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马冬均,46岁,乌鲁木齐市第一人民医院小儿咳喘诊治科主任,1995年毕业于新疆医学院医疗系,从事儿科至今,主攻小儿呼吸及变态反应病学。目前,有3000多名来自全疆各地的小儿支气管哮喘和慢性咳嗽等过敏性疾病的患儿长期在该科就诊,去年起马冬均已建立起电子数据库,对患者基本实现了网络教育和管理。

个人简介

图为5月8日,马冬均正在医院为患儿做相关检查

马冬均,46岁,乌鲁木齐市第一人民医院小儿咳喘诊治科主任,1995年毕业于新疆医学院医疗系,从事儿科至今,主攻小儿呼吸及变态反应病学。去年被推荐为我市有突出贡献优秀人才。

5月8日,星期三。9时30分,市第一人民医院北院儿童咳喘诊治科门诊早已进入了忙碌的状态。

“来,小伙子,让叔叔听一下,哪里不舒服呀?”十点不到,咳喘诊治科主任马冬均已开始叫号接诊。面对患儿,他脸上挂着笑容,为了让小患者不害怕医生,他喜欢用“小伙子,小美女”来称呼他们。

“把舌头伸出来,看看。”马冬均一边夸张地伸出自己的舌头,一边逗着孩子伸出他们的舌头。

马冬均主攻小儿呼吸及变态反应专业,擅长小儿支气管哮喘,慢性咳嗽等过敏性疾病患儿的诊治。多年来,他带领下的团队建立起目前全疆唯一的儿童咳喘诊治科室。

来自吐鲁番的家长李莉这次带九岁儿子来复查。经过一年多的治疗,孩子哮喘得到了控制,也重返校园了。她说:“帅气的马医生,人特好,为了减少大伙儿跑趟,经常在线解答,我们都特喜欢小马哥。”

由于马冬均的专家号一号难求,每次开诊前,都有许多家长站在专家诊室前,等候加号,而他每次都同意给予加号,用加班时间尽可能满足患者的需求。他说:“看到这些期盼和信任的眼神,我就充满了干劲。”

“做好医联体”,这是马冬均说得最多的五个字。乌鲁木齐市第一人民医院近年来与遍及全疆50余家医院签订了医联体合作。

目前,有3000多名来自全疆各地的小儿支气管哮喘和慢性咳嗽等过敏性疾病的患儿长期在该科就诊,去年起马冬均已建立起电子数据库,对患者基本实现了网络教育和管理。

“来一次不容易,开销很大。”马冬均说,病人近六成是地州的,而培训基层医生让孩子们就近就医,并与各级医院上下联动,从而更好地为这些孩子的健康保驾护航,这也是他开设继续教育学习班的初衷。

从2015年到现在,继续教育学习班已开办四届,今年仍在计划中,旨在培养一批基层小儿呼吸及变态反应专科人才。

2018年,马冬均和团队获得由中华医学会变态反应分会儿童过敏和哮喘学组、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呼吸学组哮喘协作组,共同认定颁发的儿童哮喘标准化门诊示范中心(全疆唯一),这意味着治疗更加专业、系统及标准化。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