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不上战场,他选择装病,发小骂他孬种,只有母亲知道他想什么

为了不上战场,他选择装病,发小骂他孬种,只有母亲知道他想什么配图来自网络

老故事:装病不想参军打仗,发小骂他孬种,得知背后原因,人们不由落泪

1937年8月,一封由川军总司令刘湘发出的《告川康军民书》几乎一夜之间传遍了整个四川,川人无论老小,尽皆动容,一些热血的年轻人呼朋唤友地就上了战场。这样的举动,虽然在老一辈的人眼中有些莽撞,但救国图存,凭的就是这股子不顾生死的血性,是以,老人们还是颇为支持的。

数月间,上战场打仗的人去了一批又一批,敌人的攻势却越来越凌厉,每隔几天就听到哪里哪里又沦陷了。四川的一个小村里,住着二三十户人家,听到这些消息,村里的人牙齿都快咬碎了,一些老人十分遗憾,如果再年轻几十岁,非得扛枪上战场,狠狠地干日本鬼子。于是,他们把打鬼子的重任交给了村里的年轻人,只要成年的,都去参军打仗,未成年的就留在家里照顾老人。

这天早上,一个叫张国华的年轻人兴冲冲地出了门,准备约自己的发小陈得胜一起参军,然后上战场打鬼子。两人从小一块儿长大,一起读书认字,感情无比深厚。

等他到了陈得胜家,陈母却告诉他,陈得胜病了,正躺在里屋休息。他进屋看了几眼,陈得胜有气无力地躺在床上,脸色发白,看起来病得不轻。

他向陈得胜说明了来意,陈得胜苦笑着告诉他,自己的病有些严重,恐怕得在床上躺上一两个月。张国华不疑其他,让他好好休息,失望地离开了。

没有约到陈得胜,张国华有些遗憾,这一去,也不知道何时才能相见,如果他在战场上被敌人打死,恐怕两人只能在阴曹地府相见了。想到这里,张国华有些怆然。

接下来的两天时间,父母们给即将参军的儿子准备一路上要用的东西,离别的情绪感染着村里所有人。每家每户几乎把家里所有的好东西都拿出来了,让参军的儿子好好吃上一顿。等上了战场,不知道有多少忍饥挨饿的日子,想想就让人心疼。

到了第三天,大家的行囊已经准备好了,明日一早就要走,张国华想去见陈得胜最后一面,对他道一声珍重,于是就向着他家走去。陈母没在家,陈得胜正在火房里劈柴,柴刀挥动之间虎虎生风,哪里看得出半分生病的样子。

张国华瞬间恍然大悟,原来陈得胜一直在装病啊。

为了不上战场,他选择装病,发小骂他孬种,只有母亲知道他想什么配图来自网络

听到背后的声音,陈得胜回过头来,张国华狠狠瞪了他一眼,骂了声“孬种”,转身就走了。

陈母回来的时候,正好看到张国华气冲冲地离开,她走进火房来,陈得胜背对着一边烧着火,一边吭哧有声,她叫了一声儿子的名字,儿子赶忙揉了下眼睛,随后笑着转过身来,“娘,你回来了。”

陈母看自己的儿子眼睛红红的,知道他刚才一定哭过,缓缓叹了口气,“想去就去吧,国家危难的时候,大好男儿应当报效国家,而不是躲在这里哭泣。”

陈得胜摇了摇头:“娘,我怕死,我不想上战场。”

陈母说:“你不是怕死,你是怕自己走了以后,没人照顾我,所以才装病的。”

被母亲说中了心事,陈得胜低下了头,“如果我多有一个弟兄的话,我一定上战场杀敌,可惜的是,我是家中独子,父亲又去世得早,如果我死了,就只剩下母亲一个人无依无靠,我怎么放心得下?”

陈母忍住将要掉下的泪水,说:“小鬼子打得越来越凶,迟早有一天会打到四川,到时候咱们娘俩也难逃一死。放心地去吧,做一个报效国家、顶天立地的大好男儿。”陈得胜思忖半晌,缓缓点了点头。

一夜无话,第二日一早,当村里参军的人即将出发的时候,陈母带着满负行囊的儿子跑了过来,把儿子交给年纪稍长的张国华,让他们一路上守望相助,一定要活着回来。

村里人见了这情景,都有些诧异,陈家只有陈得胜一个儿子,万一在战场上出点什么事,根可就断了。正因如此,没人去他家做思想工作。

张国华的父亲张坤狠狠瞪了自己的儿子一眼,儿子做事缺乏考虑,根本没想到这些,之前听他邀陈得胜一起参军,自己就教训过他了,幸好陈得胜生病,他这才放下心来,没想到陈得胜还是来了。

张坤说:“陈家嫂子,你只有得胜一个儿子,万一出点事可怎么办,还是让他回去吧。”

为了不上战场,他选择装病,发小骂他孬种,只有母亲知道他想什么配图来自网络

陈母说:“如果国家亡了,我们都会沦为亡国奴,那和死了也没什么分别。别人的儿子可以死,我的儿子也可以死,只愿他上战场和小鬼子拼个你死我活,打出我们川人的血性。”

陈母说完,不再啰嗦,转身向着家的方向走去,看着她消瘦而落寞的身影,全村人都忍不住掉下泪来。

(故事完)配图来自网络

相关文章