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40年2月7日,时任中共中原局书记的刘少奇提出“猛烈发展八路军、新四军及党所领导的一切武装部队”,并要求6月底“在苏皖边建立与发展党所领导的武装至3万人枪,组织不脱离生产的自卫军30万人”。邓小平在刘少奇追悼大会上致悼词时,代表党中央对此给予了充分肯定:刘少奇同志任中共北方局书记,“卓有成效地领导了山西抗日新军和华北抗日根据地的创建工作”。

刘少奇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理论家,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为人民军队、革命战争、国防建设、军事事业建立了不朽的历史功勋。

1944年11月1日,刘少奇同毛泽东、朱德、周恩来、任弼时等出席八路军南下支队在延安东关机场举行的誓师大会。图为刘少奇在誓师大会上作报告

为创建、发展和壮大人民军队做出了重要贡献

刘少奇自幼目睹旧中国被人宰割和遭受欺凌的悲惨景象,青少年时便立下了救亡图存的报国志向。17岁就领头参加反对袁世凯丧权辱国“二十一条”的示威游行。1922年春,他从苏联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学习回国不久,就在毛泽东的领导下到安源路矿从事工人运动。他与李立三等人非常重视武装工人,在安源工人俱乐部开设军事课程、宣传武装革命思想、成立武装工人纠察团。1926年初,代理中华全国总工会委员长时提出,必须“组织人民的军队——武装工农”。到1927年5月,仅武汉工人纠察队就发展成为拥有5000多人和3000多支枪的庞大队伍。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刘少奇采取“卷旗不缴枪”的灵活政策,派武汉工人纠察队总队长陈赓秘密率领3000人的工人纠察队,加入到由共产党掌握的叶挺和贺龙的部队,成为不久后爆发的南昌起义的重要生力军。在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的工农革命军三个团的兵力中,有一个团主要是由安源工人纠察队和矿警队组成。1932年冬,刘少奇进入中央苏区后积极参与扩红运动。1933年8月1日,他领导筹建的中国工农红军中央警卫师(又称红军工人师)宣告成立。

全民族抗战爆发后,时任中共北方局书记的刘少奇于1937年9月21日提出:“要扩大八路军到拥有数十万人枪的强大集团军。”同年11月17日,他和杨尚昆在给中央的电报中说:“扩大红军要成为华北全党及红军全体指战员第一位重要工作。”在华北各级党组织和八路军各部队的共同努力下,八路军仅用一年时间就由两万多人扩大到20余万人。他还领导从事公开工作的中共山西省工作委员会与阎锡山合作建立山西新军,使之成为我党实际领导的一支以统一战线形式出现的人民抗日武装。1940年2月7日,时任中共中原局书记的刘少奇提出“猛烈发展八路军、新四军及党所领导的一切武装部队”,并要求6月底“在苏皖边建立与发展党所领导的武装至3万人枪,组织不脱离生产的自卫军30万人”。皖南事变后,他与陈毅等担负重建新四军军部的重任,仅用一年时间新四军就由重新组建时的9万人发展到13万人。抗日战争胜利后,毛泽东赴重庆谈判,刘少奇代理中共中央主席并主持全面工作。他与朱德等组织党政军10多万人急速挺进东北,并指导相关根据地运用“纠缠扭打战法”迟滞国民党军北上,为在东北地区大力增强我军力量和建立巩固的根据地作出卓越贡献。新中国成立后,他对我军诸军兵种合成军队建设与武器装备发展等倾注了大量心血,做出了贡献。

江泽民在刘少奇诞辰10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中,充分肯定了他的军事贡献:“刘少奇同志为中国人民的解放和新中国的建设,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教育和党的建设等领域,都建树了卓著的功勋。”

是华北、华中抗日根据地的重要创建者和领导者

抗日战争时期,刘少奇坚定贯彻中共中央全民族抗战路线和独立自主的游击战战略方针,积极领导创建抗日根据地的工作。1937年9月,他和周恩来共同研究华北抗日游击战争和根据地建设的整体布局,并为各根据地建设培训干部骨干。1937年11月太原和上海相继失守后,针对严重困难局面,在他的亲自指导下,1938年1月建立了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个敌后抗日民主政权——晋察冀边区临时行政委员会。至4月,晋察冀边、晋西南、晋西北、晋冀豫边根据地相继建立。

