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雅昌带你看展览 | 从长安到西安 看东方名都变迁史

扩展阅读:雅昌艺术网关于“以冒用'雅昌'名义骗取艺术品等犯罪行为”的声明

▲西安博物院外观

导语:正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的好时节,我们来看看历史上的大长安吧。

“八川分流绕长安,秦中自古帝王州”,“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百度关于长安的诗句,可以检索出数千条。若说长安是东方历史上最伟大的都城,没有第二个城市会表示不服。长安的伟大,除了诗词典籍中的描述,除了绘画文本的呈现,大都体现在西安博物院的基本陈列展《古都西安》上了,这些出土实物是最有力的实证。

▲小雁塔和西安博物院隔空呼应

进馆之前,我们先插播下广告:西安博物院是在2007年5月18日正式对外开放的,它是由著名的建筑大师张锦秋院士设计并主持建设,整体占地245亩,包括三部分:荐福寺园林景区、小雁塔和博物馆,像这样馆、塔、寺、园四位一体的建筑布局,在全国博物馆界独树一帜。是的,逛了园、登了塔、赏了春花,再来一次长安城穿越,此行便完美了。

首先,我们来到博物馆的序厅。再次插播广告:博物馆的建筑面积16000平方米,陈列面积5500平方米,陈列分为基本陈列、专题陈列、临时陈列三部分。基本陈列是以都城发展变迁史为主线分为“千年古都”和“帝都万象”。专题陈列由佛教造像、玉器、书画三部分组成。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政府部门正在筹备西安博物馆的扩建,博物馆的所有展览都会有变动。我们赶在变动之前给与大家呈现,古都西安基本陈列展之后,佛教造像、玉器、书画等专题展也会给大家陆续推出。

西安博物院教育推广部的张莉副部长为我们做了详细导览,她说:基本陈列《古都西安》是我们的常设展览,主要是以古都西安城市的发展史为主线来进行。分为“千年古都”和“帝都万象”两大部分。

千年古都:以模型和图片为主的形式来展现在西安建都的十三个王朝的历史。此外,还有一些相关出土文物。

▲西安城迹地图

西安城迹地图:十三朝古都的位置

从公元前11世纪开始的3000多年中,先后有13个王朝在这里建都,时间长达1100多年,它成为中国历史上建都朝代最多、历时最久的城市。

一层有一个非常大的地图为我们再现在西安建都的十三个王朝,尤其是周秦汉唐几个主要历史时期长安所在的位置,通过位置和周围的河流、山脉的整体呈现,让我们了解为什么有十三个王朝选择在西安建都。

我们看到地面上用不同的色块呈现的都城,自周秦汉唐一直到明清西安城。在地图西侧的沣河两岸看到的是周文王建立的丰京和周武王建立的镐京。溯水北上,看到的秦咸阳城,秦是中国历史上建立的第一个中央集权制国家,在渭河以南还建有很多的离宫别院,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阿房宫。依渭水而建的汉长安城是和同时期的罗马帝国遥相呼应的伟大城市,以及汉长城东南的隋唐长安城,它们不仅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同时作为丝绸之路的起点,也是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的所在地。西安背山带河,图的南面深色区域表示的是秦岭山脉(南北地理分界线),四周的绿水线条代表的是“八水绕长安”中的八水(渭、泾、沣、涝、潏、滈、浐、灞)。这里水草丰茂,温度、湿度既适合早期原始农业文明的开端,也为后来的盛世辉煌提供了良好的自然环境。这些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资源都是古代帝王选择在这里建都的主要原因。

▲唐长安城模型

唐长安城模型:棋盘式格局的东方名都

负一层是唐长安城模型。是根据最新的考古发掘报告以及史料记载按照1:1500的比例缩制而成,为我们再现了大唐长安城的辉煌景象。唐长安城规模宏大,面积有84平方公里,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这比东罗马首都拜占庭大了差不多7倍,是明清时期北京城的1.4倍,今天西安城墙范围内的7.5倍。

唐长安城由宫城、皇城、外廓城三部分构成。宫城位于城市中部的北面,它是皇帝居住和处理朝政的场所。皇城在宫城南面,是朝廷各个部门的办公区,政府衙门就集中在这里。廓城内有东西向大街14条,南北向大街11条,纵横交错的25条大街将廓城划分为108个封闭式的里坊,大家在模型上看到的这些方格子就是坊,坊就像一个个街区一样,坊内有民居、官衙、寺观等。

