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

摘要:二十年前的今天,1998年3月23日,中國自主研製的第一種三代機殲-10成功首飛。回顧殲-10的研發歷程,可謂坎坷多舛,在那樣困難的年代能夠研製成功,確實相當不容易,從最初在軍迷口中的傳說機型最終成了傳奇。

圖1:殲-10終於從“傳說”成了“傳奇”

1998年3月23日,成都溫江機場,首席試飛員雷強駕駛殲-10原型機在14時41分起飛,繞着機場飛了三圈後,雷強發現油料還有剩餘,就請示再飛一圈,總共在空中飛行18分鐘後,於14時59分飛機安全着陸。這就是殲-10的首次試飛。這一天,不但對於殲-10,而且對於整個中國的航空工業都是具有里程碑意義。

圖2:1998年3月23日,殲-10首次試飛成功

殲-10戰鬥機,中國空軍官方綽號“猛龍”,北約代號“火鳥”(Firebird),是由中國中航工業集團成都飛機工業公司從20世紀80年代末開始自主研製的第一種三代戰鬥機。採用大推力渦扇發動機和鴨式氣動佈局,是中型、多功能、超音速、全天候空中優勢戰鬥機。

圖3:殲-10是中國第一種自主研製的三代戰鬥機

透過這些平靜近乎蒼白的敘述,是根本無法認識到殲-10對於中國空軍和中國航空工業的巨大意義。

首先,殲-10開始研製的2-世紀80年代,正是中國空軍裝備最低潮的時期,當時保衛祖國領空的主力機型還是60年代仿製蘇聯米格-19的殲-6,從技術上說,這還是戰後噴氣戰鬥機的第一代!最先進的是屬於二代機的殲-7系列,裝備總數纔不過區區幾十架!而此時,美國空軍已經全面裝備了三代機F-15和F-16,美國海軍航空兵裝備的三代機F-14已經服役十年了,差距簡直就是一個天一個地!

80年代初,中央軍委主席鄧小平下決心要研製國產新一代戰鬥機,時任國防科工委副主任鄒家華表示研製新一代戰鬥機,預計初期投資就要5億元。當時的5億元,和今天的5億元完全是兩個概念,那時大城市普通職工月平均工資不過40元上下,萬元戶就算得上是土豪了。最後,鄧小平批示同意撥款5億元用於新一代戰鬥機研製。這樣,代號10計劃的新一代戰鬥機項目正式提上議事日程。1986年1月國務院、中央軍委批准殲-10飛機立項。

但是中國薄弱的航空工業,要研製性能先進的三代機,在技術上的困難可想而知。成都飛機工業公司(簡稱成飛,主體設計單位中國航空研究院611所)的10號項目從1982年到1989年,整整在圖紙上躺了8年!

得益於80年代與西方關係的蜜月期,殲-10的研究能夠獲得國外航空工業的技術幫助,例如雷達和航電系統是以色列技術,飛行控制得到了法國達索公司的幫助。曾有人說殲-10是借鑑了以色列幼獅戰鬥機,實際上幼獅的氣動外形存在嚴重缺陷,高速飛行時會不斷抬頭,所以殲-10採鴨式佈局也是和幼獅完全不同。殲-10真正從以色列獲得的技術是雷達和航電系統。

圖4:殲-10對於航空工業薄弱的中國而言,難度太大

除去技術上的困難,資金困難也幾乎讓殲-10夭折。80年代是“軍隊要忍讓”的年代,軍隊建設讓位於於地方經濟發展,軍費始終處在緊縮之中,不缺錢纔怪呢。10號工程的全部投資才只有40億元人民幣!殲-10的研製就曾經因爲資金問題而一度停頓。直到 80年代末時任中央軍委副主席的劉華清將軍考察成飛,才明確給予資金支持。

資金問題剛剛解決,1989年中國從俄羅斯開始引進蘇-27,對當時的中國空軍而言,蘇-27的性能簡直驚爆了,於是要蘇 27!要更多的蘇-27!幾乎成了空軍上下一致的想法。而殲-10項目已經搞了快十年,距離定型似乎還遙遙無期,那還不如就此下馬,將研製資金用來買蘇-27。最後還是劉華清一錘定音,蘇-27再好,也是別人家的孩子,殲-10無論如何,就是再困難,也要搞下去!