1938年冬,刘少奇任中共中原局书记。他积极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巩固华北、发展华中的战略方针,领导作出发展中原地区敌后抗战的部署。1939年11月,他主持召开中原局会议,讨论研究华中的发展方向、根据地建设的方针任务等重大问题,作出执行向西防御、向东发展、开辟苏北的战略任务的正确决定。随后,发动和领导广大军民克服重重困难,大力推动根据地建设,成功开辟了苏北大片根据地,打通了华北与华中的联系,使八路军和新四军连成一体。

邓小平在刘少奇追悼大会上致悼词时,代表党中央对此给予了充分肯定:刘少奇同志任中共北方局书记,“卓有成效地领导了山西抗日新军和华北抗日根据地的创建工作”;南下担任中共中原局书记,“组织和建立华中抗日根据地”。

直接参与了许多重大军事决策和战役指挥

1934年秋,由刘少奇任书记的中共福建省委参与组织指挥的松毛岭战役,为掩护中央红军战略转移付出了巨大牺牲,做出了突出贡献。

1938年7月6日,时任中共北方局书记的刘少奇亲自筹划指导的冀东人民抗日武装起义,遍及22个县,参加人数达20万人,组建的抗日武装有10万人,占领9座县城,有力打击了日本侵略者。1940年春,时任中共中原局书记的刘少奇与新四军江北指挥部领导人一起,指挥新四军第4、第5支队主力,在皖东挫败日伪军的夏季“扫荡”,并取得反对国民党顽固派斗争的胜利,开辟和发展皖东抗日根据地。当刘少奇多次电请中央派专精军事的同志来华中地区当总指挥时,毛泽东则多次回示:“统由胡服(刘少奇)负责”“统由你(刘少奇)指挥”“受胡服指挥”“受刘少奇等指挥”“由胡服之命令实行之……均应服从胡服之指挥”等。当战争实践证明“少奇指挥得不坏”(毛泽东语)后,党中央于1940年6月27日通电各方,长江以北华中地区的八路军、新四军“统归胡服指挥”。

1945年秋,毛泽东赴重庆谈判期间,经毛泽东授权,刘少奇主持召开政治局会议,根据全国形势的发展和东北形势的急剧变化,果断将“七大”确定的“巩固华北、华中,发展华南”的战略方针调整为“向北发展,向南防御”,随后又根据东北形势的发展,适时作出“让开大路,占领两厢”的战略部署,为我军最终在东北地区站稳脚跟打开了局面。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后,刘少奇与朱德指导晋察冀野战军进行了清风店和石家庄等重要战役。

新中国成立后,根据党中央和毛泽东决定,刘少奇一直负责领导援越抗法斗争,并参与抗美援越斗争的重大决策,为越南人民打败侵略者、为中越两党两国人民的革命友谊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刘少奇是在长期革命战争的汪洋大海中学习战争、指导战争,并锻炼成长为我军杰出军事领导人的。正如毛泽东所说:“我们的许多领导人,如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和其他许多元帅、将军,起初都不会打仗,是在战争中学习起来的。”刘少奇杰出的军事领导指挥才能是得到毛泽东和党中央充分肯定的,也是经过战争实践考验合格的。

其军事理论建树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1916年秋,刘少奇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湖南陆军讲武堂,开始接受军事教育。1921年春夏之交,他赴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学习,全面接受无产阶级革命理论的教育,确立了武装工农并夺取政权的坚定革命信念。

1937年卢沟桥事变当天,刘少奇在代中央书记处给北方局起草的指示中提出“准备进行艰苦的游击战”。同年8月3日,他又致电党中央,提出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构想,要求把游击战争作为共产党地方组织的主要任务。1937年10至11月间,他先后发表了《抗日游击战争中的若干基本问题》《独立自主地领导华北抗日游击战争》。这两部“论述游击战争的姊妹篇”,是抗战初期我党我军系统论述抗日游击战争的理论著作,为毛泽东抗日游击战争思想的形成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彭德怀在党的七大曾这样评价:“这一道理,在今天看来,这是极平常简单的,是很容易的,但在当时是很不容易的事,在这里证明了刘少奇不仅有白区城市工作的经验,他也懂得农村的敌后战场。”

