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摄影老手都还没有弄清楚的名词,叫法兰距。

我们玩好镜头的基础,理解法兰距。一、法兰距的通俗讲法。

法兰距,全称是法兰焦距,是安装法兰到入射镜头平行光的汇聚点之间的距离。在一般情况下,法兰焦距指的就是机身法兰焦距。(百度百科)

很显然,以上的解释完全不懂对吧,那我这边直白简单的告诉大家,让大家好好理解森么是法兰距。

通俗来说,就是镜头卡口到感光元件之间的距离。(法兰距也叫做像场定位距离,是指机身上镜头卡口平面与机身曝光窗平面之间的距离,即镜头卡口到感光元件(一般是CMOS或CCD)之间的距离。)如下图

二、了解法兰距可以干啥呢

很多情况下,就算是笔者,也不会特意地去了解法兰距的长短究竟与镜头有什么关联,因为Funzi从来就是买原厂镜头,或者是副厂的尼康卡口镜头,并没有买其他如福伦达、蔡司、甚至是美能达这种旧镜头改造卡口,或者加转接环进行“玩”摄影的过程,所以很少会留意到法兰距与镜头之间的关系。

很多玩家都喜欢转接之前旧的镜头,来获取不一样感觉的照片,而且旧镜头除了紫边、防炫光(我下一节课可能会说到)等技术上缺失之外,避免了这类的问题,就可以完全结合数码单反相机来拍摄出不一样感觉的照片了。

当我们知道这个法兰距的定义之后,究竟有何用,我们在玩全画幅相机与截画幅(APS-C)的时候,如果没有研究学习,很可能以为两者的镜头是通用的,但其实FX与DX(尼康为例)的镜头是不通用的,FX系列的镜头可以下放到DX相机使用,而DX镜头只能在DX系列相机使用,用在FX相机中会有很严重的黑边。因为镜头原因。

同样的道理,法兰距其实也可以这样理解,如果太短了,就会出现“打板”的现场,因为你还需要了解镜头的特性。先看看下图

“打板”的意思是反光板撞到镜尾,此时反光板一定会受损,镜头也会出事,由于不同镜头设计有别,尤其是镜尾的设计最需要留意,有些连动测距相机的镜头,其后组镜片会深入机身。当这些镜头转在单反相机时,就可能会出现「打板」的情况。如经典的超值镜头“八羽怪”(前苏联镜头格里奥斯Helios-44-2,58mm/F2,因是八片光圈叶片,因此得名“八羽怪”。)就会打板,因为镜头的尾部会突出。

所以我们要清楚,转接镜头时候,镜头的属性,还有就是相机法兰距够不够远,不够远就出现了转接环这个东东了。三、法兰距一览

现今我们的常用牌子当中,有单反相机,也有无反相机,无反相机的法兰距技术已经做到了18mm的成果,所以短的法兰距在转接的镜头就有很多选择了。

单反相机因为内部有一块反光板的存在,所以法兰距大。而微单法兰距短的特点使其还可以转接很多单反镜头。短法兰距除了可以通过技术手段转接大量的机械或者电子镜头外,对于相机的成像也是有一定影响的,最明显就是虚化问题。

我们来看看各大厂家的法兰距,然后我会跟大家算一算数学,让大家更容易明白这个定义。

法兰距与转接环关系:

举个栗子,比如大法家相机的法兰距是18mm,需要使用法兰距为42mm的镜头,那么经过计算是42-18=24(mm)转接环即可。

那么疑问又来了,如果法兰距比较长,转接的镜头不需要那么长的法兰距怎么办呢?

其实有个最简单的道理:

短了可以加长,相当于加转接环,但是长了就不能把镜头裁短了。

所以还是短了有优势了。

如果还是不明白,那就留言吧!让我看看能不能解答你心中的疑问。哈哈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