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端州三种肉]:一罗簑肉。一锅烧白肉,不加作料,以芝麻、盐拌之;切片煨好,以清酱拌之。三种俱宜于家常。端州聂、李二厨所作。特令杨二学之。

淸 袁枚《随园食单》特牲单

袁枚厨房开始人员不多,首任掌勺大厨师叫王小余,他烧的菜肴香味散发“闻其臭香,十步以外无不颐逐逐然”。他对于烹饪技艺颇有研究,曾发表过一系列高见,这些技术上的真知灼见,对袁枚影响很大,《随园食单》有很多篇幅得力于王小余的见解。袁枚喜欢王小余,对王的要求亦很严。王小余死后,袁枚为了纪念这位优秀厨师,专门写了一篇《厨者王小余传》。王小余是我国古代唯一死后有传的名厨师。

随园菜不光都是高档菜,也有家常菜

小余姓王,他擅长烹饪,在十步以外能闻到他烧菜的香味,人们食指大动下巴跳动,歆羡向往都想尝尝。小余对享烹饪相当认真,对原料要求非常严格,重要原料必亲去市场采买,小余讲话:“物各有天。其天良,我乃治。”原料既得,就淘洗、加热、清理、调制。菜上桌后,客人吵吵的议论声不见了,只听到吃饭的声音,筷子与碗盏碰撞声共鸣,吧嗒嘴称赞声此起彼伏,吃到满意时,手舞足蹈,恨不得把盘子都吞下。但这些菜的原料,只是篮子里的六七道菜,靠的全是手艺。

随园菜不光都是高档菜,也有家常菜

小余做菜时,站在灶台旁边,像鹤一样站着(雀立,即鹤立),目不转睛,旁若无人,只瞪着锅中,除了呼吸挥动之外,静得听不见声音。他看着烧火的人说:“猛火。”则火烧得像大太阳一样。说“撤”,烧火的人就递次减少柴火。说“且烧着”,烧火的人就丢在一边不管。说“羹好了”,旁边伺候的人急忙拿餐具来接。有人稍稍违背他的意思或是耽误了时间,他必定像对仇人一样怒骂大叫,好像稍微错过一点就没机会弥补了一样。

随园菜不光都是高档菜,也有家常菜

他用的配料如堇、荁,调味料如盐、豉、酒、酱,直接伸手就下,没见过他用指头蘸着尝一下。菜做完了,他就洗手坐定,洗磨他的钳子、叉子、刀子、刨子、笮具、刷子之类,这些工具共三十多种,放入专门的柜子,装得满满的收藏起来。别的厨师也学他的样子学着做,可是怎么也不像。

随园菜不光都是高档菜,也有家常菜

只可惜,王小余在随园工作不到十年,因病去世了。袁枚每每到吃饭时,就想起他,小余虽是个厨师,却是个智者,想起他说的话,里面有治理百姓的道理,真可谓治大国若烹小鲜。王小余死后,袁枚为了纪念这位优秀厨师,专门写了一篇《厨者王小余传》。各位有时间,必须看一看这篇人物传记。王小余是我国古代唯一死后有传记的厨师。

随园菜不光都是高档菜,也有家常菜

小余死之后,随园又请了许多厨师,这些厨师虽不如王小余那样技术精湛,德艺双馨,但也都各有各的绝活,而且虚心好学,每当袁枚吃到得意的美食,必使随园家厨往彼灶觚,就是厨房,执弟子之礼。四十年来,颇集众美。有学就者,有十分中得六七者,有仅得二三者,亦有竟失传者。袁枚都问其配比制法,收集了四十年,并整理成册,出版了《随园食单》。书中菜品除了制法,亦标明出处是某家某味,其中有端州三种肉,就是如此。

随园菜不光都是高档菜,也有家常菜

端州在广东肇庆,乾隆四十三年,李调元任广东学政,正直清廉,和善谦让,爱才若渴,岭南文友对他评价很高,他特邀好友诗人袁枚南来广东交流讲学。巧了,那年袁枚家出了二件大事,一喜一悲悲者是三月九日老母亲章氏故去了,老夫人是老死的,终年94岁。喜者是在同年七月二十三日,袁枚的最后的如夫人钟姬,为他生了个儿子,袁故嗔其来迟,起名叫袁迟,并赋诗云:“六十生儿太觉迟,即将迟字唤吾儿”。