刘少奇积极倡导并广泛推广“平原游击战”这一富有创造性的斗争形式。1938年3月21日,刘少奇在抗日军政大学发表演讲,从理论上阐释了在平原开展游击战争和建立抗日根据地的可能性等问题,为一个月后毛泽东、张闻天和他联名发出《在河北山东平原地区发展游击战争》指示电作出了贡献。1938年7月21日,刘少奇发表《坚持华北抗战中的武装部队》一文,总结了抗日战争中正规军、游击队、人民自卫军的发展情况及其经验教训,提出了巩固这些抗日武装的具体措施。1941年6月在中央军委华中分会会议上,刘少奇系统总结了新四军成立以来的建军工作,提出了加强军队建设的各种措施。尤其是旗帜鲜明地提出建设“党军”的任务,强调要“绝对服从党的领导,完全执行党的政策命令来完成党的任务”。1943年3月,他在《六年敌后工作经验的报告》中阐述的新四军的战略战术原则,是对毛泽东抗日游击战争指挥原则的重要补充和完善。1947年2月,他为中共中央起草《关于在军队中建立党委会的指示》,强调在军队中必须建立与健全党委会、加强党对军队的领导作用、坚持集体领导的原则等。1948年2月他总结的《关于收复石家庄的城市工作经验》,被党中央推介到全党全军,要求各中央局和野战军应以“攻占石家庄及初期管理石家庄的方针及方法为基本的方针及方法”。

胡锦涛在纪念刘少奇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刘少奇同志是我们党卓越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党的建设等领域作出许多理论建树,留下数百万字的著作,深入总结和提炼我们党治党治国的重要经验,为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大理论贡献。”这是对刘少奇包括军事理论在内的理论贡献给予的充分肯定。

1958年9月,刘少奇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高级步兵学校

长期担任军队重要领导职务,新中国成立后仍十分关心国防和军队建设

刘少奇在长达近50年的辉煌革命生涯中,担任过军队和国防的许多重要领导职务。他于1934年10月任工农红军第八军团中共中央代表,同年12月改任第五军团中共中央代表,1935年2月任第三军团政治部主任等;1940年11月任华中新四军八路军总指挥部政委,1941年1月任新四军政委,同年4月任中央军委新四军分会(5月改称中央军委华中分会)书记;1943年3月担任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1945年7月担任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兼总政治部主任;1949年10月至1954年9月担任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1959年4月起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国防委员会主席,直到他逝世。《中国大百科全书·军事》(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人物分册)对刘少奇给予“中国人民解放军领导人”的定性评语。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到政权建设和经济建设。但刘少奇始终关注、关心国防和军队的建设发展,根据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的指示,参与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领导工作。他不仅负责“两弹一星”等研制工作的中央专委会组建,而且对军队党的建设、思想政治工作和干部教育等始终尽心竭力。在祖国大江南北的部队军营、军事院校、边海防哨所,在阵地、码头、机场,在军舰、战机和训练场,都留下了他视察和指导国防与军队建设工作的身影足迹。

1955年9月,在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授衔授勋洒会上,刘少奇向朱德元帅敬酒

刘少奇辉煌的革命生涯,与我们党的历史、人民军队历史、国家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历史紧密相连、融为一体,为党和人民建立了彪炳史册的卓越军事贡献。在毛泽东的眼里,刘少奇是一位帅才。在1955年评定军衔时,毛泽东对刘少奇说:你在部队里搞过,你也是元帅。刘少奇当即表示:不要评了。

习近平主席在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在这个光荣而庄严的时刻,我们深切怀念创建和培育了人民军队的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邓小平同志和彭德怀、刘伯承、贺龙、陈毅、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同志等老一辈革命家和军事家。他们的丰功伟绩,永远镌刻在中华民族史册上!”

刘少奇不愧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理论家,也不愧为杰出的中国人民解放军领导人和军事家。我们纪念刘少奇,就是要永远铭记他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建立的丰功伟绩,永远铭记他为人民军队、革命战争、国防建设、军事事业建立的卓越功勋,努力学习老一辈共产党人和革命家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懈奋斗的崇高风范,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牢记“传承红色基因”的谆谆嘱托,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实现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把人民军队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而奋勇前进!

● 作 者 :何雷,军事科学院原副院长,中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