朱雀大街位于全城中轴线上,宽达150余米,相当于40多个机动车道的宽度。以朱雀大街为中轴线,城市被分为东西两部分,在这两部分内分别设有一个商品交流区,也就是东市、西市,当时的市场总面积近两平方公里,可以说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交易市场。东、西两市内店铺林立,商品种类繁多,买完东市、买西市,我们今天说的“买东西”一词,就来源于此。东市周围的坊里大多为贵族占据,普通商人特别是西域胡商大多集中在西市周围居住,因而西市的繁盛更胜于东市。

唐长安城有三座主要的宫殿,分别是太极宫、大明宫和兴庆宫,称为“三大内”。

唐长安城这种整齐划一的格局在白居易的诗中有两句非常贴切的描述“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这种都城建设格局对后世以及周边国家的都城建设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如宋、元的都城,还有日本的京都、奈良两个城市都是这样的棋盘式格局。

▲周秦时期的下水管道

▲秦砖

一直以来,“秦砖汉瓦”被称为中国古代砖瓦的典范,其实考古工作者研究发现,商末周初砖瓦就出现了,当时制作陶瓦的工艺已经非常先进,而同时期的方砖却粗糙、易碎,实用性差,当时的砖主要有两方面的用途:一是铺地;二是修建墓室。到了西汉时期,砖才被大量的应用于许多建筑之上。

▲汉瓦

古代建筑所用的瓦有板瓦和筒瓦两种,它们的区别得从瓦的制作方法说起。工匠们先用泥条盘筑成圆筒形的坯,再切割成两半,成为两个半圆形的筒瓦,如果切割成三等分,就成为板瓦,当然,有的板瓦也是单独制作的。

▲图为明清家具

明代长安改名西安到了清代,城市规模基本沿袭了明代西安城,只是对城内的建筑略作重修,并在城里修建了满城和南城,满城专供八旗驻防军和军人家眷居住,而南城则是用来驻守汉军的。

此外,还有明清西安城模型的呈现以及相关出土文物。

帝都万象:西安作为十三个王朝的统治中心,所出土的文物不仅数量巨大,而且规格很高,展厅内的文物陈列也是以都城发展变迁为主线分为了“周秦文明”、“汉唐风采”、“府城华章”三个部分。

“周秦文明”部分可以看到大量的青铜器,青铜文化在这个时期是最为繁盛的。青铜是指铜、锡、铅为主要元素的三元合金,青铜器包涵的内容非常广泛,专家大致将其分为青铜礼器、青铜兵器、青铜工具、农具、杂器这五大类。。这里最精彩的是青铜礼器了,西周礼乐制度是非常完善的,这些青铜器大量是被应用在祭祀和礼仪活动之中,所代表的身份和地位也是非常重要的。

就目前的考古资料来看,我国的铜器出现要晚于世界上的一些其他地方,但就我国铜器的使用规模、造型、工艺而言,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地方的铜器可与我国的青铜器相媲美。

▲钟鸣鼎食

在古代形成的“礼”几乎渗透到了社会发展的各个层面,完全的,全面的体现了古代社会发展的高度,在制作礼器的过程中,体现了人们对于“礼”这种最高社会原则的重视。所以,您看的不仅仅是一件器物,这完全是“礼”的具象化,古人通过礼器表达了对于“礼”的尊重感和敬畏心。

▲勾连云雷纹大鼎

鼎是在祭祀时用来煮肉的器物,但它不仅是一种炊煮具,同时更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礼器,是国家和权利的象征。对于使用鼎,在当时有着非常严格的制度,被称为“列鼎制”。根据记载,西周时期:天子用九鼎、诸侯用七鼎、卿大夫用五鼎、士用三鼎或一鼎,而一般的百姓是不可以使用鼎的。成语中的“一言九鼎”、“三足鼎立”、“鼎鼎大名”等都反映了鼎在中国古代社会中的重要地位。从外型来分,鼎可以分为圆形三足鼎和方形四足鼎两种。

▲卫簋

簋是一种炊具,其实也是非常重要的礼器。在古代的祭祀活动中,奇数的鼎和偶数的簋相配合使用就是身份和等级的象征。在西周时期,天子用九鼎八簋,在九个鼎中盛放不同肉食,在八个簋中盛放不同的主食。依次类推:诸侯用七鼎六簋;卿大夫用五鼎四簋;士用三鼎两簋。

▲编钟

是古代祭祀、宴享时用的打击乐器。西周时期的编钟只有五个音:宫、商、角jue、徵zhi、羽,就是今天的1、2、3、5、6,没有4、7这两个半音,我们常说五音不全,其实五个音照样可以演奏出美妙的音乐,比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主题曲《我和你》就是五个音。1978年湖北随县曾候乙墓出土战国初期的编钟,共六十五枚,十二音律具全,可以演奏现代的交响乐,被称为我国古代“编钟之王”。