90年代初,隨着引進蘇-27也得到了俄羅斯的AL-31發動機,而此時爲殲-10配套的渦噴15發動機還在試製階段,進度遠遠滯後。又是劉華清拍板,殲-10改用AL31FN發動機。但這樣一來,首先AL31FN是渦扇發動機,渦噴15是渦噴發動機,兩者在進氣量等數據存在很大差異。原來的橢圓進氣道換用了現在的矩形可調進氣道;其次AL31FN要比渦噴15尺寸大很多,所以後機身需要加長,相應就需要對整機重心進行配平和調整,主翼也要增加面積。換個發動機等於是完全推倒重來!但又是不得已而爲之的,因爲渦噴15發動機的研製進度已經大大落後殲-10的整體進度了。

塗5:在殲-10研製的關鍵時刻都是劉華清一錘定音

此後,空軍又對殲-10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殲-10能夠和蘇-27形成高低搭配,機動性要能夠和蘇-27相當,於是殲-10又做出了更多的細節調整,借鑑了很多俄羅斯戰鬥機的經典設計,包括外置腹鰭等。經過這輪的改進殲-10才初步形成了今天我們所看到的外形。

殲-10從開始研製的第一天起,各種困難就沒有停歇過,有技術上的,資金上的,還有同行的冷嘲熱諷,甚至還有來自軍隊的不認同。但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殲-10還是在困難中負重前行。

1994年6月完成全部設計圖紙,1995年8月開始原型機生產,1997年6月,首架殲-10原型機完工,軍委副主席劉華清專程趕來爲飛機總裝交付試飛剪綵。

1998年3月23日,殲-10原型機首飛成功,從殲-10的總設計師宋文驄、總工程師薛熾壽到試飛員雷強都喜極而泣。雷強落地後,向主席臺上的軍方領導報告完畢,突然轉向宋文驄,向宋文驄鄭重地敬了個軍禮,興奮地說道:“宋總,這才叫真正的飛機啊!”

圖6:殲-10首席試飛員雷強

圖7:試飛成功大家都喜極而泣

當晚的慶功宴,就是一片歡樂的海洋,相識和不相識的都在相互祝賀,喝酒的和不喝酒的都在頻頻舉杯。就連平日一向喜怒不形於色的宋文驄也是激動萬分:“爲了紀念這個難忘的日子,我今後的生日就是3月23日了!”

只有真正經歷國殲-10研發過程的艱辛,纔會知道今天的試飛成功是多麼的不容易!

圖8:殲-10首飛成功有關研製、試飛人員合影

圖9:殲-10總設計師宋文驄

2004年,殲-10正式完成設計定型,同時第一批殲-10開始裝備中國空軍第44師132團。

2009年,中國空軍八一飛行表演隊正式開始採用殲-10爲表演機型。

圖10:八一飛行表演隊採用殲-10爲表演機型

2009年11月5日,殲-10的1001號首飛原型機在中國航空博物館首次以實機對外公開展出,並以圖文展板的形式披露殲-10的性能介紹。

2015年9月3日的勝利閱兵,15架殲-10以3機、5機、7機編隊參加了空中閱兵。

圖11:殲-10參加了2015年九三勝利閱兵

根據外媒的報道,目前已有近300架各種型號的殲-10進入人民空軍服役,開始成爲空軍的主力戰鬥機機型之一。

回首1998年3月23日的首飛,那時互聯網遠遠沒有現在這麼發達,根本沒有現場直播、頭條報道。在2006年12月30日的《新聞聯播》首次公開報道殲-10前,整個90年代殲-10都是軍迷最關心最熱衷的話題,有關殲-10的消息都是軍迷們的各種“傳說”……如今,殲-10已經成爲中國航空工業和人民空軍發展的一段“傳奇”而永載史冊。



本文爲一點號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