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候,穷乡僻壤的地方如果出了一个大人物,邻里们往往就会说:“他家祖上风水好,积德行善,所以才有了后世子孙的兴旺”。曾国藩功成名就之后,老家的邻里街坊都普遍认为是曾家有一块风水宝地,而这块风水宝地里埋的就是他的曾祖曾竞希。

曾国藩家族何以长盛不衰,风水大师认为曾家祖先的墓地很有讲究

​人一成名,当然就会有很多人编出一些故事,据说当地的风水大师们对曾竞希的坟地进行了一番细致的勘察,最终得出一个结论,认为曾竞希墓地的地形为“金鸡啄白米”,墓地前有一条小河环绕,后面是一片狭长的山地,形状很像是鸡脖子;再往后就是“鸡身”,一个长圆形山丘两边的两块低矮扇形山地,形成了“鸡翅”,被认为是绝佳的风水宝地。

于是在当地就流传了一个关于曾竞希墓地的传说:曾竞希入葬后的第二年春天,接连下了好几天的雨,荷叶镇山洪爆发,金鸡头前面良田里的禾苗全部被冲走了,剩下了一片白茫茫的沙子地,这就成了“金鸡啄白米”。有人告诉曾家说,这是曾竞希显灵,后人中必出富贵者,但前提是要保护好这块宝地,于是,曾家花钱买下了附近的田地,并不再耕种它,而是作为家族的宝地闲置着。

曾国藩家族何以长盛不衰,风水大师认为曾家祖先的墓地很有讲究

​仿佛冥冥中注定,曾家后来确实走了好运,曾竞希的孙子曾麟书,在43岁的时候成了曾家几百年来第一个秀才。此后,先后又出了曾国藩、曾广钧两个进士,举人、贡生、秀才则多达20余人。尤其是曾国藩、曾国荃兄弟,更是显赫,成为朝廷的股肱重臣。

以现在的眼光看,风水宝地这个说法显然站不住脚。曾家的之所以能发迹,其根本原因在于自我奋斗。我们知道,曾国藩祖上没有显赫的人物,世代务农。后来,迁居湖南湘乡的曾孟学一支的六世孙出了个曾元吉,在他手上曾家才得以改变贫农的地位,跻身自耕农的阶层。

曾国藩家族何以长盛不衰,风水大师认为曾家祖先的墓地很有讲究

​曾家真正进入中小地主阶层是在曾玉屏手里完成的,他是善于经营的乡下地主,这也为曾国藩以后入仕创造了经济条件。从曾国藩后来的很多日记中不难发现,祖父曾玉屏对他的影响很大,也是他最敬佩的人之一。

史料记载,曾玉屏在当地很有名望,他不只关心自己的家族,还是一位热心于公共事业的大善人。尽管当时曾家并不算十分富裕,但曾玉屏为家乡建设出钱出力,对那些孤寡残疾之人也竭力帮助,在他看来这些事要是等到富了以后再去做,天下就没有能做成的事。

曾国藩家族何以长盛不衰,风水大师认为曾家祖先的墓地很有讲究

​在教育方面,曾玉屏更是从不含糊,他不惜一切代价把子女送到名师门下。为了塑造家族的书香气氛,他还经常请一些有学识的人来家做客,尤其对儿子曾麟书的管教最严,希望他能通过读书走上仕途之路,以光大曾家门楣。

曾国藩一直对家教十分严格,其实这也是受到祖父曾玉屏的影响。曾玉屏治家极严,他创立了一套家规,要求家人必须遵守,即所谓的家训“八宝”,曾国藩将其归纳为“早扫考宝书蔬鱼猪”。即便是曾国藩后来鼎盛时期,依然遵守这个家训,教导子女要始终奉行半耕半读的家风。

曾国藩家族何以长盛不衰,风水大师认为曾家祖先的墓地很有讲究

​历史上,凡是那些达官显贵之家,大多逃不过“富不过三代”的规律。可是我们发现,曾国藩家族是个例外,自他起其后的曾家八代人一直长盛不衰,曾国藩的子孙后代中共出了200多有名望的人,能如此长盛不衰,靠的应该不仅仅是曾竞希的那块“金鸡啄白米”的风水宝地,更重要的还是曾家数代人的勤奋和家教。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