你爱上正史的理由

唐砖,作者孑与2,对于作者不做过多的评价,因为我没有见过他,也没有通过话,甚至说他也许都不知道我这样一个读者。我们只谈论唐砖这本书。

起初,知道这本书是因为身边的一些书友,以及网评比较好,当时已经对历史类网文丧失信心的我,抱着反正最近没书看,打发时间吧,这种思想。

读到10多篇的时候,我确定不提别的,单单是在读到主人公云烨进长安的时候,我有了一股冲动,那就是我要去查正史,里面的云定兴是谁?是否确有其人?这是我在其他历史类网文中从未有过的感觉,以前的书,看着就是图个乐子,何必费劲巴拉的去查正史如何?

唐砖不一样,通过阅读你可以感觉到作者对当时社会形态,历史人物,历史背景,年代大事件等等资料的收集是非常上心的,每一个历史人物,真正的没有修饰的呈现在你的面前,是非功过毫不掩饰。

伟大的太宗,不再是高高在上深谋远虑,也有迷茫柔情的一面;

铁血豪情的秦琼因伤隐退,虽功耀贞观,但是一个无敌的猛将未及年老却只能缠绵病榻,为了家族后人,却又要苟延残喘,又是何等的心酸;

长孙无忌一代权臣,但是他对大唐的建设之功又有多少人记得,仅仅一个国舅,英明睿智的太宗又如何会让他位列凌烟第一?

为何房谋杜断可助太宗谋国谋民却在身后家族灭绝,谁能理解天下顶级的谋士为了天下而忘却了家族,因而对自己的孩子疏于管教?

千古人镜魏征,真的是一心为国从无杂念吗,在家天下,家族大于国家的时代,他真的可以做到铁面无私吗?

一代军神李药师,真的从无败绩吗,他又如何带领大唐的将士们洗雪渭水之盟的国耻呢?

秦琼尉迟恭两位猛将为何成为的门神?

太宗弑兄逼父之后为何勤政不坠?

以上的种种,都在等待我们的探究,看唐砖不觉的就入迷了,一边看,一边查,等我看完的时候,贞观年间的一些大事件,大人物,竟然悄悄地进入了自己的脑海,孑与2幽默的文笔,让我在阅读历史的厚重之时,竟也有一丝丝轻松,经常会不自觉的笑出声来。

慢慢的迷上这本书,再看第二遍的时候,由于第一遍时候查阅大量的历史正文对当时多了很多的了解,竟然会读出不一样的感觉。

再次带入主人公的时候,默默的问自己,如果重生在那个年代,我能为民族做点什么呢?

我所学的知识又有多少可以用到?面对古人生活思维作息等等全部都需要重新学习是否可以活的和主人公一样?传授新科技的时候如何让古人可以接受?很多很多的疑问出现在脑海,不知不觉的,打开百度,会查询一些书里提到的现代科技知识,不为学懂,但是要知道。

唐砖不是正史,唐砖是你爱上正史的理由

一本好的书就如一杯香浓的茶,一遍两遍三遍四遍,即使茶味不再清晰,但是口中余香不断,唐砖对于我,就如一杯新茶,或许它不如古典名著那样激扬文字,也不如历史正文那样博大精深,但是它却是一种新的启蒙,新的指引,虽然虚幻缥缈,却能诱发你对知识的渴望。

其实说了很多,还有一个最让我心动的地方就是,在唐砖作者无数次对正史的描述中,偶尔你发现一处小小的瑕疵,或者与你查阅到的略有差异的时候,那是一种内心的满足,但是如果一篇满是漏洞的文章,即使你找到了瑕疵,对你而言,只有厌恶而没有满足。

不知不觉两个多小时过去,看看自己写下的读后感,原来唐砖已深入我心。

感谢孑与2写出如此不凡的历史穿越小数,让我梦回大唐,仿佛那些智者名将千古帝王就在眼前,隔着薄薄的轻纱等待我去轻轻的揭晓。

也希望有更多的书友可以去关注这本经典的历史穿越小说,让你爱上一样的华夏大唐,同时爱上不一样且只属于你的盛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