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但是,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像耵聍分泌过多,排出受阻等),耳屎逐渐凝结成团,阻塞于外耳道内,则会形成耵聍栓塞继而有耳闷、听力下降等表现甚至因压迫鼓膜引起眩晕、耳鸣等。掏耳方法不当,会将耳屎推向耳道深处,堵塞耳道,影响听力。

耳朵是我们感受世界的窗口,闲暇时刻,掏掏耳朵带来的酥麻感受真是一种享受。但是你知道嘛,就掏耳朵这样的小动作可能隐藏着大的危险哦,为什么呢?往下看吧。

耳屎是什么?

大家掏耳朵的目的大多都是是将耳朵中的耳屎掏出,那么耳屎到底是什么东西呢?耳屎是位于外耳道软骨部皮肤的耵聍腺所分泌的淡黄色黏稠的分泌物,医学上叫耵聍[dīng níng]。

耳屎有什么作用?

它可粘附进入外耳道的灰尘,以及局部皮肤代谢产生的脱落细胞,起到清洁耳道的作用;同时耵聍富含脂肪酸,在耳道皮肤表面形成一层酸性保护膜,使外耳道处于酸性环境,具有一定的抗菌作用;它还可以阻止异物侵入耳朵,保护耳道和鼓膜,可以减低声波的冲击,以保护鼓膜,进而保护听力。

为什么我们会想要掏耳朵?

有不少人掏耳朵是因为外耳道瘙痒,或者干脆是为了享受掏耳朵的快感。无论出于何种目的,将工具深入耳道挖都容易造成耳道损伤。频繁随便掏耳朵很容易对耳朵造成伤害。

耳朵掏不对,会怎么样?

如果使用未经消毒的尖锐器械掏耳朵,容易造成耳道甚至鼓膜的损伤,导致耳道感染和鼓膜穿孔,继而引起中耳炎和听力减退等继发病症;掏耳方法不当,会将耳屎推向耳道深处,堵塞耳道,影响听力;有些人甚至将异物如棉花、火柴头等遗留在耳道内而造成一定的麻烦;上面谈到的耳屎的作用也告诉我们频繁清理耳屎会减弱耳朵的自清洁能力和抗菌作用。

我们如何正确对待耳屎呢?

其实在平时生活中耳屎会借助咀嚼、张口等动作而自行排出耳道,一般情况下使不需要刻意去清理。

但是,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像耵聍分泌过多,排出受阻等),耳屎逐渐凝结成团,阻塞于外耳道内,则会形成耵聍栓塞继而有耳闷、听力下降等表现甚至因压迫鼓膜引起眩晕、耳鸣等。因此,遇到耵聍栓塞可以去医院耳鼻喉科或五官科将耳道清理干净。

(来源:江苏疾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