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海南)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并发出通知,要求有关地区和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方案》提出一系列重点任务,其中包括促进生态旅游转型升级和融合发展、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等具体任务。

建立生态文明实验区的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就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密集出台了一系列重要改革方案、法律政策措施和工作安排部署,将生态文明建设扎实推向前进。但由于生态环境本身的脆弱性、历史负担较重、长期开发过度等多方面原因,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仍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程度,特别是制度体系尚不健全,体制机制瓶颈亟待突破,迫切需要加强顶层设计,切实开展改革创新试验,探索适合我国国情和各地发展实际的生态文明制度模式。为此,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和“十三五”规划纲要均明确提出要设立统一规范的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这有利于树立正确的改革方向,加强对地方的指导,将各项改革决策部署落地,从而加快我国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进程。

为深入推进生态文明领域的治理现代化,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必须“设立统一规范的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2016年6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十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设立统一规范的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的意见》,并选择福建省并选择福建省、江西省和贵州省作为首批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

海南省委、省政府一直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全国人大代表、海南省长沈晓明曾在《人民日报》刊载文章,指出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是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三区一中心”的战略定位之一。海南正在推动一批标志性工程,呵护绿水青山,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2018年4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郑重宣布,“党中央决定支持海南全岛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支持海南逐步探索、稳步推进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按要求,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三区一中心”的战略定位之一,就是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国家生态文明实验区(海南)实施方案》正式印发,表示海南正式获批国家生态文明实验区,这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也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海南的殷切期待。

《方案》重点内容解读

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

深化“多规合一”改革。深入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完善主体功能区配套制度和政策,按照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建设要求,完善《海南省总体规划(空间类2015-2030)》和各市县总体规划,建立健全规划调整硬约束机制,坚持一张蓝图干到底。划定海洋生物资源保护线和围填海控制线,严格自然生态空间用途管制。到2020年陆域生态保护红线面积占海南岛陆域总面积不少于27.3%,近岸海域生态保护红线面积占海南岛近岸海域总面积不少于35.1%。

“多规合一”,是指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等多个规划融合到一个区域上,实现一个市县一本规划、一张蓝图,解决现有各类规划自成体系、内容冲突、缺乏衔接等问题。作为全国第一个省域“多规合一”改革试点,海南近年来以“多规合一”改革为引领,全方位发挥试点对全局性改革的示范、突破、带动作用。《方案》明确提出要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多规合一”改革,并提出了进去生态旅游发展目标。

促进生态旅游转型升级融合发展

《方案》明确,促进生态旅游转型升级和融合发展。加快建设全域旅游示范省,充分发挥海南特有的热带海岛旅游资源优势,推动生态型景区和生态型旅游新业态新产品开发建设,构建以观光旅游为基础、休闲度假为重点、文体旅游和健康旅游为特色的生态旅游产业体系。统筹衔接生态旅游开发与生态资源保护,对重点旅游景区景点资源和热带雨林、海岸带、海岛旅游资源,由省级进行统一规划、统筹指导,禁止低水平、低品质开发建设。探索建立资源权属清晰、产业融合发展、利益合理共享的生态旅游发展机制,鼓励对农村宅基地、闲置房屋进行改造利用,发展度假民宿等新型住宿业态,建设一批设施完备、功能多样的休闲观光园区、森林人家、渔村渔家、康养基地,创建一批特色生态旅游示范村镇、黎苗文化特色村寨精品旅游线路。

《方案》指出,要加快建设全域旅游示范省,创建特色生态旅游示范村镇、文化特色精品线路等。海南旅游资源丰富,禀赋优势明显,具备发展全域旅游得天独厚的条件,因此被评选为国内首批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博雅方略在《海南省全域旅游建设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全面贯彻五大发展理念和一业融五化理念,充分利用好全国最好的生态环境、全国最大的经济特区、国际旅游岛三大得天独厚的优势和条件,广泛借鉴国际一流旅游目的地成功经验,以全域旅游推进海南旅游供给侧结构改革,推进海南旅游转型升级。博雅认为,海南发展全域旅游,要以特色旅游小镇、美丽乡村为突破口,重视生态环境,发展旅游产业要与与生态化(绿色化)发展战略结合,优化全域旅游发展的生态环境基础;与农业现代化结合,推进旅游与农业深度融合,构建全域旅游的社会贡献平台,这是对海南发展生态旅游的切实实践。

海南全域旅游空间布局图

大力推进乡村振兴

《方案》还提出,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美丽海南百镇千村”为抓手,扎实有效推进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建设。建立完善村镇规划编制机制,开展引导和支持设计下乡工作,强化村庄国土空间管控,按“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韵”的要求,保护好村庄特色风貌和历史文脉。

2018年党的十九大首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成为新时期引领三农工作的重要方向。乡村旅游则是在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近年来,海南省积极践行“旅游+”,将乡村旅游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通过联动挖掘、业态互动,打造一系列“旅游+医疗”“旅游+互联网”“旅游+邮轮”“旅游+康养”等特色业态,将行业资源通过联动转化为经济增长极,实现共赢发展。

博雅在《海南省全域旅游建设发展规划》着重提出以“海澄文”、“大三亚”为两极的日月同辉,以旅游风情小镇和美丽乡村为主的满天星协调发展的策略,目标直指旅游核心目的地以及美丽乡村建设。博雅在项目规划中提出,按照打造“美丽海南百千工程”的目标,发展建设 100 个特色产业小镇,推动打造 56 个特色旅游风情小镇。特色旅游风情小镇建设注重突出旅游产业功能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高度融合,通过特色旅游产业、特色旅游项目向小镇集聚,增强小镇产业发展规模和竞争力。

在项目规划中,博雅提出了海南发展乡村旅游的主要目标。到 2020 年,全省建成琼海、琼中、定安、文昌、澄迈、保亭 6 个乡村旅游示范县、137 个椰级乡村旅游点,通过旅游扶贫扶持全省具备乡村旅游资源的贫困村发展乡村旅游,带动 10 万贫困人口脱贫;推动打造十大休闲农业产业园区,引导发展 100 个观光果园,积极创建 100 个国家级和省级体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并结合国家精准扶贫,发展建设 20 家备具特色少数民族民俗村,500 家乡村民宿。为海南乡村旅游发展提供前瞻性的思考。

美丽乡村与生态旅游密不可分,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发展乡村旅游的基础,风景优美宜居的绿色环境能够吸引更多的游客,而旅游业良性发展则需要重视环境保护,实现“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从而间接推动乡村旅游的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两者的良性互动能够为区域经济发展带来更多的益处。

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

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制定实施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方案,组建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统一管理机构。整合重组海洋自然保护地。按照自然生态系统整体性、系统性及其内在规律实行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理顺各类自然保护地管理体制,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归属清晰、权责明确、监管有效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加强自然保护区监督管理,2019年年底前完成海南省自然保护区发展规划修编,扩大、完善和新建一批国家级、省级自然保护区。2020年年底前完成自然保护区勘界立标、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试点等工作。逐步建立空天地一体化、智能化的自然保护地监测和预警体系。

2017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国家公园”的概念, 2017年9月26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总体方案》,对国家公园的内涵、体制管理、资金保障等进行了深入的阐述分析。国家公园体制的建立,核心是体制创新。国家公园是我国自然保护地最重要类型之一,属于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中的禁止开发区域,纳入全国生态保护红线区域管控范围,实行最严格的保护。此次《方案》提出“制定实施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方案”,能够在更大程度上推动海南地区的生态保护建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