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年度展覽盛事之一的「百物看世界——大英博物館藏品展」,將於周六(18日)與大家正式見面。

展覽以大英博物館所藏的101組來自世界各地的文物,重現橫跨200萬年的人類文明故事。

這些來自世界各地的展品,不一定是精美的藝術品,更多是生活用品,例如貨幣、科學儀器及儀仗用具等,分別在四個展廳為大家「講古」。

重點展品包括出土自坦桑尼亞、新石器時代用於覓食的「石斧頭」,伊拉克的烏爾軍旗,十四世紀的希伯來星盤、尼日利亞出土的五十枚「馬尼拉」貨幣、日本浮世繪名家葛飾北齋的版畫《神奈川衝浪》等。每件物品背後的故事,都帶領觀眾遊歷一次世界獵奇之旅

烏爾軍旗

約公元前2500年

貝殼、青金石、紅石灰及瀝青

伊拉克

©大英博物館托管會

阿拉伯銅手

公元100-300年

青銅

也門

©大英博物館托管會

路易斯島棋子

約1150-1175年

海象牙

路易斯島發現,可能於挪威製造

©大英博物館托管會

葛飾北齋的《神奈川沖浪裏》

1831年

木刻版畫

日本

©大英博物館托管會

該主題展覽曾巡展阿布扎比、上海、台灣、日本及澳洲等地,而香港站除了展品有所改變之外,更特別設計了「香港版本」,將以場景裝置講述「1935年香港的某一日故事」。

1935年,看似平淡無奇的一年,但就是這一年,香港有不少社會變革,其中的三件事對香港往後80多年的發展,起了重大變化。

全面禁娼:「塘西風月」不再

娼妓在每個城市的發展中都避無可避,當年香港的妓院區位於石塘咀,人稱「塘西風月」。在石塘咀的全盛年代,這裡的妓院有50餘家,容納妓女2000餘人。

在電影《胭脂扣》中可一探昔日塘西風月的風貌

香港政府從1845年起,就想整治石塘咀的娼妓,但香港作為自由港未能抑制妓女數目,於是政府向妓女抽稅,是為「妓捐」,但後來發現稅收被警察中飽私囊而停止。

直至1931年英國政府的禁娼指令下達香港,西洋娼妓、東洋娼妓一律未能留低,必須於該年6月30日結業,而華人娼妓則有三年時間轉行,直至1935年6月底。

1935年,最後一間妓院關閉,為「塘西風月」寫下句號。

「潔淨局」改為「市政局」

「潔淨局」於1883年成立,以監察香港的衛生。在改組成為「市政局」之後,其服務範圍也不斷擴大,後來更兼管文娛康樂服務。

潔淨局是香港開埠以來第一個有民選議員參與決策的公共機構,而市政局更是首個採用地區直選舉制度的行政機關。

戰後,香港市政局於1953年舉行合資格選民選出四名民選代表,讓本地市民能參與政治事務及地方決策,成為民主選舉先聲。從市政局易名至1999年殺局期間,政府逐漸增加各級議會地方直選議員比例。

匯豐銅獅坐看香港經濟變幻時

香港自1862年起採用銀本位,但因應1935年中國脫離銀本位貨幣,香港於1935年12月通過《貨幣條例》,禁止白銀流通,改用紙幣本位。同年,庫務司發行一元面額紙幣,及一角和五分鎳幣取代銀幣,香港與內地幣制正式分道揚鑣。

另外,因不少銀行參與了戰前的房地產開發熱潮,但因1930年代的全球經濟性衰退,令香港在1935年爆發大規模銀行倒閉潮,如當時規模最大的華資銀行廣東銀行擠提並停業。

而第三代香港匯豐銀行大廈亦於1935年啟用,有指它是香港第一個裝有空調的建築物。日治時期,大廈曾被用作政府總部。

落成當年,匯豐參照並複製鑄造了上海總行兩尊銅獅,放在香港總行面前,兩獅分別名為史提芬及施迪。後來,兩隻獅子曾在二戰期間,遭日軍運返日本以回爐取銅,但日軍戰敗後,美軍將它們運返香港,繼續看守銀行大廈。

所以就算你曾經在其他地方看過這個展覽,你依然能夠在香港感受一場「全新」的展覽盛宴,今年千萬不要錯過這麼精彩的文化活動了。

香港賽馬會呈獻系列:

百物看世界-大英博物館藏品展

時間:2019年5月18日 – 2019年9月9日

地點:香港文化博物館 專題展覽館一、二、三、四及五

票價:10 HKD

資料來源:香港文化博物館、大公網、香港01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