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一个段子,有个朋友是蕾丝边,犹豫再三决定跟父母出柜说“妈,我喜欢女孩”,她妈反应迅速, “喜欢女孩你生一个啊”。

到了一定年纪,父母辈眼里子女的价值就只剩下生殖器的部分了,除了裤裆之间一亩三分地,管你是上市集团工作的Fiona还是发廊洗头的阿花,都是一样的。

最新一期姜思达的《透明人》,对话了ayawawa,微博上有人评论:姜思达好像一个初三刚毕业,不谙男女之事、涉世未深的大男生,被一只成年雌性倭黑猩猩带到了丛林里,听她讲述另一个世界的公母交配法则。

我突然想到去年《透明人》也有一期节目,是姜思达跑去公园的相亲角采访。

奇怪的是,大家习惯上diss相亲,总觉得相亲角是一个把人明码标价的地方,但相亲角里的父母却不像我以为的那么功利。

一个爸爸认为相亲角应该取缔,相亲角里女多男少,很多男的自以为是,甚至列出条件“只要处女”,“还真把自己儿子当什么人了”。一个看过《奇葩说》的时髦妈妈,说自己年轻的时候也不会把时间精力花太多在择偶上,能理解女儿现在的决定,只要她开心就好了。

反倒是稳坐情感博主头把交椅,自认“坐拥世界最大情感咨询机构”的ayawawa,秉持的才是那套我们以为只存在于相亲角里的过时婚恋观。

节目里提到了她对心理学上亲职投资概念的解读,即女人通过降低自己的PU(亲子不确定性),提高MV(mate value伴侣价值),来找到好老公,顺利生孩子,反之则离婚、成为单亲妈妈或者孤独终老。

节目里没提的是她去年刷屏的那篇文章,防止先兆性子痫,要补充维生素C,口X内射不戴套。

可怕不可怕?可怕。有没有人相信?太多人相信。

为什么呢?其实ayawawa就好比是一个传销机构,她找来《进化心理学》和所谓的外国大学科研论文来为自己背书,信她的人看到这几个生搬硬造的英语单词和外国人名,自然就觉得无比高大上,不信的人只要找来原文一对比,就知道她的理论有多牵强,但是真的会去看《进化心理学》的人有多少?看到央视播放的10s广告就相信自己的传销公司真的被国家扶持的人有多少?

娃教信徒相信的是,如果你真的按照ayawawa说的去做,感情出问题了是你做的不对,而不是我们的理论有什么问题。

挺熟悉的套路,“如果你用我们的产品没有效果,是你没有按照我们说的去做/是你的皮肤有问题,不是我们的产品不好”。

芒妈倒觉得大家不必对ayawawa太认真。她真的相信她那套理论吗?未必,她的粉丝肯花钱,她的粉丝能看到ayawawa为了巩固娃教舌战群儒的那份“相信”,那就够了。

传销之所以能玩转人心,屡禁不止,就是因为人们倾向于去相信自己看到的东西,你是谁不重要,别人把你想象成谁,并为之买单,这才是最重要的。这种人设经济学,被ayawawa和咪蒙两大当代“女权”阵营贯彻得很彻底,一个崇尚“女人嫁好老公就是成功”,一个鼓吹“有钱和随便睡男人才是成功”。

你觉得一条广告六七十万的咪蒙会在乎她的粉丝能不能睡到自己想睡的人吗?你觉得门萨俱乐部出身的ayawawa真的相信吞X就能治子痫吗?流量才是关键,赚钱才是目的。

最后,姜思达的一个提问可以代表我们普通人对娃教普遍的困惑:生孩子是女性被善待的体现吗?古时候女人生了女儿不是就被送走了吗?

Ayawawa回答说,但是她也会有后代。

人类活了几百万年,在艰难的进化之路上一路前行,还要遵从交配繁殖的动物本能,未免也太惨了一点。

生儿育女是女性的人生价值?娃姐,能用脑子去想的问题,就别动用到子宫了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