▲斧钺金戈、战车铁驷

商周时期“国之大事,唯祀与戎”,祭祀与打仗是国家最重要的两件大事。祭祀是为了祈求好运,打仗是为了掠夺更多的疆土。古时的作战方式主要是车战,步兵在战场上只起到一个辅助性的作用。这个展柜中展出的是车马器,这件器物叫马镳,与俗称“马嚼子”的马衔配合使用,可以改变马车的行进方向,所以我们现在有个成语叫“分道扬镳”,就是由这两种器物的使用方法演变而来。

“汉唐风采”部分:汉长安城三十万人口,唐长安城在最繁盛时期也达到了上百万人。丝绸之路的开通,已经逐渐使长安成为国际大都市。汉代以陶俑、瓷器、金器、铜镜等实物为主,唐代的三彩、金银器、玉器、玻璃为主。

▲金饼是汉代的称量货币,主要就是用于大宗的货物交易

例如:马匹、丝绸等,这些金饼的含金量高达97%以上,而且看起来很小巧的一块金饼,平均都在250克左右,我们知道各个时期的度量衡不太一样,250克在汉代是一斤的概念。

▲九鼎

出土于西安市北郊王莽时期的墓中,前面讲到过,周礼规定只有天子才可以用九个鼎,这个墓中的九鼎是王莽时“托古改制”的体现。王莽为了顺应自己名正言顺当皇帝,效仿了周人的制度来统治国家。实际这个墓中埋葬的应是诸侯一级的人物。九鼎中除五件青铜鼎外,还有四件后加上的陶鼎。

▲蒸馏器,和九鼎是同一墓葬出土。

出土时,中间的瓿bu在右边桶形器的里面,而右边的盖子在瓿的上面。蒸馏器在古代常用于发酵酒,这套蒸馏器的出土把我国有明确记载蒸馏酒的时间从宋代提早到了东汉甚至新莽时期,意义重大。

▲瓷器早期有“南青北白”之说。

这三件“官”字款白瓷胎质均匀,瓷化程度较高,光洁晶莹,造型以花口和多瓣口最具特色,据分析,这是唐代晚期河北曲阳窑的作品,也就是后来宋代的定窑。

▲铜镜,最早出现于4000多年前的“齐家文化”

商、西周和春秋时的铜镜,都有零星发现,战国开始盛行,产量大增。到汉代,由于日常生活的大量需求,铜镜制作产生了质的飞跃。所制铜镜工艺精良,质地厚重,镜背铭文、图案丰富多样。后经唐宋时代两次发展高峰,到明清时期,随着近代玻璃的诞生,铜镜逐渐淡出历史舞台。

▲彩绘风帽俑

她的身材消瘦,腰部最细,向下裙摆逐渐摊开,一方面形成了一个稳定的基座,另一方面将女性的曲线美展现的淋漓尽致。

▲跽坐俑

从他们的衣着,动作,表情可以看出汉代女性含蓄、内敛的美。而从他们的动作来看,是在演奏乐器。

▲武士俑

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草原文化和汉族农业文化相互交融,产生了淳朴劲健、粗犷有力的陶俑艺术。这几件北朝武士俑,塑造出了少数民族武士彪悍的体格,豁达豪迈的面部表情,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唐代仕女俑

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经济上繁荣兴盛,文化艺术上群芳争艳,而唐代陶俑的特点可以说在所有的陶俑中最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通过她们的服饰,可以看到除了脖颈袒露之外,连胸部也处于半遮半掩的状态,坦然表现出对人体美的大胆追求,说到对美的追求,唐朝女人更甚于其它朝代,例如,唐代女性的发式就有几十种,在这组当中就可以看到多种不同的发型。当时的以胖为美说明当时的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以及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非常丰富,当时的女性都非常的自信,这也从侧面告诉了大家当时社会的精神风貌,流行风尚,审美取向等等。

▲清代时期建筑模型和陶俑

“府城华章”部分:唐朝末年,战乱频繁,政治中心东迁。西安失去了它的国都地位,但由于地处西北军事要冲,所以它仍受到宋元明清统治者的高度重视。而且作为丝绸之路的起点,这里的贸易往来仍十分盛行。而今天的西安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历史文化名城。同时也成为我国西北地区经济文化交流的中心地。

结束语:从长安到西安,历史在跌宕起伏中不断前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