随园菜不光都是高档菜,也有家常菜

钟姬是去年乾隆四十二年,袁枚在62岁时,纳的最后一位侍妾,钟姬时年仅19岁。钟姬原本是一个官妓,嫁给袁枚之后还很争气,第二年就为袁枚生了一个儿子。各位可不要运气,袁枚能娶了七个老婆,首先是当时的政策充许,只要经媒妁之言,双方同意,就可明媒正娶,几位都可以,当然除了你得有钱之外,还得看你能不能把前面的那几位搞定。第二你身体要好,要做到这么多老婆雨露均沾,不能有偏有向,也是有一定难度。袁枚的七个老婆和睦相处,相敬如宾,这也不是一般人能作到的,估计他把这几年当知县管理技法,有机的运用在家庭日常工作中。韦小宝也娶七个老婆,晚上睡觉都要抓阄,七个老婆一天到晚打的热窑似的,韦小宝没媳妇时想媳妇,见媳妇时怕媳妇,你看这事闹的。所以我们研究袁枚,不是光看他娶了多少老婆,每天都吃了什么美食。而是要学习他对人生的态度,袁枚能在39岁,如日中天时辞官归隐,这又谁能做到呢,袁枚在八十大寿时能收到一千多首贺诗,最后以82岁高龄无疾而终,死前后事全安排妥妥的,还为自己作了挽联,这种洒脱又是谁人能及呢。

随园菜不光都是高档菜,也有家常菜

乾隆四十九年,一晃阿迟七岁了,袁枚应在广东当知府的堂弟袁树之邀,在二月十五日带着弟子刘霞裳等人一行,这里面有弟子跟随,同时怕袁枚吃不惯那边的菜,把厨房的杨二厨子也带上,一起南下作岭南之游。此行乘船溯江而上,历尽艰难险阻,进岭南,游丹霞山,有《游丹霞记》等,在端州期间,又游罗浮山,告别袁树后,从端州到桂林 旧地重游,感慨系之,写下了《重入桂林城作》诗,《游桂林诸山记》等诗文,然后入江西境,经安徽回到金陵,到随园时已是次年正月十一,袁枚这次出游近一年时间。

随园菜不光都是高档菜,也有家常菜

在端州时,袁树盛情款侍,端州府衙有聂、李二厨,手艺不错,其中聂、李二厨所作做了三种肉,袁枚很是喜欢,于是特令跟班厨师杨二去学习,杨二本是高手,虽金陵与岭南的风味不同,但厨艺相通,杨二不负众望,很快就把这三种肉就学会了,后来被袁枚收录到《随园食单》。

随园菜不光都是高档菜,也有家常菜

端州的这三种肉,第一种是罗簑肉。这菜聂厨做的特捧。以制鸡松法作之。五花肉改成方肉,把肉皮下的精肉片下,肉皮保持完整,肉面剁上几刀。皮下精肉斩成碎团,松子、香菇、冬笋等配料也剁碎,加调料拌均搅上劲,抹在肉上炸,在加作料烹熟,改刀摆盘。

随园菜不光都是高档菜,也有家常菜

第二种叫锅烧白肉,猪肉不加作料,白煮成熟,切片以芝麻、盐拌之码味,鸡蛋放碗内搅匀加湿淀粉、油搅制成酥糊,肉片粘均糊后下锅炸,盛入盘内,带椒盐味碟上桌,也可配饼、葱段、甜面酱佐食。第三种是拌白肉。白肉切薄片,以酱油、白糖、麻油调拌之。端州的三种肉,都是家常菜,宜学宜做,各位不仿按随园食单所载,在家里也试一试。

文章原创,头条首发,部分照片,摘自网络,

特此鸣谢,若有侵权,敬请告之,马上删除。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