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无疑问,以康熙爷的暴脾气,绝对不会忍耐一个欧洲国家入侵大清王朝的领土。打,一定是会狠狠地还击的。首先我们来回顾一下鸦片战争中英国出动的兵力和武器装备。

英国在鸦片战争中共投入了60余艘各类军舰,19000余人。前前后后历经两年有余。清政府方面总共投入了大约10~20万兵力。然而清政府却败了,英国军队凭借者伤亡500余人的情况下消灭了清政府2万余人,而且清政府不仅被英军封锁了珠江口同时也封锁了长江口。可以说清政府是完全的输了。他们败给了不仅仅是科技引领下的西方先进技术和先进武器。更多的是在战争中展示出来的勇气和战斗力,以及朝廷和领军将领对于打赢这场战争的决心和信心。

倘若当时的统治者换成康熙皇帝,这位一生征战无数且雄心大志的开拓者、统治者。而英政府也会到十七世纪的英国,哪怕是结局会迥然不同。此时的英国才刚刚开始工业革命。工业基础和军工制造业才处于起步阶段。而康熙皇帝统治下的清王朝正如日中天,大杀四方。训练有素的满八旗蒙八旗和汉八旗,为这个封建帝国正开疆拓土,战斗力比起道光年间的军队来说,强不止数倍。再加上康熙皇帝的眼界和用人之道。一定会打赢这场战争。

而且值得一提的是,康熙皇帝十分的开明,对于西方正在进行的工业革命十分感兴趣。倘若与英国能够有此一战。也许敏锐的康熙皇帝能够发现工业社会的生产力是如何之高。进而改变中国2000多年封建社会以来的重农抑商的国本政策。发展并鼓励商业的进步和变革。倘若真的如此,今天的中国也许就是今天的美国了。

康熙在位期间是17世纪,此时的欧洲并没有工业革命,也就是说在康熙时期,欧洲虽然可能在政治制度上先进于大清,但是在军事实力并不如清朝高出多少,欧洲在武器装备在火器上普遍使用的是燧发枪,燧发枪的成本较高,火力也不太强,比工业革命后出现的后膛枪可以讲差了十万八千里,因此如果在陆地作战,凭借康熙年间的清军,军队没有腐败,不吸鸦片,士气战斗力都很强,打几千人的英法军队,那绝对是没有问题的,绝对不会出现清末英法列强长驱直入犹如无人之境的情况,八里桥被打的全灭的情况。

其实可以参照雅克萨之战,17世纪沙俄在彼得大帝的统治下是公认的欧洲强国,虽然清军是几千人打几百人以多胜少,但是最终结果是打的沙俄几乎是全灭的战绩,我想17世纪就算是英国在大陆作战,估计也是这样的结果。再说个不恰当的例子,就是19世纪那样弱鸡的清朝,在中法战争还给法国揍的内阁倒台,孤拔战死的结果。

在海上,英国17世纪使用的是木质军舰,和清朝一样,此时清朝正值收复台湾的前后,对海上作战还是比较重视的,虽然造船技术、战术及火炮上不如英国,但也不会出现像鸦片战争那样够不到英舰的情况,就算打不过,也不会那么容易屈服,英军上不了岸,断其补给,迟早还是撤退的结果。

再说17世纪的清朝统治者是康熙,康熙在国内外那是公认的大帝,日本人称呼康熙为“上国圣人”,英法德美都对康熙给予高度评价,康熙是清朝少有的对西方文化感兴趣的皇帝,可以讲思想上还是比较开放。

只是清朝在康乾盛世中,志满意得,领边一些国家根本不是对手,都是清朝的附属国,自诩天朝,逐渐与欧洲拉开的距离,到了19世纪,就这清朝的腐败,八旗的堕落,装备的落后,就算是康熙在世也是一个惨败二字。但在17世纪,本土作战,英国还真入侵不了中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